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簽到在亮劍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章,倒戈將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章,倒戈將軍

在一片樺樹林的空道上,豎起了幾十個人形草把。

不遠處,上百個騎士保持著鬆散的陣型。

全團會馬術的士兵都調來了,裝備著從偽軍手裡奪來的馬刀馬槍。

他們今日要練習的,是馬上的衝鋒劈刺。

自槍械火藥應用的神速進步後,以往仗著馬快刀利的馬背民族,無奈變得能歌善舞。

但並不意味著,騎兵就立刻退出現代戰場。

在中華大地上,騎兵以其快速機動性,和突然的殺傷性,針對步兵依然有一定的優勢。

騎兵的突然殺出,幾百米不過是十幾個呼吸的事情,馬刀劈出,依然鋒利殺敵。

孫德勝拔刀怒吼一聲:

“騎兵連,跟我上!”

隨即向著不遠處的假想敵,發動了衝鋒。

戰馬疾馳猶如一道閃電,孫德勝左劈右砍,將沿路的“敵人”砍倒,給後面的人打個樣。

“殺!”

“殺!”

伴隨著喊殺聲,騎兵戰士緊隨其後,向著兩側的“敵人”砍殺。

一番示範後,二排,三排,輪番進行砍殺訓練。

“看好了嗎,就這麼來,快點!”

“跟緊,快!”

“說你呢,他媽的這麼幹的?快點兒!”

李雲龍和趙剛趕來觀摩訓練,隔著老遠就聽到孫德勝嚷嚷訓斥。

“嗓門是真的大!”趙剛心說。

全團巡視下來,這些軍事幹部個個嗓門都很大,他都快見怪不怪了。

李雲龍遙望著,給趙剛介紹:“這就是咱們的騎兵連,那個吼的聲音最高的,騎兵連長叫孫德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是我前兩天從丁偉那挖過來的,他是我的老部下,也是一員虎將。”

趙剛一聽丁偉支援了個幹部,不由感嘆:“丁團長很支援我們工作啊,剛給了個張大彪,又送個騎兵連長。”

“就他,拉倒吧!”

李雲龍一聽就來氣兒,“張大彪是我跟他原來講好的,這個孫德勝是我用5挺機關槍換回來的。”

重點是,新一團讓丁偉撿了個現成的,李雲龍炮兵連剛組建成,還沒過過手癮。

要一個孫德勝,還獅子大開口,要10挺機關槍。老李跟他砍價都費了不少口舌。

現在想起來,心裡都堵得慌。

“啊,用槍換人?”

趙剛聽了很驚奇,還能有這種操作。簡直前所未聞。

李雲龍不會為老戰友,就給其說好話。

還得給趙剛提一個醒。

“丁偉也是個無利不起早的傢伙,讓他支援,做夢吧!

不過我也不吃虧,他不是想要咱們的美國罐頭嗎,我給他撥了一千個罐頭,把機槍省下了。”

罐頭是消耗品,改善伙食,增加士氣。機槍增加火力,能提高部隊戰鬥力。

老李和老丁都是生意人,誰也不願意吃虧。

算盤打的賊快,買賣做得賊精。

“孫德勝!”

李雲龍遠遠的吆喝了一聲。

孫德勝忙下了馬,跑步到二人面前,行了個騎士禮:

“報告團長,政委,新二團騎兵連正在進行馬術劈刺訓練,請首長指示。

騎兵連連長孫德勝。”

“孫連長,你的騎術很不錯啊!”趙剛逢人就習慣性的誇讚。

不過,他說的倒也沒錯,孫德勝的騎術在新二團,的確是數一數二的。

幾乎沒人能比得上,不然也不會由他來當這個騎兵連長了。

李雲龍介紹說:“他過去在69軍騎兵團幹過,以前在新一團是步兵,現在幹回老本行了。”

“69軍,石友三的部隊?”

趙剛想到此人,臉上閃過一絲厭惡。

東漢末年,呂布做丁原的義子姓丁,又作董卓的義子姓董,被張飛罵作三姓家奴。

臭名傳揚千年。

石友三在某種程度上比呂布還誇張。

他投靠過北洋軍閥馮煥章、山西牆頭草閻老西。

微操大師獎光頭、首屈一指大漢奸汪填海。

一槍沒放丟了東三省的張漢卿。

32年跟跟日本人土肥原賢2合謀,出任了冀北保安司令。

38年山東被日本佔領,石友三奉命留在敵後進行游擊戰。

為保存實力,遂轉而與八路軍合作,希望在其支援下,確立對山東的控制。

1939年4月,重慶的微操大師以主政華北為條件,密令石友三反共。

石友三的立場立刻轉為徹底反共,要求所部官兵全部加入果黨,並與八路軍不斷發生衝突。

此人反覆背叛,就像養不熟的白眼狼,當時人稱為“倒戈將軍”。

年初,1月份,石友三部先後將第129師東進縱隊兩個連、青年縱隊1個排包圍繳械,

並圍攻東進縱隊第3團及清江、清河兩個縣大隊,將清河縣大隊大部消滅。

為了自衛,第129師一部,在河北省衛河以西,狙擊頑軍石友三部的戰役。

給予了其毀滅性打擊。

就憑這一些,趙剛對石友三這個大漢奸,就恨得不得了。

他還不知道,就在最近。

石友三遭到八路軍的毀滅性打擊後,遂轉而投靠日軍。

在開封與日本駐軍司令佐佐木,簽訂互不侵犯協議,並準備在聯合消滅八路軍後向日軍投降。

那是份秘密協議,現在還無人知曉。

不過,石友三投靠日本人,瞞得了別人瞞不了他的部下。

就在今年年底,若是不出意外,他將被他的部下第八軍軍長,誆騙出來活埋掉。

原因無他,只是人家不願意當漢奸。

李雲龍察覺了趙剛的不高興,解釋道:“對,石友三對他有救命之恩,後來石友三當了漢奸,他就投奔我們了。”

趙剛聽到這兒,臉色好了一些。總歸是棄暗投明的,不是跟石友三一條道走到黑。

孫德勝向政委報告思想工作:“沒錯,當年我父母雙亡,我在路邊討飯吃,已經快要餓死了。

是石友三收留了我,那年我才12歲。

團長,政委,我孫德勝不是知恩不報的人。12歲從軍,東徵西戰打了十幾年的仗。

長官讓我打誰,我執行命令沒二話。

中原大戰時我兩次受傷,也算是對得起石友三的救命之恩了

可這次讓我當漢奸,我絕不。

我孫德勝沒什麼大本事,這輩子也不想升官發財,既然做了軍人,就該做個不怕死的軍人。

國家有難,我們當兵的不上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