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從少林掃地僧開始簽到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天龍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天龍寺

第八十九章天龍寺

天龍寺,建於點倉山中嶽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聖寺,但是人們正常稱其為天龍寺。天龍寺揹負倉山,面臨洱水,極佔形勝。寺有三塔,至今有數百年歷史,大者高二百餘尺,十六級。相傳天龍寺有五寶,三塔為五寶之首。

大理段氏祖先做皇帝,往往避位為僧,都是在這天龍寺中出家,因此天龍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廟,於全國諸寺之中最是尊榮。每位皇帝出家後,子孫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獻裝修。寺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規模宏大,構築精麗,即是中原如五臺、普陀、九華、峨嵋諸處佛門勝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處南疆,其名不顯而已。

天龍寺外,慧法有些失望地搖了搖頭,因為他在這天龍寺中並沒有感應到大宗師的氣息,這意味著天龍寺並沒有大宗師存在,人們猜測的枯榮禪師有可能達到大宗師,也不過是以訛傳訛。

不過既然來了,慧法也不會轉頭離開,這天龍寺妙香甚眾,有不少僧人在誦讀佛經,顯然佛法頗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位大師,天龍寺乃大理皇家佛寺,不對外開放。。。。”天龍寺門口,兩個武僧上前,有禮地攔住慧法。

“阿彌陀佛,小僧慧法,來自中土少林寺,此次路過大理,聽聞天龍寺為大理第一寺、武道大宗,特前來拜訪天龍寺!”慧法雙掌合一,行了個佛禮。

“中土少林寺?”兩個和尚面露疑惑之色:“大師莫非誆騙我等,中土少林距離大理,足有數萬裡之遙,中間隔著崇山峻嶺,大師。。。。。”

“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小僧確實是來自中土少林寺。”慧法平靜地說道。

兩個武僧面面相覷,眼中都是不敢相信之色。

著實是大理距離中土太遠了,遙遠的路程,讓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到達另外一個地方。

不說大理與中土的距離,就是大理離大宋不遠,可是從天龍寺到達大宋與大理邊境線也要千里距離,普通人一輩子都不會抵達宋土。

“大師稍等,小僧這就去稟報主持!”那武僧說完,便往寺中而去。

約莫一刻鍾左右,那武僧和一個老僧從寺中走出,只聽那武僧道:“本因方丈,就是這位大師,自稱從中土大唐而來。”

那老僧‘本因方丈’面露疑惑之色,能夠從中土而來,想必是個武道高手,可是看慧法模樣,也就二十歲模樣,著實太年輕。

本因方丈道:“貴客遠道而來,還請入內,貧僧已令人通知幾位師弟在牟尼堂歡迎貴客!”

“本因方丈客氣了,小僧前來拜寺,已是打擾眾位大師清修!”慧法微笑道。

兩名小沙彌在前引路,其後是本因方丈,而慧法則是在最後面,進入天龍寺,由左首瑞鶴門而入,經幌天門、清都瑤臺、無無境、三元宮、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臺,來到一條長廊之側。兩名小沙彌躬身分站兩旁,停步不行。慧法跟著本因方丈沿長廊更向西行,來到幾間屋前。慧法見那幾間屋全以松木拾成,板門木柱,木料均不去皮,天然質樸,和一路行來金碧輝煌的殿堂截然不同,心中暗自讚歎幾下,天龍寺不愧是大理皇家之寺,所用的松木都是極為上等的木材,就是富貴之家,都不一定用得起。

“慧法大師,這裡就是我天龍寺的牟尼堂,請!”本因方丈開啟房門,走了進去。

慧法緊隨而入,就看到室中有四個老僧分坐四個蒲團,其中兩個老僧容色枯槁,另一個半大魁梧,東首的一個和尚臉朝裡壁,一動不動。

不過慧法更多注意力是在這個東首的老僧身上,因為其他幾個老僧是武道二品、三品修為,而這個東首的老僧卻是武道一品宗師,其身上有著生死之氣環繞,極為特殊。

那本因方丈本想開口說話,卻被慧法止住,慧法直接在地上盤膝而坐,雙目閉上,入定而去。

本因方丈和其他三個老僧不明所以,面面相覷,只是見慧法入定,也只好盤坐在蒲團上打坐。

也不知道過去多久,慧法忽然睜開眼眸,看向那東首的老僧,只見那老僧已經醒來,正轉身而來。

“傳聞枯榮大師專修《枯榮禪功》,已到了極高境界,看來此言著實不需,看樣子大師已經快要到圓滿之境。”慧法開口讚道。

枯榮禪功是佛門一門極為奇特的功法,其來歷乃是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屍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而這位枯榮大師,如今已經練到了‘半枯半榮’境界,距離‘非枯非榮,亦枯亦榮’的大成境界也就只差一層之隔。

一旦達到大成境界,這位枯榮大師就可以堪入武道大宗師之境了。

“阿彌陀佛,不想大師年紀輕輕,修為如此高超,卻是老和尚看走眼!”枯榮大師面露驚色,嘆道:“都說中土人傑地靈,為世界中心,此言倒是有幾分道理。”

“四十年前,我與貴寺方證大師論佛,其佛法修為精湛,著實讓老和尚佩服,想來四十年過去,方證大師已經證得聖僧之位。”枯榮大師道。

“枯榮大師,方證大師已圓寂近三十年。”慧法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不曾想當年論佛一別,竟是成了永別,方證大師已先一步去見我佛如來!”枯榮大師面露哀色,縱是枯榮大師入佛門數十年,卻也堪不破生死。

雖然說佛門僧人圓寂,在佛經之中說的輕描淡寫,只不過是去西方見佛祖或者淪為轉世,再修一世而已,但是真正面對,又有哪個和尚能夠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