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黃巾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零七章絕不可凍死一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零七章絕不可凍死一人

光和七年九月中旬,南陽黃巾軍十餘萬軍民開始西遷,一時間,剛剛修繕完畢的沿江山道上車馬蕭蕭、人潮洶湧,好一片壯觀景象。

一直到十月初,十餘萬軍民及糧草輜重才安全轉移到漢中郡,而李汗青也在武當城中兌現了他向那些修路戰俘的承諾,放他們離開並分發錢糧。

不過,許多原本情願修路也不願投效黃巾軍的戰俘到了此刻竟然又不願離開了,而且多達兩千餘人,這狀況讓李汗青深感意外,搞不懂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當然,無論這些人是怎麼想的,在李汗青看來都是一樁好事,打發走執意離開的戰俘後,便帶著他們與斷後的親衛營鐵騎匆匆地趕往了漢中。

於他來說,眼下最重要的就是要讓這十餘萬新遷入漢中郡的軍民衣食保暖地渡過這個寒冬。

隨軍眷屬和糧草輜重已經順利抵達漢中,他帶著親衛營八百騎及新投效的兩千餘精壯的戰俘一路急行,不過短短兩日便順利抵達了鄖關。

一路走來,但見原本騾馬難攀的險峻山道不過短短月餘時間就變成了可行車馬的大道,原本僅僅四尺餘寬的懸空棧道也被重新修繕加寬到了七尺多寬,這讓他暗自感慨不已:古人果然都很能吃苦啊!

這個時代可沒有大型機械,工字營將士和數千戰俘僅僅用了月餘時間,靠著鐵錘鋼釺和刀斧、黑火藥便讓險途變大道,若非親眼所見,來自後世的他根本不敢相信。

夜已深,鄖關城頭篝火堆堆,李汗青草草地吃過晚飯之後帶著一隊親衛以及竇平、鄧曼等留守鄖關的將領上了城頭。

眼下,十餘萬黃巾軍軍民了湧入漢中郡,他重新調整了防務,將鄖關的防務交給了平字營。

鄖關本是有名的要津古隘,規模宏大,駐紮一營將士倒也不顯擁擠,只是,眼下嚴冬已至,不親自視察一下守關將士們的處境,他著實有些不放心。

這時代生產力低下,物資並不充裕,對比於他以前生活的那個繁榮時代便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缺衣少食,而這個時代的冬天卻又要比他以前生活的那個時代更加寒冷,在他看來,要渡過這個寒冬並不容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不過,城頭的情況比他預料的要好得多,將士們雖然衣裳單薄,但有篝火禦寒,精神狀態還算不錯,見到他過來,紛紛起身來見禮,個個精神振奮。

見狀,他心中稍安,巡視完城頭又出了西門去了鄖關西郊的隨軍眷屬營寨。

這個時代的城市規模遠不及他以前生活的那個時代宏大,一下子湧入十餘萬人,並沒有足夠的房屋安置,於是,隨軍眷屬被分配給了各營,就在各營附近安置,眼下鄖關西郊的營寨裡就安置著一萬多平字營將士們的眷屬。

只是,在營寨裡粗略地看來一陣後,他的眉頭便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營寨裡,一座座軍帳排列有序,但那單薄的軍帳顯然不能抵擋住凜冽的寒意,營帳裡並無篝火,衣衫單薄的百姓擠成一團,身下是木板和乾草,身上只蓋著破布和稻草紮成的被子,直看得他有些心酸。

一連看了三座軍帳都是如此,李汗青沒有再繼續看下去,走出軍帳駐足望向了漆黑的夜空,深吸了一口氣,一聲輕嘆,“這樣不行啊!”

隨行眾將盡皆神色一黯,竇平強自一振精神,安慰著,“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要一下子安排這麼多人,談何容易?便是鍾繇早就讓人在山中伐木挖碳做準備,於著十餘萬人來說也是杯水車薪。

看著麾下將士們的父母妻兒在這營中挨凍,他何嘗不擔憂,可是,條件本就如此,又有什麼辦法?

只是,不等他說完,李汗青便回頭打斷了他,“營中備已經下了多少柴禾和石炭?”

竇平神色一黯,“眼下已經備了一千二百擔木柴,石炭尚未運抵。”

李汗青卻是精神一振,“既然還有一千二百擔木柴,那就先分發下去嘛!”

竇平微微一愣,有些猶豫,“大帥,眼下才剛剛入冬,天會越來越冷的,如果此時就把木柴分發下去,日後……”

李汗青自然明白他的擔憂,卻神色肅然地打斷了他,“先把木柴分發下去吧,能撐多久就算多久,明日一早本帥便趕回西城去想辦法!”

說著,他聲音一沉,“便是把鄖關的房梁燒光,也不可讓隨軍眷屬凍死一人!”

他李汗青曾許諾麾下將士要帶著他們打出一個太平天下,又怎能任由他們的父母妻兒在這寒冬裡受凍?

竇平頓時神色一凜,“大帥放心,末將明日便組織人手入山打柴!”

李汗青神色一緩,拍了拍竇平的肩膀,又一望旁邊的鄧曼,“一定要做好眷屬們的工作,眼下條件艱苦,萬不能讓大家寒了心!”

鄧曼連忙神色一肅,轟然允諾,“大帥請放心,末將絕不鬆懈!”

“好!”

李汗青一聲輕贊,神色肅然地望著竇平和鄧曼,“本帥這就回西城,這鄖關和萬餘眷屬便託付給你們了!”

說罷,他又衝兩人抱拳一禮,轉身便走。

鄖關的情形如此,想來其他各部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他裡哪敢在鄖關耽擱?

李汗青帶著親衛營連夜離開鄖關匆匆地趕往了西城,一路快馬加鞭,在卯時左右進了西城。

得到訊息,波才等人匆匆來見,不多時,便齊聚縣衙大堂了。

待眾將官聚齊,李汗青自公案後長身而起,神色肅然地掃過堂下中將官,突然鄭重一禮,這才開口,“我南陽十多萬軍民順利轉進到漢中,諸位辛苦了!”

眾將官盡皆一愣,連忙還禮,“全賴大帥之威!”

這可不是謙虛之辭,若非李汗青悍勇異常,此刻黃巾軍肯定還被困在南陽。

李汗青也沒有再客套,而是話鋒一轉,“但是,眼下寒冬已至,我軍十餘萬軍民倉促而來,缺衣少食,困難重重,還望諸位齊心合力共渡這難關!”

說著,他一望鍾繇,“元長,軍中已經備下了多少石炭?”

鍾繇連忙一禮,“南鄭境內三處礦坑一直都在全力採挖,只是人力不足,運輸困難,眼下只備下了七千多擔……不過,眼下工字營已經在修繕道路了,又有萬餘戰俘加入採挖,石炭的供應定然會十分充足。”

說著,他突然話鋒一轉,“只是石炭之煙有劇毒,如果直接分發下去只怕會造成大量事故,所以,下官正在組織工匠製作炭餅,尚需一段時間才能大量供應!”

聞言,李汗青不禁有些意外,“制炭餅?”

見狀,鍾繇還以為李汗青不知炭餅為何物,連忙解釋,“所謂炭餅,便是將石炭碾壓成粉,然後再加入黃土製作成餅……”

早在前朝武帝之時,石炭便被大量用於冶鐵了,隨後炭餅便出現了。

只是,不待他說完,李汗青便展顏一笑,打斷了他的話,“製成炭餅好啊!作坊建在何處,這就領本帥過去看看……”

說著,他突然一望郝貴,“郝部長,你帶幾個鐵器作坊的工匠與本帥同去!”

他可是用過蜂窩煤的人,自然聽懂了鍾繇口中的炭餅是何物,只是沒想到在這個時代竟然就已經出現了炭餅,古人的智慧真地不可小覷啊!

不過,鍾繇卻有些猶豫,“作坊建在南鄭,大帥一路奔波,是否先休整一日再過去巡視?”

李汗青微微一皺眉,“在南鄭?”

鍾繇連忙解釋,“漢中境內三座石炭礦坑皆在南鄭境內,而石炭沉重難以運輸,所以下官便將作坊建在了南鄭!”

李汗青恍然,稍一沉吟便有了決斷,“在西城再建一座作坊,輜重隊全力協助運輸石炭。”

眼下暫時沒有戰事,輜重隊也就閒了下來,正好能協助運輸石炭。

安排好石炭作坊的事,李汗青又說起了在鄖關隨軍眷屬營寨裡的見聞,末了依舊是那句話,“各營立刻將備好的木柴分發下去,絕對不可凍死一人!”

眾將官頓時神色一肅,轟然允諾,“是……”

只是,十餘萬隨軍眷屬突然湧進漢中,大多只能住在帳篷裡,又有那麼多老弱婦孺,不凍人談何容易?

侍立在大堂門外的呂布和張飛聽李汗青再次說出這話時,不禁對望了一眼,神情中都頗有些不以為然。

會議結束,李汗青回了縣衙後堂,卻未去臥室補覺,而是鑽進了書房,見他們面有疲憊之色便打發他們回營去了。

兩人一起策馬往城北的親衛營營地行去,行至無人處,張飛突然放慢了馬速,嘿嘿一笑,“不成想李汗青那廝也是迂腐之人,要想不凍死人還不簡單?這偌大個漢中,那麼多高門大戶,將他們的房屋搶了一分事情就好辦多了嘛!”

聞言,呂布警惕地瞥了一眼四周,這才笑著搖了搖頭,“都這個時候了,李汗青竟然還在擔心強佔房屋會壞了軍紀,看來黃巾軍軍紀確實很嚴吶!”

很顯然,他們雖然被迫跟了李汗青,卻並未歸心,否則此刻也不會直呼李汗青之名了。

聽呂布這麼一說,張飛頗有些不屑,“鳥的軍紀!那廝就是假仁假義,我倒想看看他如何能不凍死一人!”

正在此時,前面一隊巡邏的兵丁過來了,呂布連忙笑著移開了話題,“這一路緊趕慢趕地還真有些累了,先回營休息!”

張飛也看到了那隊迎面而來的兵丁,連忙笑著附和了一句,“大帥心憂百姓,一路急趕回來都沒有合過眼……我都有些累了,也不知道大帥是不是鐵打的,竟然又進書房忙碌去了!”

他的聲音不小,但嘴角依舊慘留著一抹不屑之意,很顯然,這話是故意說給那隊迎面而來的兵丁聽的。

他雖然不清楚李汗青要去書房做什麼,卻不相信李汗青在書房裡鼓搗一通便能確保黃巾軍那十餘萬人在這個寒冬不會凍死一人!

李汗青若能看到這一幕只怕要驚掉下巴!

當然,李汗青看不到這一幕,此刻的他正在書房裡伏案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