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十國帝王最新章節列表 > 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

李從璟和圖巴克的談話,在圖巴克否定了李從璟的數次提議後,陷入到短暫的沉默中。

圖巴克臉上焦急憂慮之色深重,而李從璟看起來雲淡風輕,只是充滿了疑惑。

片刻之後,李從璟率先開口,大汗,北部之草原,西部之廣闊天地,南部之耕牧混雜之地,韃靼部皆不欲往,本帥卻是不知,大汗意在何方了。

兩人之前的這些談話,看起來如同廢話一般,但實際上,雙方此時都在試探對方的態度,試探對方心中的真實想法。對李從璟而言,他固然希望能聯合韃靼不共同對付契丹,在來日必要時候,韃靼部聯合其他受契丹征服的部落,從西起兵,給予契丹致命一擊,但這有個前提,那就是韃靼部對待騏達的態度。若是韃靼部已經失去了與契丹對戰的勇氣,或者是他們對契丹的恐懼,已經大過了他們心中的仇恨,那麼來日起兵就是一句空話笑話,即便是圖巴克汗此時答應了李從璟的提議,李從璟也不敢真相信他們。

對圖巴克而言,他也需要知道李從璟對待契丹的立場打算,也需要對李從璟對韃靼部提供的幫助能到怎樣的程度,或者說,圖巴克需要知道大唐的態度。若是李從璟,或者說大唐有出擊契丹,遏止契丹發展壯大的既定政策,願意如同唐初那樣,為平衡草原各部勢力,甚至是為安定草原秩序,而大出其兵,那麼圖巴克就能毫無保留,或者說一定程度上毫無保留與李從璟聯合,並且願意在一定層面上,唯李從璟馬首是瞻。但若是大唐沒有這份心思,只是如同之前那樣,在契丹入侵時,給予其有限的反擊,並無打算深入草原,去下一盤大琪,那麼圖巴克寧願繼續西遷,也不會與契丹放手一搏。畢竟,現在的韃靼雖然處境慘烈,但畢竟沒有滅族,而若是此時回頭,與契丹拼命,日後一不小心敗得慘了,以韃靼部現在的力量,那是極有可能舉族全滅,被從地圖上抹掉的。所以圖巴克不能不小心謹慎。

雙方各有心思,而這份心思,又不能以掏心掏肺的方式,直接擺在桌面上,所以兩人的談話,才會看起來說了一大圈沒有意義的廢話,實際上,透過方才的對話,兩人都在琢磨對方的心思。

李從璟再度將問題拋出來之後,用意就已經很明顯,那是要圖巴克拿出乾貨來,進一步表明他的真實想法,畢竟那個問題的答案,從字面上來說已經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了。李從璟以這種方式讓圖巴克袒露一些底牌,也是談話繼續進行的必要。

圖巴克也知道這點,只不過他本想讓李從璟先攤出一些牌,要不然在李從璟一次次提議被他否定的情況下,他不會不主動說什麼。但經過方才一番對話,他卻發現,眼前這個年輕的大唐節度使,言行處事實在是老道的很,想要不付出一些東西,就從對方身上套出一些有用的東西來,實在是沒有可能。念及於此,圖巴克決定吐露一些真言,同時,為了表現自己並非小家子氣,是有誠意與大唐聯合的,圖巴克決定將話說得明顯一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圖巴克道:李將軍,你是中原人,在你們中原,有一句俗話,叫做故土難離,其實這句話不僅對你們漢人適用,對我們草原人韃靼人,同樣是適用的。說著,長嘆一口氣,韃靼部遠離故土,被迫西遷,實在是無奈之舉。契丹軍隊強大,韃靼雖然有心反抗,也的確拿起弓箭戰鬥過,但奈何技不如人,最終只能落得一個背井離鄉的下場。不瞞李將軍,在西遷途中,一路上我部落子民都在喊著要回去故土,每日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落淚。

說著說著,圖巴克眼中竟然也落下淚來。

阿狸和巴拉西心有慼慼,巴拉西尚好,畢竟年輕,阿狸卻是年長不少,對家鄉這兩字的理解和感情更深厚一些,在聽到圖巴克說出這些話,露出這樣的神情後,阿狸心中刺痛,父汗

圖巴克擺擺手,示意阿狸不必多言,他看向李從璟,臉上流露出濃濃的痛苦之色,道:李將軍,我的子民想要回到故土,我何嘗不想平心而論,我對那篇土地的感情,要比韃靼部每一個人都要深厚。但是我不能,因為我是韃靼部的大汗,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我的子民好好活下去。眼下,雖然心中絞痛,我卻也只能咬牙忍耐,帶領部落西遷唉,這份無奈和苦痛,日日夜夜不在折磨我,實在是叫我難以消受啊

李從璟默然,臉上浮現出同情之色,圖巴克這番話說得很入情,配合韃靼部如今的悲慘遭遇,的確很有感染力,即便達不到令聞者落淚的效果,卻也感人肺腑,讓人在同情他們的時候,不禁為之憤慨。草原民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這個遊的範圍是有限的,通常只會在幾個草場間來回遷徙,或者是在氣候大變,原居地不適合生存後,才會遷徙到其他地方,遊牧民族對故土的情況自然不能與中原人相比,但也絕非就半分沒有。況且,韃靼部如今可不是主動遷徙,而是在被契丹軍擊敗,死傷無數的情況下,被迫離開家園,這情況就又不同了。是以圖巴克的說辭,並非是空洞之言。

然而,在政治上,感情從來都是拿來利用的手段之一,是表而不是裡,圖巴克這番話說得動情動理,然而讓李從璟動心的,還是圖巴克在言談中隱含的對契丹的仇恨,已經想要改變現狀,重奪故土,恢復韃靼昔日盛況的渴望。這便是李從璟希望看到的。

李從璟先是對圖巴克的遭遇表示了同情,隨即道:大汗,韃靼部的遭遇讓人同情,又為之憤慨,而您作為韃靼部的大汗,心繫百姓,處處為韃靼部子民著想,叫人敬佩。說到這,語氣漸漸厚重激昂,契丹者,狼子野心之輩,自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後,便一直不曾停止過對外征戰,讓原本和平安寧的草原烽煙不息,實在是草原罪禍。本朝自太宗以來,草原民族與漢人漸成一家,彼此感情深厚,大唐對草原兄弟,一向也是待之優厚,但凡有南遷之民,莫不妥善安置。歸根結底,大唐也希望草原的和平能夠長久。如今契丹趁亂而起,荼毒草原,不僅讓草原諸部災難深重,也屢屢寇邊,讓中原志士憤然不已。大唐欲擊契丹久矣只是先前中原內亂不寧,朝廷分身乏術,這才讓契丹有了壯大之機。如今,中原既定,我朝陛下英明神武,坐擁中原,俯瞰九州,豈會缺乏吞吐八荒之志當此際,契丹這顆毒瘤,便不可不拔出

李從璟這番話,讓圖巴克眼前一亮,他最後道:光復平州,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又言:大汗只能不知,在本帥北上之前,為耶律敵烈竊取的勝州,已重歸大唐矣

圖巴克驚訝的啊了一聲,勝州已為大唐王師收復了

正是。李從璟點頭正色道。

因李從璟這番話,圖巴克信心大增,他不無激動的向李從璟再度確認,大唐皇帝陛下,真有出擊契丹,以壓制其發展之意

李從璟莊嚴肅穆的點頭道:我王師相繼光復平州勝州,今我百戰軍又現身於此,難道還不能說明這個問題嗎

李從璟這話半真半假,讓人難以辨別,但李從璟最後那句話,卻是貨真價實存在的事情,特別是李從璟作為盧龍節度使,竟然出現這裡,其意如何,是為先行探路,還是為先擊契丹,這些固然難以揣度,但最起碼,這就讓人不能不相信,大唐的確是有出軍草原之意的圖巴克欣喜起來,這個訊息讓他情難自禁,他連連說道:這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從始至終,大唐都是希望草原和平安寧的,並不希望看到有人打破這份平衡。李從璟繼續丟出重磅炸彈。

這話讓圖巴克瞬間外焦裡嫩,這才是重點。大唐為了自身強大,讓中原能安穩,不受草原民族襲擾,自然是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鄰國的,對於草原而言,保持各方勢力均衡,彼此牽制,實力又都不足以對大唐形成威脅,這才是大唐對草原最重要的國策。只有這樣,大唐皇帝才能永遠是那個高高在上天可汗,在草原事務上保持足夠的影響力,甚至是一言九鼎的影響力。

而如今,契丹強勢崛起,打破草原平衡不說,還屢屢侵襲唐境,這就讓大唐無法坐視,必定出手改變這種局面。而在李從璟的話中,有意無意中總在強調,當今的大唐皇帝是有吞吐八荒的雄心壯志的,大唐能從入主中原,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從常理上講,大唐在入主中原後,的確是應該征服天下的

圖巴克想道:當年天可汗在位時,也是化家為國,從一地稱王到入主中原,在他平定漢人國邦之後,立即就對草原動手,即便是當時強大如突利頡利可汗,也只能在大唐的兵鋒下被征服,難道,如今歷史要重演了圖巴克越往深處想,越覺得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再看李從璟,年紀輕輕,卻手握雄師數萬,在草原風雲激盪之際,竟敢孤軍深入,這份氣度膽量與才幹,豈不令人折服而一個強盛的王朝,不就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這樣傑出的人嗎當年的李靖李績薛仁貴等,都是如此雄才大略

想到這,圖巴克渾身都微微顫抖起來,他彷彿看到了什麼,又彷彿正在把握什麼,這讓近來一直處在焦慮絕望中的他,頓覺渾身的血液都沸騰了起來。這種感覺,就叫做看到了希望

圖巴克站起身,離開座位來到李從璟身前,莊重的說道:李將軍,韃靼部不欲往北,不欲往西,不欲往南,唯所願者,在東歸故土也望大唐,望李將軍,能幫助我韃靼部重拾尊嚴,重歸故地,我韃靼部十萬勇士,願為大唐王師先鋒,與契丹對決陣前

李從璟也走出案桌,一副激動的模樣,抓住圖巴克的手,動情道:大汗,大唐等得就是大漢這句話啊有大汗這句話,有我大唐雄師與韃靼勇士聯手衝鋒陷陣,耶律阿保機何懼,契丹何懼韃靼何愁不能回到故地,草原何愁不能重拾和平

圖巴克緊緊握住李從璟的手,老淚縱橫,有大唐王師,有英才如李將軍者,韃靼重歸故地有望,草原重歸安寧有望矣

話至此處,兩人相視大笑,一副惺惺相惜,相見恨晚的模樣。

巴拉西早已經熱血沸騰,激動難耐,在一旁握著拳頭,看他那副模樣,卻是恨不得立即厲兵秣馬,與李從璟一道,去衝殺契丹蠻子,奪回原本屬於他們的草原,建功立業了。他身後的莫西裡等人,和他的神色如出一轍,皆是充滿希望,直欲立即與契丹開戰。

唯一不同的,是靜靜坐在桌後的阿狸,她臉上也是密佈笑意,眼眸裡閃動的晶瑩彷彿要溢位來,但是比之巴拉西和莫西裡等人,她的神態卻是最為平靜的那一個,並沒有太多的興奮激動之色流露出來。

李從璟和圖巴克達成共識,這是李從璟此行的最大目的,亦是圖巴克阿狸請李從璟至韃靼部作客的最深層次用意,這個共識達成,最為關鍵的問題便得到了解決,接下來就是安排雙方合作興兵等等一系列事宜。

此事不是不急,但卻不是能夠立馬就談的。這樣的軍國大事,能講究步驟,一步步來。當下,最重要的,是穩固雙方達成的這個共識,同時各自思考接下來的行動安排。畢竟合作興兵這樣大事,具體實行起來,不可能像圖巴克說得那樣,韃靼部會傻頭傻腦真全部衝鋒在前,為唐軍鞍前馬後,而李從璟自然也不能讓百戰軍在任務分配中太吃虧,所以這需要雙方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先各自好生謀劃,然後再拿到一起討論。

當即,又是一次大宴,到了午後,雙方才盡歡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