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科學家的空間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一章 海底基地選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一章 海底基地選址

在方千沫立下雄心萬丈志向的同時,李昱此時卻在太平洋上巡視。

太平洋赤道的上空,天鷹號中李昱在正看著探測器反饋回來的資料,尋找找合適的暗礁區域。

方千沫曾建議李昱可以購買一座合適的島嶼,反正國外有許多的島嶼正在掛牌出售,但李昱否決了這個建議。

設定在海中的這個基地,是用來做為迎擊外星人的法師隊伍的基地,那麼它的保密性就要求很高。如果透過購買的方式來獲得基地,總會在有心人的眼中留下蛛絲馬跡,或許某天就會曝露於天下。

李昱的設想是在海底建一座基地,這樣隱蔽性最強,也不是隨便選一個地方就可以做為基地的選址的。

水太深,飛船的進出肯定會影響周邊的海域的,如果控制不好,極有可能會造成小規模的海嘯的。水太淺也不行,地球上空的偵察衛星滿天飛,再往下的天空飛機也不停的飛,說不定什麼時候基地就會意外暴露。

李昱並不準備在基地使有過多的先進技術,在設計中,基地外圍是能量護罩,裡面除了能量室外,就是飛船的起飛和降落區,以及維修區。

更多的功能,李昱並不準備多設定,但他會留下足夠的空間的,到時候基地的人有什麼需求自已可以新增。

也就是說,李昱準備讓這個基地自由發展。雖然到時候基地的人員定位是戰鬥法師,但李昱也不會扼殺他們的研究熱情的。

能量護罩的籠罩範圍李昱設計的是直徑一百公裡,從這方面來說,這個基地比李昱的實驗室還要大。

這麼大的一個基地,李昱給設計的功能遠遠不能塞滿這個基地,所以剩下的空間,就任由到時候基地的成員自已發揮了。

基地的選址還要考慮到地質情況,綜合下來,海洋中適合做為基地的地方其實並不多。

“小唯,記錄下這個座標的位置,列為二級目標。”

“好的,李昱!這裡的條件其實還不錯的,為什麼不選擇這個地方呢?”小唯好奇的問。

“這裡的水深平均只有一百米,並不合適,我理想的中的水深條件是三百米到五百米之間。”李昱給小唯解釋。

“既然這裡不行,那麼我們出發去下一個目標區域?”小唯詢問李昱的意見。

“嗯,去下一個目標吧!”

天鷹號悄無聲息的飛行,僅僅過了五分鐘,就到達預定目標所在。

這是李昱出來考察的第十個目標,距離最近的島嶼也有一千公裡,從周邊環境來說,是極為適合做為基地的。

隨著測量資料的彙總,李昱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看來,這個地方做為基地是綽綽有餘啊!”

無怪乎李昱高興,目標區域的平均水深四百米,最淺處也有三百五十米,是一片暗礁區域中少有的平緩之處,地形起伏變化不大,稍加改造就是最佳的基地位置。

當最終測量圖出來後,李昱決定,基地就放在這裡了。

這是一處海底山脈所在,周圍的平均水深是六千米,李昱選擇的地方是山項所在,是不規則的四方形。

李昱在確定了基地的選址後,就雷厲風行的開始了基地的建設。首先要做的是把能量護罩架起來。

能量護罩技術,李昱終於開發出來了。能量護置本質上是一種處於高能量態的能量場,當然可以理解為電磁場在某處聚集,形成的壓縮場。

外星飛船上的材料,讓李昱的能量場研究有了巨大的突破,實用化的能量場終於可以投入使用,海洋中的基地是第一個使用的。

之前企業號也使用了簡略的能量場技術,那種技術有缺陷,表現為不可長時間的使用,防護閾值很低,可以說沒有任何用處。

嚴格說來,李昱現在研究出來的能量護罩技術並不是最成熟的技術,最理想的能量護罩技術,應該是大小、閾值可以隨意調整,形狀也可以隨意調整的技術,但李昱現在還無法研究出這種技術。

要想讓能量護罩動行起來,李昱並須佈置精心計算過的節點。

節點的布罩位置精度要求極高,在確定位置後,安裝工程就交給了智慧機器人。在水下,特別研製的水平施工機器人不受海水的絲毫影響。

根據李昱的設計圖,幾十號機器人就開始了施工。

李昱也沒有閒著,他正在對實驗室的圖紙進行修改。李昱之前設計的圖紙就已經提前考慮了地質情況,選擇的這個目標區域和設計條件相差不大,但也需要進行細微的調整。

機器人的施工速度很快,僅僅過了三個小時,節點就佈置完畢,李昱親自到海底佈置能量護罩的主控系統和能源中心。

能源中心是兩臺暗能量反應堆,主控系統是一臺光腦。節點已經用能量通道聯結起來了,當一切就位後,李昱返回了天鷹號,然後下令啟動能量護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暗能量反應堆在主控系統的控制下正常啟動,澎湃的能量順著能量通道湧進能量節點,能量節點同時亮起,然後略帶藍色的能量護罩從地面升起,在距離海面五十米處合攏。

能量護罩看上去略顯藍色,主要是海水的作用,擴罩本身是不帶色彩的。

接下來,需要做的是排空護罩內的海水。透過特意留下的幾個出入口,海水被迅速的排之一空,只餘窪地中還有殘留的一些海水。

海水排完後,李昱要做的是平整地面,這個與當時在藏地的那個實驗室流程幾乎是一樣的了。有差別的是,這個基地的佔地面積可是要大的多了,地面落差也大。

平整方案李昱沒有選擇整個地面平,而是根據落差巧妙的設計,把地勢分為了三級。工程機器李昱是不缺的,把所需的機器人投入建設中後,李昱就返回了實驗室,接下來的建設,按照進度,要半個月。

返回實驗室,李昱沒有理會鬥志昂揚的方千沫,專心的研究起第二代飛船。雖然方千沫給國家說第二代飛船的設計已經完成,但那只是確定了技術指標,接下來李昱來做的是細化研究每一項技術。

在離開001號工廠的時候,李昱曾下令製造十艘天鷹號飛船,但是在金星上外星人飛船的發現,這個命令被取消了。

現在李昱正在研究外星飛船材料的效能和製造方法。

經過李昱的詳細研究,外星人的飛船外殼所用的材料,與他對材料的處理有異曲同工之妙。李昱現在效能最好的合金材料,在處理過程中,要經過力場處理,使得合金的原子間距大大縮小,進而提高了合金的效能。

而外星人的飛船所用的材料,主要元素同樣是鐵元素,但鐵元素的原子排列與間距都與正常的鐵元素大為不同。

同樣主體元素為鐵,外星飛船的材料性能優越原因除了以上的原因外,還有就是合金中的其它元素了,其中一種元素的結構,讓李昱感到極為有趣,因為他不符合地球上元素週期表的規律。

很早以前,李昱就發現現有的元素週期表存在其它的表述方式。

自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於1869年發明週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週期表不下170餘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平面螺線表和圓形表(以達姆開夫式為代表);立體週期表(以萊西的圓錐柱立體表為代表)等。

這些形式,不管怎麼變化,其體現的內容都是二維的。元素週期表上的元素只的一百多種,而自然界發現的核素現在有3040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越來越深,發現的元素越來越多,起初的元素週期表就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才會發展出各種各樣的元素週期表。

李昱對元素研究的加深,特別是融合空間符紋後,他對元素的認識就越來越接近本質。經過總結,李昱認為,已經成形的元素同期表中,其實還是可以再加入元素的,以三維的方式。

這樣一來,元素週期表的格式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李昱正在制定這樣的元素週期表,但進展緩慢。

外星人飛船的發現,大大推動了這一程序的發展。有了實際存在的證據,李昱的材料學研究狠狠的前進了一大截。

在新在元素周期表裡,鐵元素被劃分為不同的元素。他們的化學性質差別不大,但物理性質卻有差別。

李昱現在就是在製造新的鐵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