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剪輯歷史:開局盤點十大帝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二章:簡單的滅國故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二章:簡單的滅國故事

現在優勢在我,不是嗎?

當時的王翦,臉上或許是帶著笑容的。

因為秦國有著足夠的國力,能夠繼續支撐下去。

的確,有李牧在,秦國的難以速勝,那就繼續拖下去,拖到趙國拖不下去,到時候,再看他們怎麼辦。

於是王翦並不理會李牧的小伎倆。

正如之前所說,王翦的用兵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穩。

王翦直接率領大軍和李牧相持近一年的時間。

雙方在此期間有著小規模的碰撞,但是大規模的戰鬥卻一直沒有發起。

王翦,就像是一個等待著獵物落網的老練的獵人,他堅信自己能夠熬過那漫長的黑夜。

這種情況,才是最棘手的。

甚至可以說,是無解的。

你國內民生凋敝,災禍連連,這時候大批人馬,幾乎是趙國全國之力都在這裡,和對方相持。

當兵的難道不要糧草?

當然需要!而且要的,還不少。

一年,整整一年時間。

大軍的供給毫無疑問是一個天文數字,李牧明白,王翦明白,秦王嬴政明白,甚至說或許趙王也明白。

但明白歸明白,秦國還有糧,還能夠繼續撐下去。

但趙國,卻已經是撐不下去了。

李牧知道,每過去一天,他們就距離死亡更近了一天,他使盡了渾身的解數,面對王翦這個對手,也只能夠是徒勞無功一般朝著深淵緩緩的滑落。

因為王翦現在就像是個狗王八縮著腦袋,你打,他就固守,你跑,他就探出頭來咬你一口。

而且王八註定是能夠熬死人的。

這怎麼玩?沒得玩。

誰來,當時的那個局面,誰都會死。

真的,因為這是一個徹底無解的局面。

趙王不是個蠢人,不然也不會任用李牧,甚至讓李牧支撐了一年的時間。

但他真的撐不下去了。

他需要勝利,他需要秦國的那些臭丘八全都滾回去,他需要休養生息,不然國內民怨沸騰,餓死都不知道餓死多少人了。

王翦在大軍之前,自然是看的明白的。

所以他來了一手,反間計。

這不是一個很聰明的計謀,準確的來說,如果這個計謀發生在一年前,那麼誰說,趙王估計就要殺誰。

就算是郭開,額,郭開可能不會死,但趙王也不會殺李牧。

但現在不一樣了。

趙王撐不下去了,所以他必須找人,來獲得勝利。

恰逢郭開收到了重金,散佈流言,說李牧與秦國勾結,準備背叛趙國。

趙王這個時候,也懶得去查證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了,因為都不是很重要了。

重要的在於,他需要勝利,而李牧給不了他勝利。

橫著是一刀,豎著也是一刀。

死馬當做活馬來醫吧。

於是趙王派人代替李牧,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多活一天,就是一件好事,畢竟世事無常。

何必呢,雙方熬下去,在李牧看來,他們趙國萬眾一心,未必熬不過秦國。

就算是熬不過,將秦國熬得元氣大傷,這也是一件好事。

但可惜的是,趙王不這麼認為。

所以趙王殺了李牧。

所以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昏君,因為臨戰誅殺大將,臨陣換將,都是兵家大忌。

這也導致了趙國的滅亡。

李牧死後,趙王派出去的人根本不是王翦的對手。

不過三個月,王翦趁勢而戰,大敗趙軍,隨後秦軍攻下邯鄲,趙國公子雖然逃脫稱王。

但趙國的國土,已經是落入到了王翦的手裡。

劉徹:“徹徹底底的陽謀,關鍵還是無解的陽謀,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耐心等下去的,等待,才是最熬人的事情啊。”

劉徹嘆了口氣如此開口。

劉邦:“說歸說,不過這個趙王依舊不是什麼好人。”

朱元璋:“有時候,我們會講一個,天下大勢的說法,而毫無疑問,就算是當時堅持下去,也不過是延緩了一統的腳步,最終的天下,已經是到了秦國的手中了。

天下大勢,不可違逆啊。”

朱棣:“說的是啊,就算是諸葛武侯那般的人物,尚且無力回天,何況是別人呢?一個將軍,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戰場上擊破對手。

但當他無法擊破的時候,雙方拉扯國力,將軍在這一個環節,卻又顯得是如此的弱小。可惜,可惜。”

李世民:“天下大勢啊,但那天下大勢,難道是一開始就在秦國麼?不還是秦奮六世之餘烈?當年趙武靈王的趙國,雄踞天下,莫不是大勢?”

劉秀:“這倒也是,所以說,人定勝天啊。”

王莽:“我真的很看不慣你說人定勝天這四個字,你特麼有資格嗎?”

劉秀嘿嘿一笑。

“只能說是天命在我嘛。”

一時之間眾人都忍不住笑出來,沒辦法,好像眾人在不斷的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唯有劉秀,是最受上天所眷顧的一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王莽,也不過是一時之梟雄而已。

成不了大氣候,就算是沒有劉秀,也會有其他人的。

無非就是不知道國號,還是不是大漢,僅此而已罷了。

而王翦在平定了趙國之後,就迎來了一個歷史的大事件。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刺秦王。

然而一切並沒有如同燕王所想的那樣。

秦舞陽荊軻血濺大殿,反而為燕國招來了殺身之禍。

始皇帝十九年。

王翦再次領兵,攻打燕國。

燕王喜和代王,也就是從趙國跑出去的那個聯手抵抗秦軍。

由太子丹親自統兵。

太子丹這個人......不太好評價。

但唯一可以評價的是,至少在統兵這方面,太子丹是遠不如王翦的。

就像是歷史偏愛易水這個地方。

所以這裡既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也有王翦再次大敗太子丹,隨後乘勢攻取燕國都城,燕王喜逃去遼東。

但燕國,名存實亡。

隨後是王翦兒子,王賁的秀場,大敗楚國之後,轉而掉頭殺向了魏國。

引黃河之水,水淹大梁,魏國都城被毀,魏王投降。

隨後始皇帝二十三年。

這一年,秦國才準備繼續用兵,啃下當時最難啃的一根骨頭。

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