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草原黑暴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劫之奴血染旌旗(十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劫之奴血染旌旗(十五)

大清鑲紅旗騎兵在保定府用了不到十天時間,連克、淶水定興兩座城池,屠殺百姓六萬有餘。由於保定府在崇禎二年並未遭到大清鐵騎入侵,相對而言保定府民生沒有受到太多影響。也正是如此,鑲紅旗掃蕩保定府不久,繳獲了大量的金銀、糧食、布匹等遼東緊缺物資。僅金銀一項,鑲紅旗騎兵上交了八成繳獲,鑲紅旗戰兵們個個都在備用馬匹上裝滿了物資。在大清鑲紅旗騎兵看來,大明年輕女人遠比本族女人好看,鑲紅旗騎兵都有二匹備馬,一個裝金銀財貨,一個裝捆綁好的二到三個女人。

與鑲紅旗騎兵因劫掠人人收穫頗豐不同的是,攻入河間府的大清正白旗主力,依舊不緊不慢地抱團沿運河一線逐次掃蕩河間府靜海、大城、青縣外圍。上次多爾袞隨汗王皇太極入侵大明直隸,知道天津衛油水不多,要想搶到更多的財貨就必須深入河間府腹地。不過多爾袞的眼見一直盯著直隸北方,他推測破奴軍那個狐狼統帥張平安絕不會放過圍殲大清主力的絕佳機會。多爾袞的猜測依據來自於狐狼張平安在破奴軍中大肆宣揚講政治,大清朝許多人都把狐狼張平安講政治,歸結於狐狼是為了加強其統治需要。

而多爾袞卻不這麼看,他在進入大明前,仔細翻閱了鑾儀衛收集的張平安和破奴軍所有諜報。多爾袞在諜報中發現了許多疑點,首先是崇禎皇帝下聖旨准許開放邊關榷場,二是崇禎皇帝把清理拖欠朝廷鹽稅的重責賣給了破奴城宣慰使司。多爾袞隨後查閱了鑾儀衛存檔後他漸漸有了頭緒,張平安為了開放榷場做買賣可謂是不擇手段,為了榷場能順利交易,狐狼張平安可以做任何事情包括壓制內心對崇禎皇帝的不滿。

另一項證據就是張平安帶大軍在天啟年間入陝西剿匪,還派遣了一支騎兵躍進千里剿滅運河漕幫。狐狼張平安在那時跟閹黨並不對付,卻不妨礙他與魏忠賢聯手吞噬揚州三個大鹽商家產。既然破奴城宣慰使司駐京衙門拿到了清理鹽務大權,也就一定要把上千萬兩鹽稅要到手。多爾袞根據嚴卓陳收集的諜報,推斷出揚州鹽商在南直隸勢力龐大,破奴軍要沒有大軍入關很難震懾到手眼通天的揚州鹽商。特別是破奴軍有三個戰兵營的大軍在陝西剿滅蒙古土默特汗部,這個障眼法狐狼張平安在崇禎三年就已經玩過一次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從內心已經認定破奴軍會出兵與大清會戰的多爾袞,多爾袞不會把他如何得出破奴軍將會與大清決戰的猜測滿世界嚷嚷,他只是把這個推測深埋於心。多爾袞深知汗王皇太極現如今是想把三個大貝勒給踩下去,他要是過早暴露出他的才幹一定會被皇太極給惦記上,今後多爾袞要是一個不小心,很有可能就會成為皇太極清除的目標。多爾袞清楚地記得,父汗努爾哈赤陣亡的訊息一直被前線幾個帶兵貝勒所隱瞞。

四個大貝勒為打擊多爾袞三兄弟的勢力,先是瓜分了兩黃旗的牛錄,隨後剝奪了整個正黃旗的控制權。皇太極的心狠手辣一點也不比草原狐狼張平安差,皇太極這次入侵大明在算計上有些失策,並沒有看出草原狐狼張平安的整個謀略。這主要還是皇太極要處理大量的政務,這些瑣碎之事分走了皇太極太多心思。況且皇太極的眼睛還有盯著三個有實權的大貝勒身上,以至於沒有太多的精力花在謀算草原狐狼張平安這裡。

多爾袞從皇太極的排兵佈陣上,也觀察到皇太極用心,皇太極推測破奴軍或許會延續上次在蒙古朵顏部來個半途劫道。正因如此,皇太極把大清主要兵馬囤積在熊窩頭至逃軍山一線。多爾袞的這個腹黑的心思對誰也沒有說,他在進攻河間府時,一直把近半的正白旗主力留在了天津衛。雖然正白旗進兵速度不快,他們也虜獲了五萬百姓和大量的財貨,只不過正白旗繳獲的財貨數量遠低於鑲紅旗而已。其實多爾袞正白旗騎兵,不是不想用細作混入縣城然後破城,只是河間府今年遭受過孔有得叛軍威脅,明軍在城防巡查時不鬆懈,細作無機可乘不能得手罷了。

作為專事劫掠的賊人一般都有收贓之人,這些收贓的明奸自然就是那些膽大妄為不認祖宗的介休晉商。現如今為大清朝殫心竭慮籌集糧食的晉商黃金發成為了大清朝的座上賓,他也成為跟隨大清朝劫掠大軍後面收贓的主事人。介休八家晉商其實在紫荊關外還囤積了三十萬石糧食,就等著黃金發收到大清朝在直隸地界搶劫的金銀後即可發貨。在紫荊關外主事的是晉商領頭人範永鬥,俗語雖然講富貴險中求,可這其間的風險卻不容小覷。為此,範永鬥召集了介休晉商家裡八百家僕,還買通了汾州官府為其出具了通關公文。

橫亙在山西通往直隸官道上的紫荊關自然成為晉商收買的重點,而紫荊關守將遊記將軍楊喜天也就晉商行賄的主要目標。範永鬥非常熟悉大明官場規例,他從不幹臨時抱佛腳之事,自從井陘官道被劫掠後,紫荊關歷任守將都會被範永鬥他們每年孝敬。晉商孝敬官員不僅僅是用銀錢收買,還會為他們的升遷提前鋪路,對於為人正直不能收買的官員,範永鬥就會發動在朝晉籍京官將其調離。晉商透過人脈換掉不聽話的官員後,也不會落井下石斬盡殺絕,主要還是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那些被調離的官員要麼升遷要麼調入富裕之地,這樣一來,被調離的官員反而對晉商充滿好感。紫荊關守將楊天喜本就是汾州人,他每一步升遷都有介休晉商為其鋪路的身影。正因如此,當範永鬥拿著汾州官府完備的公文後,楊天喜立刻開關放任範永鬥他們運送物資。其實楊天喜心中也大致猜到範永鬥他們做的什麼買賣,只不過晉商一系朝廷官員在朝堂上勢力龐大,楊天喜自認背景很硬,也就對範永鬥他們的買賣裝聾作啞。

更何況範永鬥這次拿出了一萬兩白銀給他個人,還用二萬兩白銀和五千石糧食安撫了紫荊關上下軍心。紫荊關到今年已經被拖欠了六年糧餉,一次能拿到這麼多買路銀,楊天喜手下都對晉商充滿好感。在建奴入侵大明後,兵部衙門向直隸各關卡下達了閉關命令,在紫荊關雖然遵守了兵部軍令,但範永鬥他們的運輸車隊卻可以暢通無阻地隨意通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紫荊關把總楊天順一直冷眼看著範永鬥他們的表演。

楊天順是遊擊楊天喜的堂弟,雖然與楊天喜同為汾州人氏,內心卻看不慣範永鬥他們賣國行為。當建奴入侵大明邊關後,別的商家都是出關逃難,而範永鬥為首的晉商卻在紫荊關外囤積糧食。是個傻子都能明白晉商這些糧食要賣給誰,可楊天順官職卑微管不了這些大事,他堂哥楊天喜數銀子數得手抽筋不會管,楊天順內心的苦悶當然也落入了有心人眼裡。

紫荊關東南桃花嶺進入了備戰的關鍵時期,副千總李春陽帶著參謀楊天鶴十餘次巡視白龍溝,此時的白龍溝官道上偶爾有山西來的商隊往易州運糧食外,只剩下成群的蹣跚逃難百姓。看著倒伏在地苟延殘喘的逃難老人,以及圍繞在老人身邊的孩童,李春陽和參謀楊天鶴內心充滿悲涼。亂世百姓不如狗,從逃難百姓疲憊的神情和滿是塵土的破爛衣衫來看,這些人已經走了數天或者十數天。逃難百姓們在遇到運有糧食介休晉商向關外囤積糧食的車隊時,掏出身上僅有的銀錢想買點糧食救急,沒成想遭到了商隊無情驅趕。

在這些無良介休晉商們看來,把糧食賣給這幫要餓死的災民所得銀錢,遠不如賣給大清朝大軍來的實惠。好幾次年輕的楊天鶴忍不住想要出手,都被李春陽攔了下來。李春陽認為,現在去做婦人之仁還不如一次算總賬。李春陽本身對晉商觀感不佳,可晉商中好人也是不少。許多在直隸經商的晉商,眼看著從紫荊關回不了山西,就打算繞道向北從保安州過萬全都司,然後由柴溝堡進入山西天成衛。這裡雖然繞遠,他們聽說那裡沒有閉關,就是北面蜷伏著建奴避之不及的惡狼破奴軍。

從白龍溝向北走全是難行小道車輛無法通行,這些晉商從箱車中選取了必備的口糧和細軟,把多餘的糧食和衣服送與逃難的百姓。而且這樣的情形不是個案,而是大多數晉商和山西縉紳共同的選擇。看到這兒,李春陽他們對山西人有了更多的瞭解,大明士紳和晉商絕大多數還是知忠義明事理的善良之人。兩相比較,介休晉商醜惡的嘴臉更令人憎惡。白龍溝離易州不到百里,貝勒嶽託帶領的鑲紅旗主力騎兵在洗劫完淶水縣後開始向易州撲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