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國王的穿越之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1章 風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1章 風波

十五分鍾後,狄文昌連同太空艙,衝入了月球。

由於月球質量小,產生不了足夠的引力,不能將氣體分子大量吸附在月球的表面,所以月球上並沒有大氣層,也不會出現像在地球那般的阻力。

當然,微量的大氣還是有的,只是幾近於無而已。

也正是這樣,才使得來自宇宙的各種隕石,直接撞到了地球表面,而非想地球那樣,被大氣層燃燒掉。

月球表面,諸多坑窪,也是源自與此。

靠近地面的時候,狄文昌將飛船重新變回了戰甲,在太空艙的下方,直接頂住,減緩它的速度。

距離一萬米之時,已經可以完全控制太空艙,使之在掌控之中。

五分鐘後,連同太空艙,平安抵達地面,而太空艙也沒有一絲損毀。

其實在降落過程中,他完全可以將太空艙收入儲物空間,這樣就可以萬無一失了,畢竟從儲物空間中取出物品的速度,等同於他本身。

降落地面之時,再取出來,就已經沒有任何速度了。

但這樣的話,會額外消耗聲望值。本著能省則省的念頭,加之也想試試戰甲的能耐,最後便只依靠幾個推動器的力量,生生將其安全降落。

“老闆,十分鐘後,衛星控制將解除,您最好想好要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形態。”

想了想,狄文昌道:“就按照7號的模樣變形吧。”

7號也就是當初他在金銀島上空變化的那個肌肉男,算是一個兩米多的小巨人,只是外表看上去,與人一般無二。

他很期待,一個可以在太空行走的人出現在世人面前,會造成多大的轟動?

“老闆,我建議您將太空艙偽裝一下。”紅後突然道。

“也對,畢竟這玩意可是從米國佬那裡定做的。”

接下來幾分鐘,狄文昌開始將太空艙進行隱蔽處理,當然不是拆卸重組,只是將其弄到了巖縫中,露出一笑部分,再進行噴色處理罷了。

處理好之後,他對著紅後下達了變形的命令,一陣蠕動,狄文昌變成了7號的模樣。

戰甲內部的供氧系統,可以保證幾個小時的呼吸,只需要隔一段時間,回太空艙補給就行了。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因此,自身的重力也會變成地球的六分之一,走起路來會感覺輕飄飄的。

還好,有戰甲精細的控制系統,以及元宗的控制力,很快就熟悉了下來。

十分鐘已過,狄文昌對紅後下達了解除遮蔽衛星的命令。

因為月球離我們有三十多萬千米之遙,因此訊息並不是同步的,紅後利用衛星,給地球的分身發訊息,讓分身接觸訊號的遮蔽。

一來一回,需要不少的時間。

下了命令之後,狄文昌便沒有再理會這個。

地球那邊也不可能會時刻注意這邊的動向,或許,被發現,要在很久之後了。

鑽進了太空艙,開啟裡面的循環系統,準備將種子種下去。

倉庫,是一個標準的太空艙,進入其中,需要向進入一個很小的壓力平衡倉,隨後才會進入內部。

從儲物空間中,將種子取了出來,並且開啟了太空艙的循環系統。

忙忙碌碌幾個小時,總算將種子種了下去。

這次,來到月球,所帶的水並不多,除了種植需要的,只夠支撐一個多月而已。

來到這裡的第一件事情,他打算先找找看,有沒有地下水之類的。

沒有的話,在月球逛幾圈就回去了,就讓太空艙裡面的循環系統自主發展,留待下一次回來看看。

關於月球上有沒有水的問題,不論是這個世界,還是前世的地球,對於月球的研究基本都差不多。

20世紀60年代初,行星科學家就提出,月球不乏水資源。

不過這些水不在阿波羅登月時已探測過的赤道地帶,而是在兩極附近。

紅後蒐集的資料中提到,這些水,不在‘波浪滔滔’的‘江湖河海’,而在極地附近那些終年不見陽光的深不可測的隕石坑中。

當然,那只能是冰。

它們可能是幾十億年來被太陽烘烤而提取的水蒸氣重新冷凝而成,也可能是彗星、小行星與月球碰撞的饋贈物。

在以前,這只是一個推測,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尤其是阿波羅號登月事件,甚至不知道真假。

根本不能成為證據。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月球水是月球上被探測證實確實存在的水,並且以氣態水和固態水存在。

美國航天局科學家安東尼·科拉普雷特,在2009年11月13日說:“不是一星半點,而是數量驚人。”

可見,這已經是經過檢測而得出來的結論,並不是推測。

狄文昌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固態水,也就是月球上存在的冰!

降落的地方,是月球的正面,也就是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

如今正是白天,接近傍晚時分。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

白天,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攝氏度,夜晚,溫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攝氏度。

對於一般人來說,想要找到地下水,基本不可能,當今世界上也沒有那麼先進的機器人。

狄文昌知道,月球是存在永久陰暗區的,也就是太陽永遠照射不到的地方。

球的軸線與垂直面大約呈23.4度傾角,這意味著太陽光能夠到達地球表面每一個地區,即使是北極和南極,至少在一年中某些時候太陽光能夠照射到它。

月球的傾角卻只有1.6度,也即它幾乎垂直於太陽光的方向,這意味著月球極地地區的某些深隕石坑可能20億年都暗無天日不見陽光。

沒有太陽照射的地方,溫度低至零下183攝氏度,極有可能存在冰。

那裡,也是狄文昌的目的地。

但是月球的永久陰影區內,到底有多少水冰,如今還是未知數。

趁著還有光亮,狄文昌直接利用腳下的推進器,整個‘人’朝著月球的極地飛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殊不知,解除衛星與天文臺的控制之後,這一幕,在Kryoneri天文臺的1.2米口徑望遠鏡,拍攝了下來。

2012年2月,雅典國家天文臺和歐洲航天局啟動了‘近地天體‘月球影響和光學鑑定NELIOTA專案,該項目的目的是透過監測近地物體的頻率和速度來檢測對月球造成的實際影響。

這也是地球唯一一個可以觀測近距離星體的望遠鏡,甚至可以探測到月球表面的砂礫。

這一幕,把即將下班回家的一群科學家給驚呆了。

隨後,不知怎麼,被一個工作人員,毫無保留的發送到了社交網路上。

僅僅半個小時,一個名為‘實拍會飛的月球人’的影片,就傳遍了整個世界。

而這一切的主導者,狄文昌,這會才剛剛降落在了月球的永久陰暗面。

地球上,一場風波,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