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我替陛下開了掛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9章 羅馬軍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9章 羅馬軍團

公元前215年~公元前205年,第二次布匿戰爭初期,漢尼拔統率的迦太基大軍所向披靡,羅馬軍隊連戰皆敗。

一直想擴充套件疆土的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乘機與迦太基結盟,並於公元前215年對羅馬宣戰。

馬其頓軍隊在東部不斷取勝並準備進兵義大利時,羅馬強大的艦隊駛入亞得里亞海。擁有強大陸軍的腓力卻因海軍力量不足,缺少船隻而無法渡海作戰。

雙方交戰數年未分勝負,於是,羅馬利用希臘內部的矛盾展開外交活動,並於公元前212年取得埃託利亞同盟的支援,在馬其頓周圍組成了一個反腓力的希臘同盟。

由於反馬其頓的聲勢浩大,腓力五世不敢貿然遠征義大利。

公元前210年的迦太基受到羅馬共和國的全面進攻,於此同時馬其頓王國也與羅馬共和國展開了大戰。

而不同於中原的作戰方式和兵種也開始出現在了整個世界的視線中。

在大約公元前1000年,歐洲地區進入鐵器時代初期,由於銅器的應用很不發達,率先掌握冶鐵技術的古羅馬人迅速推廣使用鐵器,包括鐵劍、鐵標槍、鐵盾、鐵弩箭發射裝置以及鐵鏈、扒城鉤、鐵鐮頭等。當時羅馬軍隊中還配備鐵匠,隨時維修和製作鐵質兵器。

面對歐洲尚未充分發展的冶銅製銅業及其冶鐵制鐵技術尚不夠成熟的廣大地區,已經積累了較強軍事技能的古羅馬軍團因其完備的鐵質兵器系統而具備了較為顯著的軍事優勢,並最終利用這種鐵器優勢橫掃北非、西亞和歐洲大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在同一時期,銅器使用非常發達的中原地區,對鐵器的推廣使用並不那麼急迫。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當時的中華文明處於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事連綿不斷。基於當時已經十分發達的冶銅製銅技術,春秋時期各國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的基本上還是銅質的兵器。

鐵的密度比銅約低15%;與銅質兵器比較,鐵質兵器具備更加輕便、鋒利、強韌等特點。

因此,隨著冶鐵技術逐漸成熟直至秦統一前的戰國時期,雖然各國軍隊仍以銅質兵器為主,但也開始部分使用鐵質兵器。不過,由於當時各地都有了非常發達的冶銅製銅業,各國用於戰爭的兵器技術沒有太大的差異。

當進入戰國時代形成了實力強大的少數國家之間的長期對峙局面之後,戰爭的勝負往往更取決於各國的綜合國力、軍事策略以及統治階層的決策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鐵質兵器並沒有取代銅質兵器。

比如,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葬時,當時的中國人早已掌握冶鐵技術,但在秦始皇陵迄今為止的考古發掘中,研究人員鮮有發現鐵器,卻已陸續出土了四萬多件銅質兵器。到了漢代,中國也有相當長的銅器與鐵器的混用時期。

然而與銅器相比,鐵器畢竟具備重量輕、更堅韌、更鋒利等優勢,而且礦產資源相對更豐富。

因此,古代中國的冶鐵技術最終還是得到了穩定的發展,並在農業、畜牧業、紡織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軍事、文化、日常生活等各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中西方早期的原始冶鐵技術多為塊鍊鐵技術,即在空氣中用炭火加熱坩堝中鐵礦石,使之逐漸轉化成海綿狀疏鬆的鐵塊。

隨後,藉助加熱並捶打成形的方式,去除鐵塊中的雜質、控制碳含量進而製成鐵器。

如果在坩堝底部開口使空氣順暢流通,可明顯提高升溫速度和加熱溫度,直至使還原出來的鐵熔化成液體,並從坩堝底部的開口不斷流出,集中收集,此即為豎爐冶鐵技術。

這種技術需要更高的溫度,而中國發明早期瓷器時所能實現的高溫技術,為古人發展豎爐冶鐵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公元前500年以前,中國的湖南、湖北、江蘇、山西、河南、甘肅等地均出現了豎爐冶鐵,因此當時古人有能力把鐵水直接澆鑄成形,製成生鐵鑄件。而在歐洲,直到公元14世紀,才出現類似的技術。

不過隨著楊子墨到來,不僅提供了更加先進的冶煉技術,以及鍊鋼技術,同時也讓中原地區提前進入了鐵器時代,讓整個大秦漸漸更換更加鋒利,輕便的鐵製武器。

而此時處於亞得里亞海東邊的羅馬城池-阿波羅尼亞,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即將打響。

阿波羅尼亞城位於羅馬共和國與馬其頓王國相接的邊境上,在很多年前就被羅馬佔領,隨著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打響,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派出了精銳大軍準備奪回阿波羅尼亞城,

阿波羅尼亞的名字取自希臘太陽神阿波羅。地中海一帶的城市大都以希臘神祇的名字命名。

城池幾百裡外一望無際的土地上兩支龐大的軍隊相視而立,一方是背靠著阿波羅尼亞城的羅馬大軍。一方是前來進攻的馬其頓大軍。

風中列列作響的羅馬鷹旗在大軍中飄舞,羅馬軍團排成了三行的陣型。

羅馬的作戰方式一般都是輕步兵騷擾,而後重步兵跟進,投重型標槍作戰。

因為羅馬的兵種主要是以重灌步兵為主,重步兵們組成“龜甲陣”,或者組成密集的陣型拿著大圓盾,提著短劍或者是長矛,如牆而進,撞擊敵人。

為了彌補遠端手段的不足,軍團中還配有投擲標槍的長矛兵。

羅馬的軍團通常是由十個大隊組成,每個大隊由六個百人隊組成,士兵由青年兵、壯年兵、後背兵(老兵)組成,每個軍團編有一百二十人的騎兵,一個標準羅馬軍團人數在六千左右。

整個羅馬軍隊,由三個羅馬軍團和一個將領衛隊,大約兩萬的步兵和一千的騎兵組成。大軍中還攜帶了蠍弩,這可是羅馬特有的重型武器。

羅馬的士兵們看著對面的馬其頓方陣,早已沒有了往日攻擊其他城邦的驕傲。整個地中海的國家早期都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很多國家都是以近戰為主,忽略了遠端攻擊。

而作為曾經東征亞洲的亞歷山大的後世繼承者,馬其頓王國沒有像亞歷山大大帝把馬其頓王國變得強大起來,反而在多年的戰爭中處於下風。

而作為亞歷山大的看家本領,七米長的長矛組成的馬其頓方陣,可是跟隨亞歷山大一路橫掃到了東方,可惜亞歷山大迷了路,沒有進入到中原。

否則就能看到到底是馬其頓方陣與中原軍陣相比,誰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