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三國:黃巾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撤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撤離

鍾迪並非危言聳聽,若漢軍真把圍剿重心放在潁川,潁川黃巾軍確實沒有絲毫勝算。

大漢朝廷富有天下十三州,雄兵百萬。

而潁川黃巾軍的可戰之兵僅有萬餘,兵甲、戰馬、糧秣皆不充裕,還有數萬老弱婦孺需要照顧。

在朝廷絕對優勢兵力的圍剿下,潁川黃巾軍如果據長社而死守,不要說守住長社城了,很可能連跑都跑不掉。

聽鍾迪這麼一說,彭輝、何方、葛才、於先四人神色都凝重了起來。

而李汗青卻更震驚於鍾迪訊息之靈通。

這個時代的高門大戶果真不簡單,只是不知他們是用什麼傳遞的訊息?快馬還是信鴿?

鍾迪還在繼續說著,只是臉上的神色越發地凝重了,“這第一條路便是向東攻取許縣,與陳國的彭脫部匯合;第二條路便是向南進入南陽郡,爭取與南陽張曼成部匯合……”

說著,他頓了頓,“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進軍南陽。首先,張曼成部十餘萬眾,戰力比彭脫部強;其次,南陽沃野千里,更容易獲取補給;最重要的是……南陽背靠秦嶺和巴山,若頹勢難以挽回,可以先退入山中自保,靜待時機東山再起。”

鍾迪講得頭頭是道,李汗青聽得暗自松了口氣:眼下這情況,主動撤離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了,而且南陽郡地處南陽盆地,確實是個不錯的去處。

但彭輝四人卻明顯都有些不甘,“還沒有打就要跑路?好不容易奪下了長社城,又要拱手讓給漢軍?”

鍾迪不禁苦笑,“不是老朽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若我軍困守長社城,絕無幸理!”

波才也嘆了口氣,“鍾先生言之有理,困守長社城確實不智啊!”

說著,他強自一振精神,“只是,張曼成所部在宛城一帶,比彭脫部離我們更遠,而我軍缺少戰馬,老弱婦孺又太多,若要進軍南陽,前路太過兇險了!究竟何去何從……還需從長計議啊!”

很顯然,在東進還是南下這個問題上,波才與鍾迪的意見並不統一,因而才會叫李汗青他們前來商議。

李汗青和彭輝等人自然也聽出了波才的意思,彭輝、何方、葛才和於先連忙表了態,“請波帥決斷!”

李汗青稍一猶豫,卻硬著頭皮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末將以為,進軍南陽比陳國更合適!”

聞言,眾人盡皆一怔,紛紛望向了李汗青。

波帥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這個李汗青怎麼反倒支援起了鍾迪?

波才微微一愣,皺起了眉頭,“汗青也覺得我軍該向南陽轉進?”

李汗青連忙起身衝波才抱拳一禮,“波帥,目前看來,向陳國進軍可以盡量減少傷亡,可是,從長遠來看,還是南陽更適合發展。”

說著,他衝鍾迪拱了拱手,“正如鍾先生所言,南陽有沃野千里,又兼具巴山與秦嶺之險,即便我軍暫時無法抵擋漢軍,也可以退入山中自保,以圖東山再起,而陳國無險可守,無路可退……”

他雖然是第一次造反,卻也知道造反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得建立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只有這樣,才能在逆境中發展壯大。

聞言,波才不禁默然。

他何嘗不知道進軍南陽更好,可是,此去南陽面臨的阻截追擊必將更加猛烈,軍中的傷亡將會更大。

李汗青也明白波才的擔憂,隨即神色一肅,“波帥,成大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必須要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這就需要一塊易守難攻的地盤,一來,安頓軍中的老弱婦孺和傷員;二來,發展生產,緩解給養問題。”

說著,他衝波才一抱拳,神色堅毅,“此去南陽,末將願率所部將士為大軍斷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他看來,進軍幽、冀二州或者益州、關中會更好,可惜,正如波才擔心的那樣——路途遙遠,軍中老弱婦孺肯定衝不出漢軍的圍追堵截。

誠然,輾轉數千裡,進軍幽、冀或者益州、關中,他沒有絲毫把握能護住軍中的老弱婦孺,但此去南陽充其量也就三五百裡地,他還是有替大軍斷後的底氣的!

聞言,眾人都望向了波才。

波才濃眉緊鎖,沉吟良久,一咬牙,“好,那就進軍南陽……”

隨即,眾人又商議了轉進計劃:彭輝所部開路,葛才、於先所部護衛中軍,李汗青所部斷後,竇平所部抽調所有騎兵配屬各部刺探敵情、傳遞訊息,何方所部居中策應……

計議已定,各部便匆匆行動起來,打包行李,收拾軍帳……城裡城外車馬蕭蕭,一片喧囂。

絡繹不絕的車馬駛出了長社城,盡皆滿載糧秣布帛,金銀細軟……城中很多高門大戶也紛紛加入了撤離的隊伍裡。

沒人脅迫他們離開,可是,他們卻不敢再留在城中。

長社城被黃巾軍佔領了,而他們依舊好端端的,朝廷知道了會怎麼想?

如果留下來,不說投敵,一個資敵的罪名肯定跑不了!

鍾迪也要走了。

駐馬立於鍾府大門外,看著族中子弟攜老扶幼漸漸遠去,他一臉落寞之色。

長社鍾氏的清白家風終究還是敗在了我鍾迪手裡!

造化弄人!

造化弄人啊!

為何潁川黃巾軍最先攻打的偏偏是長社城?

為何漢軍會棄城而走?

天地蒼茫,人如蟻,世間事確實有太多無奈!

“吱呀……吱呀……”

最後一輛馬車駛出了鍾府大門,經過鍾迪身邊時,突然停了下來,車簾被撩起,一個身材纖細、身著鵝黃羅裙的豆蔻少女自車裡鑽了出來,骨秀韻圓、麗質天成,帶著幾分空谷幽蘭般的恬靜氣質。

她蓮步輕移,下了馬車,衝神色落寞的鍾迪盈盈一拜,聲音輕柔,“父親,人生漫漫,興衰榮辱不過尋常事,還請父親不要太過傷懷,以免傷了身體!”

鍾迪循聲望來,頓時目光一柔,“嬋兒……此去南陽路途兇險,苦了你了!”

少女嫣然一笑,“請父親寬心,有二哥和陳叔他們護送,嬋兒定然會沒事的!”

鍾嬋兒話音剛落,又有十餘騎自大門裡駛了出來,當先一人正是鍾進,此時的他一身甲冑、腰懸長劍,頗有幾分英武氣。

見到鍾迪,鍾進連忙收韁勒馬,衝鍾迪長長一揖,“父親,此去南陽路途兇險,孩兒不能隨侍在側,還請父親多加珍重!”

鍾迪衝他點了點,神色凝重,“我兒切記:鍾家上下數百口家眷之性命皆繫於你一身,凡事不可魯莽!”

鍾進連忙作揖,“是!”

鍾迪靜靜地望著他,稍一猶豫,輕輕一揮手,“去吧!”

聲音虛弱,好似已經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拋家舍業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更何況,此去……兇險重重,前途未卜!

黃巾軍前軍營區的校場上,李汗青已經召集了麾下的將士們,本打算做個戰前動員就準備開拔,但是將士的家眷卻陸陸續續地找了過來。

此一別,很可能就是天人永隔,他們自然想和家人好好道個別。

李汗青沒有家眷,無須道別,只是,看著別人生離死別的場景同樣心情沉重。

可是,他又不能硬起心腸不讓兄弟們與家眷道別,乾脆便走下點將臺躲到了一旁。

見狀,周武方宏等人親衛連忙湊了過來,“汗青將軍,怎麼了?”

李汗青知道他們是長社城中的豪傑,都是年少任俠之人,面對這樣的場面,肯定沒有多少感觸,只得避而不答,笑著移開了話題,“馬上就要開戰了,你們……怕嗎?”

周武一愣,哈哈大笑,“汗青將軍這是什麼話!自古豪傑輕生死,若是真豪傑……何懼之有?”

“對對……”

方宏等人紛紛笑著附和,“我等追隨將軍,要麼功成名就、榮華富貴,要麼馬革裹屍,除此,再不做他想!”

“好!”

李汗青頓時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掃過周武方宏等人,意氣風發,“今日的生離死別是為了他日的閤家團聚,今日的顛沛流離是為了他日的太平安康……就讓我們一起去為世人打下一個太平盛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