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俄國教父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五章 東歐和蘇聯的合作

就在第一次最高蘇維埃選舉結束之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摩爾達維亞等國的最高蘇維埃相繼提出了退出蘇聯的申請。蘇共對此感到無可奈何,因為在這些加盟共和國執政的黨派已經不是蘇共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按照蘇維埃的法律,加盟共和國有權要求退出蘇聯。這些國家的最高蘇維埃自然有權要求這麼做。戈爾巴喬夫和蘇共中央對此感到無可奈何。就在這些國家申請退出蘇聯的同時,東歐中央銀行卻收到了這些國家申請加入東歐統一市場的請求。

自從東歐中央銀行取得了貨幣發行權,取代了原有的各國中央銀行之後。在波蘭等國嚴重的通貨膨脹終於得到了遏制。而因為邊界的開放,關稅的取消。整個東歐的市場變得更加龐大了。算上新加入的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在東歐地區,總共有1億人口使用由哥倫比亞銀行擔保的東歐元。

波蘭的礦產資源被出售到了捷克,而捷克的機械加工製品則可以在無關稅的情況下進入農業發達的匈牙利,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的石化產品在這些國家逐漸開啟了市場,而波蘭格但斯克、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的港口吞吐量因為龐大的市場而開始再次繁榮了起來。這一切都表明統一市場的計劃讓參與國的經濟開始出現積極和正面的回應。

經濟回升讓這些國家的政府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同時他們也更加堅信東歐中央銀行是東歐地區經濟發展的保證。為了讓這一經濟制度能夠不受到政黨輪替的影響。各個參與國都在著手修改本國的憲法,將統一市場和東歐中央銀行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雖然各國的經濟開始出現了起色,但是東歐地區的企業依舊無法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抗衡,這一點即使是捷克的工業明珠斯柯達都很難做到。為了從整體上降低參與國的工農業生產成本,廉價的工業原材料和能源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東歐中央銀行下屬的市場委員會開始和各國協調,同東部的鄰居蘇聯就工業原料,農產品,以及能源供應展開談判。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公平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協議。

這一協議基本上的框架脫胎於1951年的歐洲鋼煤共同體,當時西歐各國因為煤炭資源的不均勻而無法同美國的廉價鋼鐵取得競爭優勢,為了緩解這一局面。西歐各國組建了歐洲鋼煤共同體來降低工業生產成本。東歐地區沒有蘇聯那麼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如果單純依靠波蘭和羅馬尼亞的資源是無法負擔整個東歐地區的工業生產的。而另一面,嘉能可集團從蘇聯進口了大量的棉花,電解鋁,煤炭,石油等資源產品。這些產品正是東歐地區所需要的。一旦合作達成,雙方合作的前景將是巨大的。

因為蘇聯剛剛在聯合國成功的解決了科威特危機,再加上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政策,蘇聯在東歐各國的獨立問題上一直保持著友好的態度。一個沒有完全倒向西方的獨立自主的東歐和蘇聯之間的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無論是對於蘇聯還是對於統一市場的參與國來說,放下意識形態上的矛盾,積極的發展經濟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納斯佳和統一市場參與國的談判進行的非常的順利。雙方在農產品,天然氣,石油,電力以及交通運輸等方面都簽署了一些合作意向。為了避免來自政治和黨派之間的干擾,這些合作都是由公司來進行主導的,比如在統一市場國家私有化過程中拿下了大量的港口和鐵路的地中海航運集團,同蘇聯方面的鐵路公司達成了運輸協議。而同樣在統一市場國家中佔據了電力市場90%以上份額的安然集團,則和蘇聯國家電力公司就電力合作簽署了協議。除此之外歐亞天然氣集團,嘉能可集團,西方石油集團都在這次的會談當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當然他們的合作伙伴是蘇聯最具實力的官方企業,隸屬於蘇聯外經貿部旗下的地中海貿易集團。

由於謝廖沙發起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活動始終沒有投射到分離主義嚴重的波羅的海三國和外高加索地區,所以這些地區的獨立對謝廖沙來說沒有任何的影響。擺在這些國家面前的依舊只有那麼幾條,要麼加入東歐統一市場,要麼就繼續留在蘇聯。西方國家和美國是不敢在這些地區投資的,一旦這些國家國內的共產黨政權重新贏得大選,那麼歐美的投資很有可能會打水漂。而這些國家是無法應對獨立之後國內糟糕的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在這種背景之下,加入東歐統一市場將是唯一的出路。

謝廖沙早就計劃好了,他的東歐統一市場未來會成為一個類似於歐元區的經濟合作組織。只不過這個組織是由哥倫比亞銀行所主導的。謝廖沙並不期望東歐中央銀行能夠永遠存在,也許未來龐大的哥倫比亞會非裂成若干家規模稍小的銀行。就像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一樣。可是謝廖沙可以透過離岸金融中心始終牢牢地在背後控制這家機構,事實上謝廖沙已經有這樣的打算了。

不但是哥倫比亞銀行,包括嘉能可,地中海航運,銥星集團這樣的龐然大物現在都太惹眼了。只有卡莉姆手中的那些公司即使被收購,也依舊保持著彼此之間競爭的關係。看來在這方面卡莉姆還是更加高明一系。懂得隱藏實力。

趁著危險還沒有來臨之前,首先選擇自我解體,然後透過一連串的交叉持股和離岸控股來繼續控制著高爾基財團龐大的產業。這樣做既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又可以對旗下的產業進行一個很好的梳理。為了更好的商討高爾基財團的未來,謝廖沙決定在瑞士進行一次闊別已久的高爾基財團核心會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