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數字生命最新章節列表 > 55.分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5.分級

在決定在新的艦載系統中加入嶽羽的最高級副本的時候,呂振羽幾乎就意識到了作為自己手裡的王牌的人工智慧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可能面對著更為豐富的使用前景。為了到時候不至於每次都要反覆從嶽羽那裡要求不同型別的副本,不如趁現在有時間將這些可能用到的副本分成數個級別,今後要用到哪個級別的就可以直接提取,不用再一次次重複麻煩嶽羽了。雖然嶽羽對待呂振羽的時候絕對不會有不耐煩的時候,可是重複提出類似的要求總是讓呂振羽覺得很傻。

當然,平時的工作比較忙,不斷要和許多人打交道,某種程度上也讓呂振羽無法安靜下來作這件事情。而現在,在這個戒備森嚴的軍事基地裡,除了一條網線,呂振羽基本上和外界失去了聯絡,而且,看起來,這種狀態要保持相當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正好能進行這項意義重大的,同時也是難度極高的工作。

先,呂振羽定下了評估智慧核心能力的三個指標:智商,性格傾向和學習能力。

智商是一個絕對指標,但並不是按照比較通行的智商測試來制定這個標準,而是大致類比於某個型別的動物。呂振羽定義了草履蟲,蝴蝶,變色龍,翠鳥,斑馬和猿,一共六種。雖然選擇這些名稱有點隨意,但大致還是能描述各自不同的智慧等級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性格傾向則是一個可以修改的指標,因為人工智慧極大依賴於計算,不可能出現不理智的情況,所以,只是約略地分成了7種,從傾向於行動一直到傾向於計算。按照呂振羽的說法,這種分類倒頗像是光榮公司做的三國遊戲裡給武將的性格的定義方式。

而學習能力則是從無學習能力一直到完全學習能力,分成了5個級別。而這些全部綜合起來,居然有多達21o種變化。

為了方便今後的使用,呂振羽只是按照智慧等級製作了6個樣本,而把性格傾向特徵和學習能力特徵編製成可以進行修改和組接的外掛。這樣,每次拿出一個樣本,略微修改就可以符合使用需要了,不用儲存21o個不同樣本。饒是呂振羽現在的記憶力不同凡響,但記這種沒什麼營養的東西的事情還是要盡量避免。

在嶽羽的配合下,這項分級工作持續了整整一天,除了吃飯睡覺,呂振羽很少離開辦公室。

雖然呂振羽沒有非常嚴格地為艦艇控制部分的程式定進度,但總的來說,進度卻比他預想得還要快。這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幫剛剛接受了數字圖騰培訓的人,有點迫不及待想要證實自己的能力。

開始的時候,史達臨還替呂振羽去檢查每個人的工作進度,心裡還直犯嘀咕,怎麼呂振羽就完全不管呢但他逐漸就被呂振羽帶來的這套管理流程的簡潔高效所震撼。軟件系統的開已經變成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流程,按照要求分段寫程式在哪怕再小的軟體公司也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基本流程。但由於每個程式分析師對軟體的理解不同和工作風格的不同,對一個大型軟件的模組拆分往往有著很大的隨意性和個人風格,有時候,有些並不準確的處理方法會遲滯整個工作進度,比如對某些模組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估計失誤之類的事情。但史達臨這個從事軟體開數十年的大師級人物,卻在呂振羽的模組拆分和任務分配中看到了一個對程式的瞭解,對軟體硬體的瞭解可能遠過自己的程式設計師的身影。呂振羽拆分出來的各個任務模組,工作量和難度綜合起來,都差不多,而對於這些模組的要求和描述,則用語精簡,要言不煩。呂振羽固然是得益於和嶽羽的長期接觸,讓他對最底層的東西有了非常清晰的瞭解,而對於史達臨這樣的人來說,就越覺得呂振羽在程式領域的功力深湛。

在沒有人督促進度的情況下,艦艇控制部分程式用了3天就全部開完成。畢竟艦艇控制方面,有很多已有的程式可以做參考,並不是完全的平地起高樓的工作。緊接著,呂振羽布了第二階段的任務表火控系統。

火控系統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樣也有很多現有程式可以參考。基本上,進度不會比艦艇控制部分差。但這種工作方式,卻讓史達臨詫異萬分,照道理說,整個軟體最難的部分是數據鏈,最繁雜的工作也是數據鏈,畢竟那包含著數百種作戰單位的各類資料的傳輸介面,僅僅這一項工作,就足夠讓整個部門忙上至少半個月,而這還是因為現在只是做個數據模型,並不是真的艦載系統的開。

史達臨就此事詢問呂振羽的時候,呂振羽正在拼命研究關於這方面的介面的資料,這種機密資料平時可是看不到的,而他也的確對這方面的介面,和整個數據鏈的工作方式缺乏深入的瞭解。

呂振羽給史達臨的答覆是:我要自己先弄懂了再說,不然這個東西開出來就只能當數據模型用,將來返工起來的工作量我可受不了。

而實際上,這幾天,呂振羽正在對分級後的智慧核心進行著各種小規模的測試。雖然分類是確定了下來,但呂振羽確實需要瞭解各個級別之間的差異是不是足夠大,然後,大致規劃出每個級別可能的應用範圍,以及,更為重要的,應該在何種程度上進行保密。

參照著自己做出的3個指數的分級,呂振羽評估了先前應用過的那些程式例項,然後將各個程式應用的核心進行人工智慧能力的分級評定。以嶽羽現在的能力定義為s級的話,呂振羽心裡勉強把之前最高級的應用青鳥高音反艦導彈上的應用定為e級,主要不是因為智慧的關係,而是因為那個軟體是一次性裝載在導彈上,完全沒有學習能力,而人工智慧要是脫離了自我擴充套件和學習,那能力就相當貧乏了。相比之下,呂振羽將縱橫家和語音平臺也同樣定義為e級,就是因為這兩者還是有著相當不錯的學習特徵的。

而這個時候,呂振羽想起來一件事,他不好意思地在鍵盤上和嶽羽交談,小羽,我先前好像說大話了。現在看來,把數據鏈的智慧程度調高是可以的,但這套系統怎麼樣也沒辦法獲得更大的成長。

嶽羽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好像計算了些什麼之後,才回答道:是因為系統的擴展性問題嗎

對,雖然在級電腦裡,將智慧調高後,對於資料的分析處理能力會非常好,而且反應也肯定比現在的你快,但這套系統是個封閉系統,基本上是建立在純軍事環境上的,而艦上人員與外界的電子交流是透過另一套主機在完成,即時兩套東西有管道連線,為了隱蔽自己,數據鏈主程序也必須控制自己的學習度,從網路和其他渠道獲取知識需要的資料流量太大了。而且,說實話,兩套系統連線在一起的可能性極低。比較有可能的是,這套系統安裝後,只有在這套體系內流動的資料中,會有一小部分成為系統的學習資料,而大部分,都是已知的無效資訊。

那這個系統能達到一個什麼級別

智慧調高,學習能力保持一般就夠用了,初始狀態應該是d級,將來再怎麼學習,估計也很難提高到bsp;足夠了。嶽羽乾脆地回答道。

也好。不過這套系統我要加上很多限制,禁止自我複製是肯定的,移植和複製程式也要有專門的保護程式。關於國家和民族方面要加入一系列的優先判斷式。而且,機器人三原則也要加進去。

機器人三原則是美國科幻家阿西莫夫總結出的:第一:機器人不可傷害人,或眼看著人將遇害而袖手不管。第二:機器人必修服從人給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條牴觸時,不予服從。第三:機器人必須在不違反第一第二項原則的情況下保護自己。

雖然號稱是機器人三原則,但由於早期,機器人是作為人工智慧或者說是自主的機械生命體的一個符號,這個原則同樣也適用於人工智慧,或者是現在更為高階的數字生命。

你覺得三原則有用嶽羽問。

你應該看過i,robot吧。我記得你前一段時間很喜歡看這類關於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方面的電影。我承認,那個裡面viki對於三原則的推論確實蠻有道理的,但你不覺得那個推論並不理智嗎你,或者你的分身中的任何一級會做出這種極端的推論這個我可不相信。

唉,你不要說的我好像是要毀滅人類的大魔王一樣,什麼我的分身不分身的。你應該知道,其實我的智慧很大部分是你的分身,你描述的那道閃電改造了你的同時,也把你我連線在了一起。我永遠不會允許自己忤逆你,和做出傷害你所在的這個名為人類的物種的事情。當然,如果有人要傷害你,在我的能力範圍,我會消滅他。嶽羽說。

呂振羽點了點頭,其實,隨著不斷應用嶽羽分離出來的樣本,人工智慧的應用範圍益加廣泛,呂振羽的心裡也是惴惴不安的。他知道,如果沒有嶽羽,就不會有他現在那麼輝煌的成就,也不會有可能透過他給整個世界帶來的這些大大小小的改變。但是,對於嶽羽究竟能成長到一個什麼地步,對於嶽羽將來會如何,呂振羽的心裡真的沒底。毫無疑問,現在的嶽羽純粹從智慧來說,遠過一般人類,只不過為了儲存這個秘密,呂振羽一直不敢將嶽羽放到更先進也更龐大的級電腦中去。不過,呂振羽知道,那是遲早的事情,現在嶽羽吃硬碟的度和成長的度同樣驚人。

那好吧,開工了。儘快把史達臨要的東西交出去,我們就好回家了。呂振羽說。

好的。

認真工作的呂振羽和嶽羽,總是能創造奇蹟。4天之後,當火控系統按照呂振羽制定的框架完成之後,所有的程式設計師都在等著呂振羽公佈最後一塊的工作任務表,也是他們這次被召集起來最重要的工作數據鏈的建立。原本預計一個月的工作時間,才過了一週,任務程序已經過半了。

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這確實生了。先是呂振羽從一開始就沒有興趣和原先實驗室的人進行所謂磨合,而是直接按照自己在公司那套體系建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並且迅開始工作。原有的實驗室的人員開始的時候還覺得呂振羽很霸道,頗不將道理,完全無視實驗室的各類傳統,但幾天工作之後,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有一個呂振羽這樣強大的程式設計師掌控全域性的情況下,這或許是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自然,這當中也少不了史達臨的努力協調,在最初幾天裡緩和了雙方的緊張氣氛。

其次,就是呂振羽級不喜歡開論證會,而是以非常簡短的簡報會通告工作進度,解答大家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並佈置下一階段的工作。這種會議,通常每天不過1個小時。

再者,就是大家以為呂振羽在做,而實際上是嶽羽在做的程式碼檢驗工作的極高效率。作為任務的掌控者,呂振羽有責任確保每一部分的程序代碼都是完整可靠的。很多程式碼片斷個別地進行debug都沒問題,但是聯絡起來使用就難說了。但只要經過嶽羽的檢查,這種問題就基本不會生。更令大家驚訝的是,對於檢查程式碼的反饋度極快,用控制平臺提交程序代碼後,通常一個小時內就會拿到回覆

而現在,當大家這樣拼了一週之後,呂振羽卻還沒有拿出最後一部分的任務表。這可和他們印象中的呂振羽的效率相差太遠了。

正當史達臨按捺不住準備去問呂振羽的時候,呂振羽出現在了大家面前,要求用級計算機進行全域性模擬試驗。

這下子,大家全都懵了。

什麼數據鏈主程序和介面你一個人這幾天全做完了這怎麼可能史達臨幾乎是吼出來的。

什麼可能不可能,我又不是向你論證可行性,我是真的做出來了。不過註釋還沒寫完,進機器試驗應該沒問題了。呂振羽牛氣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