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從少林掃地僧開始簽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章寒山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章寒山寺

第一百章寒山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慧法遠看著寒山寺,不由感嘆難怪大宋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姑蘇著實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風景極佳。

雖然隔著十餘里,但是他可以看到姑蘇人煙稠密,那寒山寺真的是香火氣息鼎盛,難怪被尊為佛家寶地。

傳言這寒山寺建寺至今已有五百年,寺裡曾經有位老和尚,法號方寸。方寸大師佛法精深,道德圓滿,有當世活佛之美稱,僧侶間無人能望其相背。但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俯仰之間,斯人已逝。其圓寂之時,毅然放棄畢生功力,成全一樁姻緣,方才溘然長逝。

當然,這只是人們代代相傳的,是真是假,卻未有人考證過。

不過不得不承認,寒山寺乃是姑蘇最出名的寺廟,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香火鼎盛,絲毫不下於金山寺。

只是很顯然,與金山寺不同,寒山寺並沒有聖僧在。

不過這也很正常,雖說如今天地靈氣比以前濃郁一些,但是想要誕生一名大宗師,也著實不易,不然的話,大宗師早就遍地都是。

慧法向著寒山寺走去,到了寺廟門口,就有僧人前來相問,慧法取出自己的玉碟,雙掌合一,道:“阿彌陀佛,貧僧來自中土大唐少林寺,此次前來大宋苦行,路過寒山寺,特來拜訪!”

那僧人聽聞慧法來自中土大唐的少林寺,態度頓時大變,客氣了許多:“阿彌陀佛,原來是中土少林高僧,小僧失禮了,還請大師稍待,小僧這就入寺稟報方丈!”那僧人叫來一個弟子招待慧法,隨即跑入寺中。

不一會兒,就有一個穿著袈裟的老僧帶著一眾僧侶前來相應,口中說道:“阿彌陀佛,老衲寒山寺方丈‘法空’,見過大師!”

隨後將慧法迎了進去,並且一一介紹寒山寺的法字輩高僧,這寒山寺相比金山寺,在武道上卻是相差不少,除了方丈法空是二品武者外,其餘都是四品及以下,武力卻不算強大。

這也是大宋崇文抑武的一個結果,武道不昌,相比起中土卻是相差一大截。

中土大唐,是文武昌盛,武勳愈加卓著,武道昌盛,人人從小習武,武道大宗比比皆是,誕生的大宗師也就多一些。哪怕藩鎮割據,陷入內耗之中,外敵也不怎麼敢入侵中土。

可是大宋不一樣,自宋太祖開闢大宋後,宋太宗制定與士大夫共天下、以文御武后,文風鼎盛,武道卻不昌,武道不昌宋軍就無精銳。這就導致宋軍戰力孱弱,外敵環繞,每次戰爭都是敗多勝少,西夏、遼國都多次大敗宋軍,導致大宋對外根本就沒有底氣。

不管是澶淵之盟、慶曆議和等等,都是損兵折將、賠了一大筆錢,著實是讓宋人心中窩火得很。

同樣的,大宋武道也不昌,不然也不會讓丐幫成為第一大幫。窮文富武,讀書的開支很少,而武道的開支是一大筆錢,正常而言都是大戶人家才能在武道上走得遠,或者倚靠著武道大宗的龐大資源,才能成為武道強者。而丐幫,一群乞丐組成,又有什麼金錢,又如何能學得了高深功法。可是在大宋,偏偏是丐幫成為天下第一大幫,威名還在少林寺之上。

這在中土,絕對是難以想象的一件事。

法空請了慧法進了自己的方丈寺中飲茶論禪,寺廟裡的茶水自然不可能如外間那般花哨,碧綠的茶湯裡只漂了幾根茶葉,卻無其他佐料。

“法空方丈,這茶水可比以往貧僧所喝的茶水更香醇了些,但喝到嘴裡卻清冽清香,此茶著實非凡。”慧法細細品嚐了杯中茶水後,笑著說道。

“呵呵,只要心無牽掛,便是再普通的茶水也能喝出滋味來。”法空方丈說道:“這茶水乃是用後山山泉化開所泡,無需熬煮,只需拿沸水一泡便能將茶葉的本色給泡浸出來,滋味也更為清冽而雋永!”

慧法又仔細品了一下杯中茶水的滋味,這才由衷嘆道:“茶道如做事,至簡才是至巧,不工才是大巧。”

“方丈在茶道上已得精髓,佩服佩服!”慧法讚道,他喝的茶不少,甚至連皇宮的貢茶都喝過,卻都比不上這茶。

“老衲可不敢居功,此乃另外一位大師所傳!”法空大師連忙道。

“哦?不知哪位大師在茶道有這般造詣?”慧法倒是感興趣了。

而這時候,禪室外傳來腳步聲,聽這腳步聲竟是毫無修為之人,而就聽法空大師道:“正主這不就來了,智光大師,既然來了,還請進來!”

“聽聞有中土而來的大師,老和尚好奇得緊,多有叨擾,還請勿怪!”緊接著房門被推開,走進了一個老和尚。

這老和尚身穿灰布衲袍,方面大耳,形貌威嚴!

“智光大師,這位就是中土而來的慧法大師。”法空大師請智光大師坐下,然後介紹道:“慧法大師,這位乃是天台山止觀寺的智光大師,智光大師的名頭雖然在武林之中並不響亮,但是我等卻佩服得緊,他當年曾發大願心,漂洋過海,遠赴海外蠻夷,採集異種樹皮,治癒無數東南一代染了瘴毒的百姓。他也因此而大病兩場,結果武功全失,但嘉惠百姓,實非淺顯,著實功德無量,老衲遠不及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阿彌陀佛,習武本為我不喜,失去也就失去,正好老衲能靜心習武,不理武林諸事!”智光大師顯得很豁達。

這一份豁達,讓慧法倒是頗為好感。

武道一途,多少人辛辛苦苦,數十年苦修,一旦一朝喪去,往往難以接受,自暴自棄多得是。

而智光大師卻能夠看得開,精研佛法,成為一方高僧,造福一方百姓,倒也是讓人頗為佩服。

也許正是有這份豁達,其才能在茶道上有如此造詣。

三人便在禪室之中,一邊飲茶,一邊交流佛法,說著自己對佛法的見解,倒也是好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