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唐三藏上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六章 唐三藏上書

唐僧三個,找到了西行的大路,藉著朦朧的月光,直走到了半夜時分,才找到了幾戶人家,虧的這裡民風淳樸,見是行路之人,收拾了幾間房屋叫師徒住下,又找出了些剩下的饅頭叫唐僧幾人吃了,這饅頭又冷又硬,連唐僧都吃不下,吃了幾口便躺下休息了,八戒心中惦記著自己的羊腿,想等唐僧和沙僧睡熟了再吃,可八戒累了一天躺下之後比誰睡的都快,轉眼便到了天明,還是被唐僧叫起來的,謝過了主人家,三人再次登成。

這一去,出了松林,便都是田沃土,人丁逐漸興旺起來,又走了一天,不知不覺就來到了那寶象國的城下,猛抬頭,只見那城池,真好不虧叫一個“寶”字,城牆高大宏偉,上有鐘樓鼓樓,箭塔箭垛,士兵巡視,城門寬似大河,可容十數人通行,大街上商賈雲集,百姓絡繹不絕,有賣有買,什麼綾羅綢緞,翡翠瑪瑙,金銀首飾,美食美酒,應有盡有,比起那大唐的長安來毫不遜色。

這是唐僧自出了長安以後見到的第一座國都,如此熱鬧,連唐僧都忍不住要多看兩眼,更有那放浪的女子,看唐僧三人是外地來的,在大街上出言調戲,惹得唐僧不敢抬頭,倒是八戒樂的合不攏嘴,往那女人堆裡擠去,嚇得人們紛紛躲開,這才叫唐僧三人能夠前行。

師徒三眾找到了驛館,拿出來大唐的印信,此處驛站的官員也聽說過大唐的威風,哪裡敢怠慢,一邊做好好茶好飯招待三人,安排上好房間叫唐僧住下,一邊急忙向國王報告。唐僧休息一晚,第二天清晨起來,穿戴整齊,步行至朝門外,對閣門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來面駕,倒換文牒,乞為轉奏轉奏。”那黃門奏事官,早就得到了吩咐,為了顯示寶象國的威風,仍對唐僧說一聲:“請高僧容我通稟。”然後連忙走至白玉階前,高聲奏道:“萬歲,唐朝有個高僧,欲求見駕,倒換文牒。”

此一聲喊叫,一是顯得寶象國皇家禮儀,二也襯托了唐僧的出場,給足了唐僧面子,那國王看那奏事官表現的不錯,不卑不亢,盡顯寶象國威嚴,心中大喜,即時准奏,叫:“宣他進來。”當即有黃門官把三藏引至金階,拜見國王。

這一次唐僧出來,身穿了如來賜下的袈裟,手持金環錫杖,這兩樣寶物連妖怪看了都要心動,唐僧此時在凡人面前顯擺,驚的兩邊文武多官,無不嘆道:“上邦大國,竟然如此唐璜!”連那唐僧拜而不跪,都給忽略了去了。

那國王手按龍書案,問道:“長老,你到我國中何事?”唐僧道:“小僧是唐朝釋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經。原領有文牒,到陛下上國,理合倒換。故此不識進退,驚動龍顏。”國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來看。”唐僧雙手捧了文牒,自有黃門官給國外呈了上去,展開放在御案上。牒雲:

南贍部洲大唐國奉天承運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涼德,嗣續丕基,事神治民,臨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涇河老龍,獲譴於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陰司,已作無常之客。因有陽壽未絕,感冥君放送回生,廣陳善會,修建度亡道場。感蒙救苦觀世音菩薩,金身出現,指示西方有佛有經,可度幽亡,超脫孤魂。特著法師玄奘,遠歷千山,詢求經偈。倘到西邦諸國,不滅善緣,照牒放行。須至牒者。大唐貞觀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這文牒前面的字倒還罷了,任誰也能寫得,可是在那文牒的後面,卻是印了大唐王朝的九顆寶印,這寶印,乃是袁天罡採崑崙晶玉,拜請三清神位刻成,上面附了大唐國運,只要開啟文牒,那寶印便爍爍放光,有光華流轉,其中更透露著上國的威嚴,憑空間便把國王的氣勢壓下了三分,委實是大國重器,哪裡做的了假。

國王見了文牒,不敢違抗唐朝意志,便取了本國玉寶,蓋在了大唐的寶印之下,再用了花押,遞與唐僧,叫人在英才殿設宴款待唐僧,唐僧謝了恩,收了文牒,又奏道:“陛下且慢散朝,貧僧來到這裡,一來倒換文牒,二來還有一件事情要稟報陛下。”國王驚奇道:“法師還有什麼事情?”

唐僧說道:“我在來的路上,路過了一個山谷,裡面有妖怪霸佔了一個女子,貧僧也被妖怪抓住,多虧徒弟搭救才能脫離,貧僧曾與女子交談幾句,方知女子便是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三公主聽貧僧是來寶象國的,故寫了書信叫貧僧捎與陛下。”

國王大驚,自己的三女兒已經失蹤了十三年有餘,每日裡叫自己千思萬想,半夜流淚,今日突然有了訊息,哪裡能夠不激動,可憐這國王年紀也已經不小,一口氣沒有上來,直憋的滿臉通紅,虧的後面有小黃門捶背,才舒緩過來,頓時滿眼垂淚道:“自十三年前,不見了公主,兩班文武官,也不知貶退了多少;宮內宮外,大小婢子太監,也不知打死了多少;只說是走出皇宮,迷失路徑,無處找尋;滿城中百姓人家,也盤詰了無數,更無下落。怎知道是妖怪攝了去!今日乍聽得這句話,故此傷情流淚。”

自古以來,都說愛情最為珍貴,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可誰又知道父母之情卻比愛情還要偉大,為何不知,卻是因為這感情來的太容易了些,若非已為人父母,哪裡能夠體悟到其中的感覺。

唐僧看國王哭的情深意切,心中不忍,急忙從袖中取出百花羞親筆寫的書信來獻上,國王見了,哪裡還用黃門動手,自己緊走兩步下了龍臺,搶過了書信,見信上有平安二字,心中稍安,待欲拆信,卻覺得手軟,兩三次都拆不開那小小的信封。

國王深呼吸一口氣,平緩了一下心情,才想起自己乃是一國之主,哪裡能夠在外人面前失態,於是走兩步上了龍臺,坐於龍書案後,傳旨宣翰林院大學士上殿讀信,旁邊有文武奏道:“既然聖僧拿來的是三公主給陛下的家信,怎麼能夠當眾誦讀?”國王說道:“帝王家事便是天下的家事,但讀無妨。”

於是又文管選了一名相貌俊秀,文採斐然,聲音柔和的學士上殿,有黃門官雙手捧過書信,交到了大學生手中,大學時雙手接過,先拜了三拜,然後開啟。此時,那殿前所有文武多官,殿後嬪妃宮女,俱側耳聽書。學士朗誦書信,上寫著:不孝女百花羞頓首百拜大德父王萬歲龍鳳殿前,暨三宮母後昭陽宮下,及舉朝文武賢卿臺次:拙女幸託坤宮,感激劬勞萬種,不能竭力怡顏,盡心奉孝。乃於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著各宮排宴,賞玩月華,共樂清霄盛會。”

大學時說到此處,國王有哭道:“是我的三公主,那情形人物時間都對,只是我的三公主怎麼就遭了毒手。”群臣急忙勸道:“陛下且先寬心,聽書信下面如何。”國王這才止住哭聲,叫大學士繼續讀信,大學生繼續讀道:“正歡愉之間,突來一陣香風,把我吹走,原來是有世外高人看上於我,與我有兩世的緣分,故此女兒嫁入仙門,待報與父王得知,又恐父王不喜,故隱姓埋名一十三年,如今有大唐高僧誤入夫君宅院,與小女相見,言說渡牒丟失,過不去關口,我見高僧言語高尚,品德優雅,必無虛言,萬望父王看在小女之面,叫他過去,逆女百花羞再頓首頓首。

那學士讀罷家書,國王大哭,三宮滴淚,文武傷情,前前後後,無不哀念,國王哭之許久,說道:“我那女兒乃是金枝玉葉,一國公主,哪裡會有仙家高人隨便擄走的,便是抓了,自古兒女孝父母乃是天經地義,哪裡能夠不讓我的女兒回來看看,想那高人必然是個妖魔鬼怪,哄騙了我的女兒,來啊,眾愛卿,那個敢興兵領將,與寡人捉獲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國外連問數聲,底下無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這也不怪這些人心生怯意,自古以來帝王家事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摻和的,三公主被人抓走,做了一十三年的夫妻,此乃是王家醜事,只要參與進去,無論公主能不能回來,也都有殺頭的危險,更何況那人既然可以用風把公主攝走,便身懷異術,哪裡是自己這些凡夫俗子能夠對付的,故此這些人都不言語。

那國王見此情況,不由得心生煩惱,咬牙切齒,心說好一群我養的酒囊飯袋,無事之時一個個耀武揚威出頭爭寵,現在我有了事情一個個縮頭藏腦,豈有此理,正待一聲令下,將這滿殿的文武百官皆盡拿下,只見百官裡面有左班丞相俯伏奏道:“陛下且休煩惱,請聽老臣一眼,臣等不是不肯為陛下效力,食君之綠,分君之憂乃是我等的本分,可是我這一班朝臣,俱是凡人凡馬,習學兵書武略,只可佈陣安營,保國家無侵陵之患,可那妖精乃雲來霧去之輩,只要飛在天上,我等面都見不到,哪裡還能救得公主?何況公主已失,至今一十三載無音,任憑陛下用盡了何種辦法也未能過得到一絲公主的訊息,可是看唐朝聖僧,初來此地,便能遇見公主,更能夠帶回公主動書信,相比這東土取經者,乃上邦聖僧,必有降妖之術,陛下可就請這長老降妖邪,救公主,才為萬全之策。”

左班丞相這句話本來是禍引東流之計,可那國王聞言,卻深以為然,急回頭便請唐僧道:“敢問聖僧有沒有那手段捉了妖魔,救我孩兒回朝,若是有,便也不須再上西方拜佛,朕與你結為兄弟,同坐龍床,共享富貴,若是高僧決議西行,便當做了一件好事,我送高僧奴婢千人,黃金萬兩,侍候高僧同去西天如何?”

唐僧聽聞此言心中嘆息,誰說皇帝都是孤家寡人,悽悽慘慘,孤孤單單,怕是常人做不到這帝王的位子上才這麼說的,這手握千萬人命運的感覺,怕是全天下的人都要迷戀其中。普通人家丟了女兒,最多不過報官尋找,哭罵一氣便也罷了,可是看人家皇帝開口便拿千名奴婢,萬兩黃金與之交換,平常時候國庫豐盈,百姓富足倒也罷了,可若換在戰亂時候,這皇帝多半也是一個魚肉百姓的君主罷了。雖然是這麼想著,但君王便是有君王的命數,看封神只時商紂王暴虐昏庸,肉林酒池,不照樣得享幾十年的天下,與紂王比起來,這寶象國的國外已經要好的太多了。

唐僧答應了要給李雄和百花羞一場姻緣,也不去管其他,說道:“貧僧不會降妖。”國王追問道:“你既不會降妖,怎麼敢上西天拜佛,怎麼逃出了那妖怪的魔爪?”唐僧說道:“陛下,貧僧一人,實難到此,貧僧有兩個徒弟,逢山開路,遇水迭橋,多虧了他們才能保貧僧到此。”國王心中大喜,管你是什麼師父徒弟,現在救回來我的三公主才是最重要的,於是急忙問道:“這就是聖僧的不是了,你既有徒弟,怎麼不與他一同進來見朕,到了這裡,即便沒有大唐那樣的賞賜,也可以做一頓齋飯款待幾位,聊表我向佛的心意。”

唐僧道:“貧僧那徒弟相貌醜陋,不敢擅自入朝,但恐驚嚇了陛下。”國王笑道:“我雖然沒有出過皇宮,可好歹也做了幾十年的皇帝,那裡還有能夠嚇到我的東西。”唐僧道:“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淨和尚,他生得身長丈二,臂闊三停,臉如藍靛,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他都是這等個模樣,所以不敢擅領入朝。”國王好笑,心說哪裡能夠有人長成這一番模樣,便只當是唐僧玩笑,說道:“你既這等樣說了一遍,我還有什麼可怕的,快宣進來,叫我好好瞧瞧高徒。”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