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超級怪獸工廠最新章節列表 > 七百六十八章:重灌甲外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七百六十八章:重灌甲外殼

電磁引擎。

這是一種葉青從未見過的電力驅動結構,它不像傳統電機那樣結構非常簡單。

它有多個功率,結構極為複雜。分核心驅動結構和變速結構,從圖紙外觀上看去,它和目前科技水平下的電機沒有任何關聯。

它更像一部來自未來科技的引擎,它的電力驅動結構就像一臺渦扇發動機的核心葉扇樣複雜,它由多層結構組成。一共四層,每層又由多塊單體可以產生磁場的金屬材料鑲嵌。

四層不同磁力材料,最終在電力作用下,產生無可比擬的強大磁場,驅動中間主軸旋轉。

不用去看那些不同的磁力材料生產技術,就單單看這根主軸。

它就不是目前二十一世紀,人類工業技術玩得轉的東西。

【主軸】,這兩個字工程師們一看見,第一想到的就是一根又長又圓的金屬。再高階一點,就是鍛壓件加工出的高精密主軸。

如果要說不是長圓形的主軸……

那也有,異形主軸中,汽車發動機曲軸,就是最典型的。曲軸是發動機活塞運動的連線機構,外形有些像餅乾的配重塊,一塊塊串起來,串聯它的也不是一根筆直金屬,而是上下上下結構。

不過,發動機曲軸加工方式很簡單,用一塊鍛造而成的合金鋼棒,放到自動車床上削切加工,甚至都不用五軸中心出馬。

電磁引擎的主軸……

葉青不太好形容它,與此說它是一根主軸,不如說是一根根磁場線組成的藝術品。這些嚴格按照磁場方向組成的曲線,貫穿在圓形金屬柱上,互相不交叉,但最終兩端閉合在一起。

10千瓦、100千瓦、5000千瓦、10000千瓦、30000千瓦……

一直到20萬千瓦,各種功率應有盡有。同時,它有遠超當前電機技術水平的更大輸出功率。同等功率和它相比,就像奧拓與奧迪的差距。

咂摸了半天,葉青又翻到吸音鋼的黑科技圖紙上。

吸音鋼,葉青之前冷落它的原因很簡單。首先這種材料的製造成本非常高昂,但它的物理性能又很普通。在民用市場上,幾乎沒有任何用武之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如果說,超硬質合金是物理防禦。那吸音鋼就是魔法防禦。

在民用市場無用武之地,但用在軍事中,不亞於第四代隱形戰機隱身材料的重大意義。

資料上的字面意思說它可以吸收一切電磁波,而目前人類科技的雷達,無論是合成孔徑雷達,還是無源相控陣,甚至最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都要遵循一個核心原理。

——發射電磁波,接收返回的電磁波,並對資料進行處理分析。

而想要接收到電磁波,就必須遇到障礙物,讓電磁波碰撞,並產生反射。

目前服役的F22戰機,以及華夏剛剛服役的殲20隱身戰鬥機,也都是遵循和吸音鋼同樣的原理。用技術手段,儘可能吸收電磁波,減小反射面積。

只是當前隱身材料,無法完全吸收電磁波。在近距離內,或是某種特性頻段的電磁波內,隱身戰機任然有很大被發現和鎖定的風險。

但吸音鋼不同,完全吸收電磁波這幾個字,已經證明它的卓爾不凡。

它的吸波原理,也與戰機上的隱身材料截然不同。

隱身戰機材料,是利用特殊吸波材料減弱雷達波。這種材料非常脆弱,通常戰機飛行不到兩次,就要重新更換隱身塗層。

吸音鋼需要連線大功率電源,直接像黑洞一樣,吞噬所有頻段的電磁波。

隱身戰機還有發動機噴出的熱氣流無法隱藏,巨獸工業要造的這艘巨輪,直接採用電驅,連紅外輻射也給隱了。並且是否進入隱身模式,也可以主動控制。在不隱身時,它就是一艘普通船舶。

……

當天夜裡,龍溪灘工廠上,一座貼海而建的超大型廠房進入工作模式。

原先這裡是一座半封閉式船臺,當初巨神號,大部分就是在這裡接受的改裝。現在,二十來位巨力苦工進場,他們一邊將船臺修建成全封閉式。一邊在板式平臺上,搭建用來承載那艘超高速貨輪的荷載樁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然葉青現在還沒有取得那艘布什號核動力航母的反應堆圖紙,甚至連電磁引擎都還未製造。但這並不妨礙葉青先在圖紙上,預留出足夠龐大的船內空間,先把船體建造出來。

建造超級貨輪的計劃一旦下達,整個工廠的怪獸們,都跟著進入滿載工作模式狀態。

金屬專家們,準備電磁引擎和吸音鋼的工業材料。電子使者,負責整條船的電子信息搭建。精巧大師,則不停對圖紙進行細化,給這艘超級巨輪,增加一項項最先進的機械自動化裝置。

“轟~轟~轟~”

一聲聲巨響,地底基地內。最龐大,最具重工業氣息的金屬熔鍊中心,自由鍛壓錘重重落下。將一塊長方體鋼材,硬生生鍛壓成多邊菱形,同時宣告著超級巨輪的第一塊船用鋼就此下線。

那是一塊多稜角U型合金模組鋼,面積然若一輛坦克。

它像未安裝炮塔的坦克,就是這塊計劃安裝在船首的模組鋼,單體自重一百三十噸,幾乎相當兩臺美國M1A2主戰坦克的自重。

哪怕是負責生產美國核動力航母的紐波特紐斯造船看見這幕,也會陷入頭腦空白的震驚中。

因為它……

竟然是實心的。

馳聘在海洋的萬噸巨輪,船體厚度通常在2到3釐米。大國現役軍艦船體鋼材厚度,也就在5到10釐米之間浮動。船首位置通常加厚,但不會超過二十釐米。

眼前這塊模組鋼,厚度已經超過兩米,還用了一些巨獸工業掌握的硬質合金鋼技術。

至於為何要建造成這麼厚?

因為它要安裝在船首,民用船舶,又沒什麼防禦武器,自然要超規格建造,這樣撞船時,“真理”也更硬一些。

第一塊模組鋼下線,被龐大的機械爪送入淬火池中淬火時。

第二塊模組鋼,已經進入了鍛壓平臺。在驚雷般的轟擊聲中,第二塊被漸漸被敲擊成了邊緣略帶傾角的模組鋼。它的厚度竟達到數百釐米。

這一夜,整個地底基地內,都在迴盪著這種驚雷聲。

模組鋼的厚度最終穩定在了二十釐米厚,這是它的船體標準厚度。

還是雙殼船體……

葉青覺得,既然核反應堆,和單臺最大二十萬匹馬力的電磁引擎組合在一起,動力嚴重溢位,那也就不用太再意這艘船舶的自身重量。

按無畏艦那種重裝甲外殼製造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