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桓容最新章節列表 > 61.第六十一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1.第六十一章

熱門推薦:、 、 、 、 、 、 、

錢實抵達縣衙,石劭正忙著整理流民簿冊。

三千役夫減去大半,仍舊有一千多人,不是個小數目。且男丁需得十四以上,四十五以下。單是從記錄的名冊中篩選,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

記錄到中途,聞散吏來報,車前司馬錢實帶府君口令,命石劭攜金帛前往東城。

“去東城?”石劭放下筆,待錢實走進堂內,詳細詢問幾句,不由得眉頭緊鎖。

“你是說,府君見到了那兩個僧人?”

“並未當面。然城中流言甚囂塵土,府君已知七八。”

“府君可說買下僧人的水作何用途?”

“並未。”錢實頓了頓,道,“但僕以為,府君十成不信傳言,此舉是要懲治僧人。”

石劭想了片刻,點點頭,當即令人準備金帛,親自趕往東城。

彼時,聚在僧人門前的百姓越來越多,之前“病癒”的流民現身說法,站在石頭上,高聲道:“我一路難逃,又病又傷,就是服了半盞神水,如今病況全消,傷勢痊癒!”

人群一片鬧嚷,木門敞開,立即有富戶上前,捧上金子和布帛,換得半盞神水,並不捨得喝,而是將盞口封好,珍而重之的放入木匣,高聲道:“讓開,這是我老父救命的神水,快讓開!耽誤我老父救治,必不與爾等干休!”

有人開了先例,後來者蜂擁而上。

石劭和錢實抵達時,木屋四周已被圍得水洩不通。

“府君。”

“敬德來了。”桓容坐在車轅上,看著河邊的木屋,眼神微沉,冷聲道,“可帶足了金帛?”

“足夠買下僧人全部‘神水’。”石劭答道。看到木屋周圍的情形,同樣神情不善。

府君剷除豪強,罷除蔭戶,收攏流民,劃分田地,放歸鹽奴,這一樁樁下來,無論是鹽瀆縣民還是招收的流民,多數都能吃飽飯,富裕些的,家中還能藏下幾匹布,幾串錢。

誰能想到,鹽瀆縣的仁政傳出,沒能招來更多人才,反倒先引來了騙子。

石氏祖籍南皮,發跡於魏晉。

石劭這支未遭胡人劫掠囚困之前,沒少遇到騙吃騙喝之人。有的直接找上門,騙術精良到讓人不可置信,即使被騙光家財,還要幫著對方數錢。

比起那些砍手斷腳,剖腹挖心,轉眼仍是四肢完好的僧人和比丘尼,這兩個僧人的騙術簡直不值得一提。偏偏就是這樣淺陋的騙術,卻能矇蔽百姓,煽動人心,讓人防不勝防。

歸根結底,時逢亂世,百姓朝不保夕,前腳尚能一家團聚,後腳怕就會遇到亂兵。

這樣的情況下,人們需要精神寄託,講究輪迴因果的佛教更是大行其道。要不然,也不會有“南朝四百八十寺”流傳後世。

只不過,在桓容和石劭看來,這兩個僧人完全和佛教不沾邊,就是憑藉一些拙劣手段鼓動人心,榨取錢財的騙徒。

僅是騙財也就罷了,還不知死活的在天災上做文章,牽扯上桓容!

是有心也好,是無心也罷,今日被桓容撞上,活該他們要倒黴,倒大黴!

“勞煩敬德,將他們手中的‘神水’全部買下。若是不肯賣,那就直接搶。”

“諾!”石劭應諾。

錢實上前半步,道:“府君,兩個僧人狡猾,石舍人不好動武,難免留下話柄。僕在北城時,見多無賴惡俠,不若令僕前往,定讓他們鑽不得空子!”

“也好。”桓容點頭。

錢實點出九命健僕,均是惡俠流民出身。

幾人抬起金箱,扛起布帛,大模大樣排開人群。有流民認出錢實,自然不敢阻攔。有東城百姓心存不滿,被人拉了拉袖子,低語幾聲,也只能壓下情緒,讓開道路。

很快,十人走到木屋跟前,錢實揚起下巴,對盤坐屋內,身邊擺著五六只葫蘆的僧人道:“這些金帛夠不夠買下所有神水?”

僧人高宣佛號,道:“神水乃救命之物,只能請,何言買?”

話是這樣說,兩人的視線掃過金箱和布帛,卻有掩不去的貪婪之色。

錢實嗤笑一聲,當眾開啟金箱。

剎那間金光耀眼,不只是僧人,四周的百姓都禁不住吞著口水。不是礙於錢實幾人的惡名和身上官位,怕會直接動手搶。

“我只問一句,賣是不賣?”

僧人喉結上下滾動,終於沒能抵擋住誘-惑,點了點頭。

錢實二話不說,令健僕進入木屋,搜走所有的葫蘆。不管裝沒裝水,一個都沒給僧人留下。

“且慢……”

年長的僧人察覺不對,剛要出聲,錢實幾人已大步離開木屋,沿原路排開人群。

百姓重新聚攏,見木屋空空如也,不敢攔錢實等人,唯有纏住兩名僧人,要求他們再拿出神水。

“高僧必有辦法!”

“高僧救命!”

人群外,桓容接過一隻葫蘆,輕輕搖了搖,看向激動的百姓,道:“典魁,尋兩口大鍋來。”

“諾!”

典魁是個直腦筋,基本是桓容怎麼說他就怎麼做,壓根沒有多想,更不會開口詢問。

不到兩刻,大鍋取來,桓容令健僕驅趕馬車上前。

健僕揚鞭,甩出幾聲脆響。

有人聞聲轉頭,看到車轅上的桓容,當即大聲道:“縣令來了!”

見到桓容擺在車上的葫蘆,人群更加激動。

“府君!”

“府君,家中老父還等救命!”

“求府君施捨神水!”

“府君救命!”

“府君慈悲,府君!”

人群大聲喧嚷,有滿面焦急等著救命的,也有欺桓容年輕藉機起鬨的。

桓容到任以來,少有實行重責,除行雷霆手段剷除豪強之外,對百姓一概採取仁政,為世人稱道。偏有不知好歹的,以為他這是“懦弱”,兼仇恨士族高門的心理作祟,逮住機會必會興風作浪。

姑孰派遣的刺客混在人群中,見此“良機”,互相交換眼神,順勢推波助瀾,最好能發起一場“民-亂”,伺機暗下殺手。

“閉口,退後!”

典魁取來大鍋,見到桓容的車架被人群圍住,當即怒上心頭,立定大喝一聲。

黑塔似的壯漢,肩扛一隻大鍋,形象著實令人發笑。但看過典魁的臉色,沒人敢發出笑聲,都是脊背發涼,不由得退後半步。

因眾人都想靠近馬車,幾乎摩肩接踵,擠成一團,密不透風。這一退後,不下幾十人被踩住腳面,痛呼聲接連而起,又是一場混亂。

“不許吵嚷!”

典魁放下大鍋,再次大吼。

錢實和健僕趁機護衛馬車,穿過混亂的人群,環首刀沒有出鞘,卻是舞得虎虎生風,哪個敢帶頭向前衝,絕對會刀鞘加身,兜頭蓋臉的打出幾個青印。

陸續有人被狠狠拍了回去,人群漸漸安靜,不敢再以身試法。

事實上,以時下士庶之別,桓容馬車行過,流民都當退讓。這些人敢冒犯士族,依仗的不過是縣令仁德。

正如阿黍之前的擔憂,桓容過於心慈,在亂世之中,早晚要吃大虧。

少去人群阻礙,馬車很快行到木屋前。

桓容端坐在車上,看著木屋前的兩個僧人,神情莫測。

一名僧人上前高宣佛號,正要宣揚一番佛法,卻被健僕按住肩膀,動彈不得。

人群大譁,不明縣令意欲何為。

桓容掃過四周,話沒有多說,當場令健僕堆積柴火,架起大鍋,從江中取水倒入鍋內。

“府君,這是?”石劭看著火堆燃起,似有些不明白。

“敬德稍安勿躁,看著便是,我自有計較。”桓容笑著回道。旋即將目光轉向僧人,見對方破衣爛衫,滿手滿臉的泥垢,頭髮足有三寸長,距離幾步遠都能聞到汗餿味,不由得眉心微皺,嘴角扭曲。

好吧,這個時候的和尚同後世不一樣,這兩位現下的形象,八成就是所謂的“苦行僧”。至於是真是假……能弄出神水騙錢,十成真不了。

“府君,鍋已燒熱。”

桓容不理被按住的僧人,令健僕將神水全部倒入鍋內,笑道:“我父曾有奇遇,親見一比丘尼自斷雙足,剖開胸腔,其後傷口自愈,斷足自連,血痕猶在,行走卻一如往常,全無半點殘弱之態。”

聽聞此言,人群又開始激動。

“今日得見兩位高僧,聞知神水能活死人肉白骨,治癒百病,心中甚喜,欲親眼一證真假,還請兩位高僧幫忙。”

神水倒入鍋內,數息開始翻滾。

汽泡在水面聚攏,白色的水汽迅速蔓延,距離大鍋兩步遠,都能感到熱意撲面。

兩名僧人心生不妙,正要開口,卻聽桓容道:“既然是神水,必定燙不死人,反有養生功效。”

百姓先是茫然,隨後恍然大悟,看著兩隻大鍋,神情萬分熱切。

“神水有限,求水者逾百。我為一縣之令,不忍百姓受苦,頑疾不愈,病痛難消。”

話到這裡,石劭已能猜到桓容的打算,看向他的目光生出變化,實是讚賞居多。

“水乃萬源之本,今以鹽瀆之水相和,望神明庇佑,護我一縣百姓。”

話到這裡,桓容站起身,迎著江風拱手揖禮。

風起時,衣襬飛揚,袍袖烈烈,少年眉目如畫,鸞姿鳳態,瀟灑之意盡現。

百姓被桓容帶動,紛紛調轉方向,面向河流跪拜。

祈禱聲中,氣氛愈發顯得肅穆。

不少人憶起南逃路上的艱辛,念及死在途中的親人,禁不住淚如雨下。

幾拜之後,桓容直起身,朗聲道:“如神水可以救人,此鍋中水亦能活人。來人,請兩位高僧入水!”

聞聽桓容之語,眾人非但不覺得不妥,反而感念府君為民著想。如能證明鍋中水可活人,每人取一碗都是綽綽有餘。況且,有言高僧都是仙體,這樣入水過一遍,說不定神水更有功效!

思及此,眾人望向桓容,均是滿臉激動。

相比之下,兩名僧人則是臉色驟變,抖如篩糠。

神水究竟能不能治病,他們比誰都清楚。若是真被投入鍋內,不死也會脫層皮。

“府君……”

一名僧人將要開口,健僕卻一擁而上,抓手的抓手,抬腳的抬腳,幾步上前就要投入鍋內。

感受到沸騰的水汽,裸--露在外的皮膚開始發紅刺痛,年輕些的僧人終於頂不住恐懼,開口大聲求饒。

“饒命!府君饒命啊!”

“不能下水,千萬不能啊!”

人群頓時譁然。

有聰明的已經隱隱察覺到問題。先時買下“神水”的富戶,捧著木匣臉頰抖動,盯著僧人的方向,目光幾欲噬人。

神水如能活命,他們為何不敢下水?

騙子!

這哪裡是高僧,分明就是兩個騙子!

僧人知曉秘密瞞不住,開始大聲哭嚎,只求能保住性命。

健僕停住動作,兩名僧人懸在沸水上方,皆是又驚又懼,大汗淋漓。汗水衝過滿是泥垢的臉頰,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溝壑。

桓容冷笑,道:“兩位高僧可有話說?”

“府君,府君饒命……”

“我二人鬼迷心竅,犯下大錯,求府君饒命!”

僧人被架在鍋上,生死全在桓容一念之間。不敢有任何僥幸心理,將自己行騙之事和盤托出,只求能留得一條命,不被扔入沸水。

“神水何來?”

“俱是以草木灰混合,未加任何藥材。”

“爾等救治的流民又是什麼來路?”

“他是我的從兄。”一名僧人道,“我二人也並非僧人……”

譁!

人群再次譁然。

兩名僧人,不,該說兩個騙子為保住性命,道出的越來越多,甚至開始互相揭發。

聽到他們一路行騙,使得不下十餘戶家破人亡,親人離散,眾人莫不切齒憤盈。

得知其曾以收徒為名,從流民隊伍中拐-騙出孩童,賣入腌臢之地,反令孩童家人感恩戴德,眾人頓感怒意滔天,恨不能將其碎屍萬段。

“殺!”

“殺了他們!”

“這等惡徒絕不能輕饒!”

“我從兄幼子丟失,就是這樣的惡徒所為!”

“該將他們千刀萬剮!”

“殺了他們!”

不知是誰帶頭,一塊石子丟到騙子額頭。很快,更多的人抓起石頭扔向兩個騙子。

兩人的同夥早趁機溜走,被幾名惡俠抓回,排開人群,拎起脖子,當場丟入鍋內。

“啊!”

騙子發出一聲慘叫,眾人猶不解恨,紛紛懇請桓容,將餘下兩個騙子也丟入水中。

“府君當順應民意。”

見桓容猶豫不決,石劭低聲道:“此三人惡貫滿盈,害死人命不知凡幾。此前更鼓動射陽縣民,險些釀成民-亂。府君當斷則斷,否則必受其害!”

桓容看向石劭,心中隱約升起一個念頭,對方話中所指,怕不僅是這幾個騙子。

人群越來越憤怒,石子之外,草鞋木塊接連飛出。

幾個健僕為躲開木塊,突然間手滑,無需桓容下令,兩個裝成僧人的騙子當即掉入水中。

“啊!”

“救命!”

慘叫聲接連而起,四周的人群卻在拍手稱快。買到“神水”的富戶更是開啟木匣,將水盞丟入鍋內,正好砸在一個騙子的頭上,登時鮮血淋漓。

人群自發添柴,慘叫聲很快被憤怒的人聲淹沒,漸不可聞。

桓容坐在馬車上,只覺手腳發涼。

這是亂世,人命猶如草芥,亂兵胡人橫行無忌。

亂世中沒有桃花源。

亂世中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

“府君,這三人招搖撞騙,欺詐良善,拐-賣-孩童,害死人命,其罪大惡極,萬死不贖。”

“我知。”桓容點點頭,聲音乾澀,坐回到車廂內,道,“回到縣衙後,煩勞敬德執筆,將這三人罪行錄於紙上,廣告鹽瀆縣內。如附近州縣有人來問,亦可告知。”

“諾!”

未等柴火燃盡,三人早已身死。

眾人不願為其收斂屍骨,盡數丟到城外林中,任由豺狼啃噬。

有宵小欲趁亂偷走木屋中的金帛,被錢實帶人拿獲,更趁機抓捕混在人群中的刺客,不管對方如何爭辯,嘴堵住,直接五花大綁帶回縣衙。

事情了結,縣內被騙的百姓陸續領回財物。遇有丟失孩童的,桓容下嚴令追查,竟真的在一座隱秘的破屋發現線索,擒住另一夥騙子,接連找回五六人。

至此,桓容在鹽瀆的威望一時無兩。

但事有兩面,騙子雖然伏法,他“水煮活人”的兇名也隨之流傳,數日遍及僑州郡縣,京口的郗刺使都派人來打聽,詢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到最後,隨商船往來,桓容的兇名竟傳至北地,廣播於胡人耳中。

知曉其為桓溫嫡子,流言更上層樓,做兒子的都是如此兇狠,親爹必定更加殘暴,更慘無人性!

無意之間,桓容又坑了渣爹一回。

珍惜羽毛的桓大司馬陡然發現,在北地胡人和流民口中,他的名聲竟開始和石虎之類畫上等號。

四月底,催糧官來到鹽瀆,知曉軍糧未能湊齊,壓根不用桓容擺出渣爹名號,竟是二話不說,直接幫忙弄虛作假。上下左右一番串-聯,明明一石糧食沒交,官文中卻寫著“數額已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桓容拿著竹簡,良久無語。

催糧官擦擦冷汗,心中暗道:不這樣成嗎?萬一桓縣令心生不滿,把自己丟鍋裡煮了怎麼辦?

至於少掉的軍糧役夫,每個郡縣湊幾石,再從流民中多拉些青壯,總能湊足數量。

為自身安全,催糧官發揮急智,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