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妹妹不可能這麼觸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保研不用學分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章 保研不用學分績

“玉成啊,你今天晚上沒問題?畢竟這東西要到半夜十二點才能結束呢···”

“啊,沒事的小師姐——原本我就是想刷夜的,正好在實驗室待著,還省得我再去求是樓佔座呢···”

“哦,那就好——那玉成啊,儀器就麻煩你照看啦!我先走啦!”

“好——師姐再見!”

跟有機實驗室的張立楠師姐道別之後,蔣玉成繼續把目光轉向了自己面前的surface——以及放在螢幕前的紙質筆記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半年前,受鄧總邀請,蔣玉成和他一起,報名參加了本校的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專案,簡稱“大創”。那麼,“大創”到底又是什麼呢?官方定義如下: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專案是本科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組織實施並進行資訊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等工作,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的專案。

而實踐中,對於理學院化學系的學生來說,除了極少數學霸之外,所謂“自主選題設計blablabla···”之類的事情,都只是存在於紙面上的東西。這個“大創”的實質,其實就是導師拿研究經費的一個幌子而已···從選題設計到撰寫總結,大量的工作都由導師來完成了,蔣玉成他們這些學生,其實基本上也只能旁觀而已。

聽起來,這很坑爹,很黑,是?最初的時候蔣玉成也是這麼認為的,並且暗自以為自己被坑了;但是現在,蔣玉成顯然不需要為參加這個“大創”而後悔——像他這樣學力不強的本科生,原本就連專業課都沒學完,有什麼資格去參加什麼真正的科研項目?對於他來說,這個“大創”的真正價值在於,一方面可以藉此機會,跟導師搞好關系——這樣一來,以後不管是做畢業設計,還是考研,都會比別人多邁出一大步;另一方面,可以透過這個平臺,提前進真正的研究型實驗室做實驗,學習各種實驗技能——這些東西,都是基礎實驗課上學不到的···

而且,作為參加大創的本科生,還能得到了一種“特權”——東北人大的宿舍都是十一點熄燈,可以通宵刷夜的自習室只有求是樓的少數幾間教室,這些教室每天晚上都會爆滿——不但擠滿了本校的學生,還會有不少鄰校的來蹭自習室。而大創參與者是可以直接在實驗室裡值守的——換句話說,蔣玉成可以借用實驗室的辦公桌自習···雖然這項“特權”對於家就在學校旁邊的他倒是沒什麼大用,但是當他像現在這樣,想要讓自己煩悶不已的內心平靜下來的時候,實驗室,就成了一個好去處。

蔣玉成的導師許老闆給他們的項目選擇的課題是:在室溫離子液體中進行的高效高化學選擇性曼尼希反應(注1)——這個冗長的名字具體代表著什麼含義,剛上大二的蔣玉成顯然是理解不能的。在蔣玉成的印象中,他只知道這個曼什麼什麼反應是某個特別有用的反應,“室溫離子液體”似乎是某種特別叼的溶劑,在這個溶劑裡進行的這個曼什麼什麼反應又快又好,目標產物的產率特別高···

這個實驗聽起來很複雜,具體內容卻非常簡單——“向1ml乙醇中通入5min的氨氣,隨後加入室溫下的1a(1mmol,102ul)和acetone(欺負點娘沒文化···)(10mmol,0.75ml)。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反應時間12小時。”這些就是老許寫給師姐的反應流程。

對於蔣玉成來說,最初的時候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就這麼做自己的事情,一直等到半夜十二點,然後把電磁攪拌器關掉,取出混合液體,按照老規矩,點板確認,然後擼管子,啊不對,過柱子把產物分離出來(注2),旋蒸掉洗脫劑,最後再把得到的產物放到核磁管裡,等著明天打核磁就行了。(注3)因為過柱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師姐交代自己可以不用非得今天晚上把產物過出來,如果著急要走的話只要搭好柱子就可以了。

夜晚的實驗室可謂萬籟俱寂,除了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之外,就只剩下電磁攪拌器發出的微弱聲響了。儘管開著窗戶通風,空氣中還是不可避免地瀰漫著淡淡的acetone味——這就是蔣玉成最熟悉的,只屬於有機實驗室的味道···

對於其他人來說,這味道聞起來可能會讓人覺得頭暈目眩——畢竟,絕大多數有機溶劑都易揮發,而且有微弱的毒性。但是呢,對於蔣玉成來說,這味道卻是那樣的讓人安心——在這令人愉悅的,淡淡的香氣中,蔣玉成一時間彷彿剛剛經過了自機發電一樣,進入了完全的賢者模式。跟這些奇妙的化學變化相比,網文江湖的那點爭論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啊?更新啊,奈奈啊之類的,亂七八糟的事情,都被拋到了腦後。奈奈想要找右手王,那就讓她去找!!不想更新的話,那就不更新!自己本來也不缺這點收入——至於妹妹,既然她能有更好的前途,更好的發展,自己這個當哥哥的,明顯應該高興才是!

“矩陣a與矩陣b轉置相乘···”

拋卻了一切煩惱,心無雜念的蔣玉成,學習的效率一時間也提高了許多——他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那些原本看起來艱深晦澀的線性代數例題和習題,一時間紛紛被他盡數斬於馬下。蔣玉成不僅做完了作業,還把目前學過的前兩章所有習題,全都刷了一遍···

“呵啊!!!搞定了···”

晚上十一點四十五,終於完成了所有任務的蔣玉成,從椅子上站起來,用力抻了個懶腰——現在的實驗室裡,只剩下了電磁攪拌器運轉的“嗡嗡”聲。搭好了層析柱之後,他靜靜地看著燒瓶裡那個在電磁力帶動下不停轉動著的磁子,等待著反應完成的那一刻。

“非洲農業不發達要金坷垃···”十分鐘之後,手機鬧鈴響了起來——凌晨十二點到了。我按照實驗室操作的規程,全副武裝地穿好白大褂,帶好橡膠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然後把反應液小心翼翼地滴入早已搭好的層析柱裡,注入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配好的洗脫劑,然後擰開活塞,等著混合液自己滴下來。

“呀啊啊啊啊啊!!!!!~~~~~”

就在這個時候,之前的安寧被徹底打破了——雖然音量不大,但是蔣玉成還是聽得清清楚楚:這是女孩子的尖叫。

“怎麼回事?!”

蔣玉成一下子警覺了起來,一邊關掉活塞,一邊小跑著來到了面向音源方向的,實驗室陰面的那扇窗戶。

“救命···嗚···”

老許的有機實驗室位於理工樓的二樓——從陰面的視窗那裡,藉著路燈的燈光,蔣玉成可以清楚地看到地上有拖拽和掙扎的痕跡,還有摔在一旁的手機和一個很是女孩子氣的單肩小包。但是呢,除此以外的東西,就再也看不到了——原因無它,在樓下的這一條道路邊,只有這一盞路燈是亮著的。

“我屮艸芔茻!!這tmd是要保研了!”

蔣玉成一下子明白了,下面正在發生著什麼——他剛入學的時候,大二大三的師兄師姐們曾經跟他說過從上一輩就開始流傳的,早年間的“人大四怪”:一勺池底刷綠漆,男生不過一米七,三層食堂安電梯,保研不用學分績(注4)。前三怪姑且按下不表,這第四怪“保研不用學分績”,說的就是傳說中讓一部分女生膽戰心驚,讓另一部分女生躍躍欲試的所謂“保研路”···

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好詞,事實上,這個詞充滿了諷刺意味。

在很多高校裡面,特別是那些面積比較大的高校,有那麼一兩條偏僻的離學校中心較遠的地方,隔段時間就會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最典型的要屬強x之類的事件了。

而對於那些受害者,校方會根據情況嚴重性給予不同程度的補償——最常見的就是保研了。久而久之,這種意外事件高發區域被學生們冠上了“保研路”的大名。而蔣玉成所在的理學院主樓——理工樓附近的這條路,因為地處偏僻,再加上周圍的路燈經常被砸壞,於是就成了東北人大臭名昭著的“保研路”之一···

注1:離子液體是指全部由離子組成的液體,如高溫下的kci,koh呈液體狀態,此時它們就是離子液體。在室溫或室溫附近溫度下呈液態的由離子構成的物質,稱為室溫離子液體;

曼尼希反應,指是含有活潑氫的化合物(通常為羰基化合物)與甲醛和二級胺或氨縮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機化學反應

注2:柱色譜法,又稱層析法,是一種以分配平衡為機理的分配方法。色譜體系包含兩個相,一個是固定相,一個是流動相。當兩相相對運動時,反覆多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組分分配平衡性質的差異,最後達到彼此分離的目的。色譜法從發明到現在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它是純化和分離有機或無機物的一種方法。

注3:核磁共振技術不僅用於醫療,同時也是有機化學研究中最為常用的儀器分析方法之一.

注4:東北人民大學另外三大怪的含義:

第一條是指東北人民大學的一處人工池塘,長約十米,寬約7米,成不規則橢圓形狀。略像一滴水形,中豎奇石,正面為赤色刻字“一勺池”,背面撰聯:“吞吐三江水,怡然一勺池”。有段時間池底的石頭被清走了,還被刷上了綠漆···當然現在是看不到了。

第二條···我就不說啥了——這是早年間的情況,現在本校男生的平均身高已經基本上跟全國差不多了。順便,還有個一個版本是“明德樓(本校主樓)上掉牆皮”

第三條是指中區食堂,因為三層是對外營業的“高檔”飯店,所以專門修建了一個觀光電梯···家父曾經在那裡請過客,平心而論那裡的價效比還是很不錯的。

順便,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本科狗(雖然菸酒僧時期還要繼續在學校待三年),我再一次感嘆,什麼叫做母校?就是你一天罵她八遍,卻不允許別人說她一句壞話的地方···

ps:為了保證劇情流暢進行,此處省略了真實的有機實驗中,大量的預處理和後處理過程(比如點板)——大家可以理解為實驗室的師姐用某個簡單的東西給蔣玉成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