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從少林掃地僧開始簽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漢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一章漢皇

第一百二十一章漢皇

長平侯衛靖連忙抱歉道:“聖僧乃中土名士,佛法高深,漢皇慕名已久,還請聖僧三思。”

衛靖可不僅僅是列侯,其女還入宮成為皇后,是大漢國丈,其長平侯一系與漢皇捆綁在一塊,一榮則榮一損則損,榮辱一體。

如今大漢情況有些不妙,三公九卿爭鬥嚴重,漢軍也出現多股勢力,真正對漢皇一心的只有北軍,漢皇權威可謂出現極大的滑落,一個不慎甚至要重蹈王莽舊事。

“也罷,貧僧就隨侯爺入宮一趟。”慧法微微思索,便答應下來。

他到了長安,見西漢的國運遠不如中土大唐,便已知曉,這個世間最古老國度,在漫長的歲月侵蝕下,也已經是千瘡百孔了,國勢衰敗,並不比中土大唐藩鎮割據時好多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西漢,如同日薄西山一般,充滿了暮氣,按照這驅使,恐怕也用不了多久就會迎來改朝換代、王朝更替之事。

遊俠、豪強、諸侯王等等不同利益群體,如同一隻只蛀蟲趴在大漢的身上吸血著,各家學派為了各自理念爭論不休,儒家不甘心失去顯學位置想要再次來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法家卻是不想再來個“外儒內法”、“儒皮法骨”,黃老學失去了以往的生命力,不治而治就是各方爭鬥不休,沒有能力重樹朝廷權威。

慧法隨著長平侯衛靖進入皇宮,來到了一座宮殿,此時宴席已經設下,漢皇攜皇后到門口親迎。

“聖僧從中土而來,朕不曾遠迎,卻是朕的不是!”漢皇將姿態放得很低,但是卻顯得很有親和力。

這漢皇看年級約莫十五六歲模樣,略顯稚嫩,但是卻也有帝皇之姿,倒是讓慧法心中大為讚歎,這西漢國祚延綿數千年而不倒,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麼多漢皇幾乎沒有出現大昏君,不然的話縱是底蘊再足,也難以維持這麼久。

“陛下客氣了,貧僧不過是個化外之人,何須陛下以尊禮!”慧法輕笑道。

慧法其實並不在意改朝換代,畢竟王朝更替是天道至理,君王勤政得民心自然國運強盛,君王昏庸無能自然國運衰弱,當國運崩潰時自然也就是王朝更替之時。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皇之道,為國為民!

漢皇將慧法迎入宮內,與慧法談法,之後方才問道:“聖僧如何看待我漢室?漢室該如何中興?”

很顯然,這位漢皇也有雄心想要中興漢室,以此問法慧法。

慧法略微思索後,方才問道:“方法有三,一則陛下打擊豪強,重新丈量土地,將豪強土地分給平民,以武帝例重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剪出五代之外劉氏宗親,自可中興漢室。”

漢皇聞言卻是面露難色,方法是好方法,可要實行起來卻是千難萬難,豪強雄據一方,門口少則以百計,多者數以千計,財勢雄厚,又與朝中重臣利益交織,打擊豪強是每一代漢皇都會做的,可是卻都把持一個度,不然一個不慎就會引起豪強反抗,逼得豪強造反,國勢岌岌可危。再有這漢室宗親,時至今日漢室宗親數以十萬計,單單供養漢室宗親就消耗國庫四成收入,再者這些漢室宗親擁有大量田地,又有諸侯王為一脈代表,勢力雄厚,當初武帝的推恩令,可是令這些諸侯王損失慘重,可後來諸侯王學聰明了,現在再起推恩令,這些諸侯王說不定立馬就會再來一次七國之亂。

“第二策呢?”漢皇忍不住問道。

“第二策也不難,陛下行之以軍政分離,將軍權掌控手中,軍不干政,政不幹軍。。。。。。”慧法將第二策緩緩道來。

聽得漢皇和長平侯連連搖頭,大感為難。策是好策,可實行起來困難重重,要知道大漢以武立國,非立下武功者不足以擔任三公九卿,講究的是上馬當將軍,下馬當宰相,這就形成軍政一體,現在要分離,無異是要動了大蛋糕,說不定訊息一傳出,立馬會全國大亂。

“聖僧這第三策是?”漢皇忍不住問起第三策。

“漢室出現一位武道大宗師,可威壓天下,天下無人不服,自然天下之民歸屬,民意重聚於漢室!”慧法平靜地說道。

漢皇和長平侯相視苦笑不已,這第三策是好辦法,可是也幾乎沒有可行性,大漢的列侯有十幾位,個個是武道一品宗師,可就是沒有大宗師。

慧法進入漢地,就用神念神遊漢土,自然已知曉漢地情況,偌大的西漢有四位武道大宗師,但是沒有哪位武道大宗師在長安,可見這些武道大宗師並未被漢皇所拉攏。

“武道大宗師,萬中無一,我漢室也有一品武道宗師,卻始終無人能夠突破。”漢皇感慨道。

慧法淡笑不語,反正在他看來,想要中興漢室就這三策,除此之外是治標不治本,只是修修補補,難以中興,而且慧法沒有說的是,必須有一位千古一帝,方有那般魄力。

很顯然,這位漢皇並非千古一帝的帝皇之姿,其也就中上之姿,根本不足以完成中興漢室的大業。

宴席之後,講解一番佛法後,慧法婉拒了漢皇的挽留,畢竟漢皇和他無親無故,他為何要幫漢皇。

他幫李滕,是因為李滕是他妹夫,有這層關係在,他不可能置之不理,所以才願意為李滕站臺。

看著暮氣重重的漢家宮闕,恐怕這漢室是要以強亡,有時候就是這樣,縱是漢軍強大,可朝代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當初大漢帝國四分五裂,也不是漢軍弱,而是眾強分裂大漢帝國。

而現在,這漢地也是差不多情況,豪強、權貴土地兼併嚴重,百姓無立錐之地,只能流離失所,多方勢力角逐,根本不顧百姓死活,恐怕一個不慎,一場內亂就會毀去現在漢土的局面。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此乃萬古不變的真理。

非人力所能扭轉!

在慧法的法眼之下,代表的漢室國運的龍已經很虛弱了,也許什麼時候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