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超級電子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1章 忽悠瘸了: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1章 忽悠瘸了:中

約翰.杜爾正琢磨著這件事到底應該怎麼處理,是借錢給林錚呢還是不接,好死不死的,林大老闆偏偏在這個時候又冒出來了一句:“這只是為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前期的技術積累。”

“技術積累?”約翰.杜爾聽的差點兒咬到自己的舌頭,看傻子似的看著林錚,“你們打算和通用汽車、福特這些汽車巨頭掰手腕子?”

他已經準備直接抬腳走人了……現在他已經極度不好好icq的將來,這傢伙的運氣實在是夠好的,但關鍵在於這傢伙的腦子不行啊。

“哦,當然不,”林錚似乎對約翰.杜爾態度的轉變沒有發覺,道,“我們認為,出於對能源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考慮,未來的汽車必然是電力驅動或者汽油-電機混合驅動,同時汽車必然會與電子技術以及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這輛車是我們在這方面的一個探索。”

嗯?聽到林錚這話,剛剛還準備直接走人的約翰.杜爾的屁股瞬間被強力膠粘在了椅子上,同時耳朵跟黑背似的豎了起來,“林先生認為未來的汽車將摒棄傳統的內燃機?認為汽車會與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這個能給我說說麼?”

“杜爾先生對這個感興趣?”林錚有些納悶了,“kpcb不是只投資資訊科技產業麼?怎麼也對汽車感興趣?”

約翰.杜爾笑著點點頭,“kpcb是對資訊科技產業比較感興趣。不過剛才林先生你說的這些似乎也在資訊科技的範疇之內?”

既然約翰.杜爾願意聽,林錚也不介意說幾句,“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礦石燃料的總儲量是有限的。隨著礦石燃料總儲量的不斷減少,汽油的單位價格必然不斷上漲,但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市場希望看到的:老百姓一個月的薪水還不夠加油的,其他行業怎麼辦?”

“汽油的價格在上漲,但老百姓購買汽油在其收入當中所佔的比例卻不能增加,起碼是不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這給汽車行業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沒錯。這確實是個問題,也是現實,”約翰.杜爾點點頭。一臉好奇的向林錚問道,“這麼說來這就是林先生很看好電動和混動的原因?”

林錚說的這話說的倒是沒錯,看看從80年代中期到今年這10年時間裡,汽油的價格增長了多少?但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呢?作為金融專家。他當然知道。去掉通貨膨脹的因素之後,老百姓的實際收入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有了一點點的減少。

能源巨頭們當然希望老百姓們一個月不吃不喝把他們所有的收入都貢獻給自己,最好老百姓一個月的收入只夠加半箱油的,但就像林錚說的那樣,能源行業當真敢這麼做,其他行業還不得聯合起來生撕了他們?

“也不全是,最起碼中間也要有個過度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從傳統內燃機直接過度到電動、混動,”既然都說到這兒了。林錚也不介意說的更多,“一開始大家的做法必然是提高發動機的升功率,原本需要3.0排量才能達到的功率,將來若是1.5的排量就能達到,等於變相的減少了民眾的汽油成本開支……這一點大家已經這麼做了。”

這……似乎也沒錯。雖然約翰.杜爾對於汽車行業不是很瞭解,但也的確知道,這些年來發動機的升功率的確是越來越高的,他點點頭,示意林錚繼續往下說。

“但受限於基本的物理法則和內燃機固有的做工方式,他們的效率總是有一個上限,當到達了這個上限之後,想要提升功率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大排量……問題又來了,汽油的開支又增加了,這可不是市場想要的;”

“這個時候就到了混合動力該出現的時候,一臺小汽油機搭配一臺電動機,百公裡油耗降低到5升左右,相比於現在的汽車動輒百公裡15個左右的油耗,這意味著可以允許汽油的價格在現有的基礎上提升3倍!”

“但是市場不可能圍繞著那些傳統能源巨頭的指揮棒在轉,其他行業的利益也需要考慮,如果將來的技術發展到純電動汽車一次充滿電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50至300公里,充滿電在8個小時左右,這就意味著純電動汽車有了普及的可能性和基礎……白天開車上下班,晚上在家裡衝電,第二天早晨正好用……如果技術的發展能夠做到續航里程能夠400至500公里,充滿電的時間在20分鐘至1個小時,那就到了純電動車大規模普及的時候了。”

“你說的很有道理,各大汽車巨頭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進行純電動汽車的探索,”約翰.杜爾皺著眉頭思索了半晌,終於開口了,“但你認為這其中需要往裡面投入多少錢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約翰.杜爾承認說的有道理,但電動汽車想要達到林錚口中的效果,絕對不是1.5億美元的投入能夠拿得下來的吧?說的難聽點兒,或許10個、20個乃至100個1.5億美元也無法達到這個效果。

“這就與從無到有的孕育出一家國際型的大型企業集團一樣,”林錚笑著道,“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只是純投入、不產出,杜爾先生,您的演算法似乎有什麼地方不對?”

這話就算是委婉的說法了,約翰.杜爾當然知道自己話裡面有什麼地方不對:在電動汽車需要海量投入的的前期,他林錚完全可以靠從傳統動力汽車、it行業賺的錢投入一部分到這裡面來,等將來電動汽車發展起來之後,佔據了先發優勢的聯創科技就有機會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新貴和巨頭……雖然這只是有可能,但在各大汽車廠家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就算意識到了也不認為這一天會來的這麼早。

對於林錚來說,這雖然只是一個可能、一個機會,不敢保證有多大成功率,但有這麼一個機會就足以讓任何人去拼命了,誰還敢盤算其他的東西?

汽車行業很賺錢,但最重要的並不在於這個行業的賺錢程度,再賺錢有搞金融賺錢?重要的是這個行業對社會各行各業的巨大影響力:靠著福特一家吃飯的上下游產業的人有多少啊?

“那麼……”約翰.杜爾輕輕的敲打著桌面,“林先生,您認為多長時間能出現……嗯,油-電混合動力的量產車型?”

“10年,”林錚的語氣很肯定,“我認為10年之內必然有油-電混合動力的車型在市場上出現。”

他心裡其實琢磨的是:尼瑪小日本的普銳斯是哪一年出的來著?似乎是05年之前就有了,但誰能告訴我具體是05年之前的哪一年?

可憐的林大老闆,如果知道去年東京車展上豐田就亮相了他們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的原型車的話,不知道會不會罵娘。

“10年嗎?”約翰.杜爾的眉頭再一次的皺了起來,憑心而論,他覺得林錚的這話似乎有些誇張了,10年之內就會有油-電混合動力的量產車型出現?這太誇張了吧?不過還是那句話,自己不是汽車行業內的人,這種事情不能輕易下判斷,還是等回去之後瞭解一下情況再說,相比之下,他還是對林錚說的汽車與資訊科技的結合更感興趣一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很簡單啊,我給你舉個例子,比如比如我認為在不遠的將來,gps系統必然全面民用化,屆時幾乎每一輛車上都會裝一臺可以用於導航的gps導航定位系統,屆時隨著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必然會出現一種為車主提供的、依賴於網路進行語音、數據通信以及gps衛星進行定位和導航的線上服務技術,其中可能包括但不限於碰撞自動求助、路邊救援協助、全音控擴音電話、實時按需檢測和全程音控領航等功能。”

“比如定製化的導航服務,我個人設想的這種服務的大致設想是這樣的:使用者只需要按車內的某個按鍵,向呼叫中心說出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呼叫中心就可以透過網路將目的地實時發送到車主的車載gps定位系統上。”

這個真的有可能實現嗎?約翰.杜爾被林錚的話給震驚了,但以他在資訊科技行業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的豐富經驗,相比於自己陌生的電動汽車領域,他立刻就對林錚的這番話做出了相對準確的判斷:這項技術根本不難!無非是對現有的各種技術的整合……美國政府不是已經對民眾開放gps導航服務了麼?有了這個gps導航和定位服務,將其他的服務整合進來很難麼?

約翰.杜爾也是孤陋寡聞了,或者說他一直守著自己“資訊科技”的那一畝三分地,對其他行業、尤其是汽車行業的發展不是很瞭解,如果他稍微多用點心思,就能知道通用汽車、修斯電氣和eds公司三家公司已經初步達成了一個框架性的協議:應用各自專業領域內的技術和經驗,共同開發出一套基於美國國內的模擬移動訊號網路的互動信息系統,這個專案有個很響亮的名字:onstar,當然,在國內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安吉星。(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