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工業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西電東送和三峽水電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章 西電東送和三峽水電站

付新真的是意外了,現在這個年代,由於技術不過關等問題,各種電路裝置的質量真心不咋的,經常出這事兒出那事兒,能讓這電路基本上沒有出過問題,這可真是有點本事兒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確切地說,自從我們還在金川農機廠的時候,這傢伙找上門來毛遂自薦做了電工之後,一直到跟到我們這裡,都基本上沒有出過問題,幾次出點問題,都是電路過載燒了保險絲。”戴振江感嘆著補充。

“那可真是有點本事啊!”付新忍不住感嘆。

“有本事有啥用,這傢伙懶得很,沒有進取心,如果他能少花一點時間在睡覺上,把時間花在工作上,我早就提拔他了,也不至於他立下功勞,我也讓他還呆在這個電工的位置上。”

說完,郭長凡還不忘看向田玉生,翻著眼珠子,很沒好氣地問道:“是吧?”

“呃,廠長您還是饒了我吧,我這人是懶了點,可是我一直保證廠裡面的電路不出問題啊,您沒必要這麼針對我吧!”田玉生反駁道。

“勞資這是恨鐵不成鋼,可惜了你的一身才華!”郭長凡怒道。

這一下,田玉生沉默不語了,誰能明白他的夢想,這個小小機床廠,豈能容得住他,他現在不過是龍困淺灘罷了。

場面沉默了一會兒,付新抬頭看到電還沒重新送過來,忍不住抱怨:“我們國家的電網,還是太差了,老是這樣停電。不行啊!”

“付總您難道有什麼辦法解決?”田玉生覺察著付新話裡有話,忍不住問道。

“有那麼一點想法吧!只是這個想法要實施起來。太難了!”付新感概地回答。

田玉生眼神一亮,立即追問道:“付總。您說來聽聽唄!”

付新嘆了一口氣,回答:“我的這個想法,歸結起來,四個字,西電東送?”

“西電東送?”田玉生抓了抓腦袋,似乎抓住了什麼,可是想了半天,他依然是什麼也沒有抓住,於是眼神堅定地看向付新。問道:“付總,您能具體的解釋一下這個‘西電東送’嗎?”

“好吧!”付新點了點頭,回答:“我所說的‘西電東送’,是指開發州貴省、南雲省、西廣省、川四省、古蒙內省、西山省等西部省區的電力資源,將其輸送到電力緊缺的東廣省、海上城、蘇江省、江浙省和京、津、冀等東部地區。

我們國家的西部,是一片廣袤的土地。西部的崇山峻嶺之間孕育著豐富的能源資源,其中水能資源蘊藏量最為豐富。

據有關資料,西部可開發水能資源約三億多千瓦,佔全國的百分之八十左右。目前開發程度卻還不到百分之八。低於全國平均水電開發程度,更低於世界水能資源的平均開發程度。西部已探明煤炭資源保有量為四千億噸左右,約佔全國的百分之四十上下,但用於就地發電的比例較低。大量煤炭需要透過火車、汽車等輸出。

與西部相比,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部卻急需各種資源和能源的輸入與補充。以東廣省為例,其經濟總量約相當於桂、雲、黔三省區的總和。而能源總量在四省區中只佔百分之三點五左右。

能源匱乏,工廠企業不時遭遇拉閘限電。經濟增長速度受到嚴重制約。在能源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東部地區不得已辦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火電廠。以燃煤、燃油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已經給東廣省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這種危害。在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了,比如說下酸雨對農業的傷害……現在經濟發展這麼快,國家卻沒有誰去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將來,唉……

扯遠了,我國的能源分佈和能源消費地區間的不平衡,決定了實施‘西電東送’的必然性。有效開發西部豐富的能源資源,不僅能滿足西部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而且能強有力地拉動西部地區建築、建材、製造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

對東部地區來說,‘西電東送’能夠滿足東部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用西部清潔能源取代東部效率低、汙染嚴重的小電站。這樣做,可以顯著提高電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的配置效率,促進東西部地區可持續發展,是解決東部缺電和西部貧困的有效的途徑,經濟發達地區和西部貧困地區將會因此取得雙贏。”

“將來的環境真得會這麼慘嗎?”所有人都在思考著付新重複強調的問題,同時想到了付新平時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一顆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種子,悄然的在這些人心底發芽。

“付總,您能仔細說說怎麼去實施嗎?”田玉生是越來越感興趣了,又追問了起來。

付新看了田玉生一眼,思索了一下,想到告訴田玉生也無妨,隨即回答:“我的構想是建設西電東送的北、中、南三條大通道。

首先說北通道,北通道可以使首都人民將更多地用上西北的電。‘西電東送’北部通道的建設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西北兩大地區。北通道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將“三西”,即古蒙內西部、西山、西陝的煤電基地和黃河上游的公伯峽、拉西瓦等水電站的電力送往京津唐負荷中心。

再說這個中通道,這個中通道可望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輸電通道。中通道將沿長江展開。長江為深谷型河道,徑流豐富,水頭集中,有專家推算可開發二十二座水電站。

一旦隨著這些梯級水電站的開發建設,將有數千萬千瓦的強大電力,透過強大且密集的輸電通道,源源不斷、浩浩蕩蕩地送往華中、華東和建福以及東廣。這條通道將與長江並駕齊驅,成為‘第二條長江’。”

說到這裡,付新不由得嘆了一口氣,稍作停頓,付新有繼續說道:“其實這個中通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好久之前就有過計劃,後來擱置了,現在,上面又開始開會討論了,這就是三峽工程。

一九一九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中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

一九三二年,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派出的一支長江上遊水力發電勘測隊在三峽進行了為期約兩個月的勘查和測量,編寫了一份《揚子江上游水力發電測勘報告》,擬定了葛洲壩、黃陵廟兩處低壩方案。這是我國專為開發三峽水力資源進行的第一次勘測和設計工作。

一九四四年年,在當時的中國戰時生產局內任專家的美國人潘綏寫了一份《利用美貸款籌建中國水力發電廠與清償貸款方法》的報告。美國墾務局設計總工程師薩凡奇到三峽實地勘查後,提出了《揚子江三峽計劃初步報告》,即著名的‘薩凡奇計劃‘。

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成立了三峽水力發電計劃技術研究委員會、全國水力發電工程總處及三峽勘測處。

一九四六年,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與美國墾務局正式簽訂合約,由該局代為進行三峽大壩的設計;中國派遣技術人員前往美國參加設計工作。有關部門初步進行了壩址及庫區測量、地質調查與鑽探、經濟調查、規劃及設計工作等。

一九四七年五月,面臨崩潰的國.民.政府,中止了三峽水力發電計劃的實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術人員。

一九四九年,長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荊江大堤險象環生。長江中下游特別是荊江河段的防洪問題,從新中國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視。

一九五零年初,國.務.院長江水利委員會正式在漢武成立。三年後興建了荊江分洪工程。

一九五五年起,在上面的領導下,有關部門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設計與論證工作。三月,上面就在在莫斯科簽訂了技術援助合同,第一批蘇聯專家六月到達漢武。長委所屬四臺鑽機和第七地形測量隊先後進入三峽地區,開展測量工作。

一九六零年四月,水電部組織了水電系統的蘇聯專家及國內有關單位的專家在三峽查勘,研究選擇壩址。同月,中南局在五羊城召開經濟協作會,討論了在“二五”期間投資四億元、準備一九六一年三峽工程開工的問題。由於暫時經濟困難和國際形勢影響,三峽建設步伐得到調整。八月,蘇聯政府撤回了有關專家。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三十日,葛洲壩工程開工。

一九八一年一月四日,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十二月,葛洲壩水利樞紐二江電站一二號機組透過國家驗收正式投產。

一九八三年,水利電力部就提交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著手進行前期準備。

一九八四年,國.務.院批准了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但是在去年的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許多的政協委員表示了強烈反對,這件事情,現在也不知道怎樣了。”

付新如數家珍地說完,就沉默地閉上了眼睛。(未完待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