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七章 暗生詭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七章 暗生詭心

且說那八戒沙僧,輕描淡寫間便叫太子軍卒無功而返,八戒更是打碎了那道士的飛劍,叫那道士噴出一口鮮血,倒地不起,太子大驚失色,那道士的本領他是見過的,一手道術,把幾十個士卒耍的團團轉,若要殺人,百十個也不夠他殺的,可是如今遇到唐僧,道士一個回合都沒有堅持下來便身受重傷,這一番比較,太子哪裡還會有捉拿唐僧的心思。

身為上位著,從來都知道變通,所謂變通,便是能屈能伸,眼看對唐僧來硬的行不通,那太子開口道:“你是哪裡來的和尚,敢在這裡撒野!”既然太子不再用兵,開始與唐僧講道理,唐僧便也睜眼回道:“我乃是東土唐僧,上雷音寺拜佛求經的和尚。”太子道:“你去取經便去取經,但也不應來我文殊院,毀了我菩薩的法相金身,這是何道理。”唐僧道:“殿下莫要著急,我徒弟無禮,毀了你的菩薩,但是我也有寶貝來補償與你。”太子冷笑道:“我乃是一朝太子,哪種寶貝我沒有見過。”

唐僧道:“我有三件寶貝,身上穿的這袈裟,是最次一等的寶貝,殿下請看如何?”太子看了看唐僧的袈裟,卻見那袈裟滿放毫光,五彩斑斕,自己的哪一件衣服都比不上他,不過太子哪能在外人面前氣短,說道:“你那衣服,半邊苫身,半邊露臂,能值多少物,敢稱寶貝,能賠的了我那文殊金身!”

唐僧道:“殿下莫急,我這紅匣內還有那一件寶貝,實在是稀奇,叫做立帝貨,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太子若是想知道什麼事情,便可以問他。”

太子原本已經打定主意,無論唐僧拿出什麼來,自己也要把他貶的一文不值,可是這太子等唐僧說出“立帝貨”這名字之後,卻是傻了眼,他從未聽說過這個東西,想要貶低都無從下嘴,只能道:“那是個什麼胡亂玩意,你拿來我看,若是有絲毫虛假,我便要滅你九族。”

唐僧不與太子做那言語上的爭辯,起身拿出了悟空鑽進去的木匣,扯開匣蓋兒,卻便看見那悟空變化的小人躺在裡面,太子驚奇道:“原來這世間還有如此的小人,這便是你說的那立帝貨嗎,這星星小人兒,能知什麼事?”悟空聞言嫌小,卻就使個神通,把腰伸一伸,就長了有三尺四五寸,太子吃驚道:“原來這立帝貨也通曉法術,若是如此,也怪不得能知道那過去未來事了。”

悟空看太子信了,便又變為了那小人,又回到了那匣子裡坐著,太子問道:“立帝貨,這唐僧說你能知未來過去吉凶,你卻有龜作卜?有蓍作筮?憑書句斷人禍福?”悟空笑道:“我一毫不用,只是全憑三寸舌,萬事盡皆知。”太子道:“這廝又是胡說。自古以來,《周易》之書,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趨避,故龜所以卜,蓍所以筮。聽汝之言,憑據何理,妄言禍福,扇惑人心!”

悟空道:“殿下且莫忙,等我說與你聽,你再做計較,你本是烏雞國王的太子,你那裡五年前,年程荒旱,萬民遭苦,你家皇帝共臣子,秉心祈禱。正無點雨之時,來了一個道士,他善呼風喚雨,點石為金。君王與他拜為兄弟。這樁事有麼?”太子大驚道:“有,有,有!這件事只在朝裡傳說,外人少有知道,那年裡果是有個全真,父王與他拜為兄弟,食則同食,寢則同寢。三年前在御花園裡玩景,被他一陣神風,把父王手中金廂白玉圭,攝回鍾南山去了,至今父王還思慕他。因不見他,遂無心賞玩,把花園緊閉了,已三年矣,你是如何得知這辛密事情。”

行者聞言,哂笑不絕。太子再問不答,只是哂笑。太子怒道:“這廝當言不言,如何這等哂笑?”悟空又道:“我問你,你現在信了我沒有?”太子見他言語有因,半信半疑,悟空說道:“這只是那過去的事情,我還知道那未來之事呢,你可否要聽?”太子聽了,眉頭一皺,想起了什麼,舉言又止,回身將袍袖一展,教軍士且退,那太子身邊的校尉急傳令,將一千人馬,片刻間都撤出門外。

此時禪堂外再無閒人,只剩下了那唐僧師徒與太子五人,悟空坐在上面,唐僧坐在後邊,太子站在悟空面前,看看左右沒有了他人,悄聲問道:“立帝貨,我如今便算是信了你,但你可知,我何時能夠登上皇位,執掌乾坤嗎?”原來這太子,自從那老國王當上了皇帝,便是太子,如今已經有三十幾歲,早就望眼欲穿,等待不急,前幾年還看著那國王身體漸老,自己有了盼頭,可是這三年來,那國王忽又變得生龍活虎,神采奕奕,若是這般下來,恐怕那老國王未死,自己就先死了,太子豈能不急,這便是太子第一樁心事,不過那父子人倫乃是天地常理,太子總不能與旁人說自己盼著自己的老子早死吧,只是如今看看悟空厲害,故此才有了這一問。

太子這一問,卻是問倒了悟空,因為悟空只是知道國王與妖怪之事,哪裡知道其他,不過這時候若是露怯,那接下去再說什麼,就算是拿出來白玉圭,太子也決然不會信了,於是悟空暗中思量,自己既然來到這裡除妖,想那妖怪也沒有多少本領,多則三五日,少則這兩天,便能把妖怪除去,既然把妖怪除了,自然就是太子繼位,若這樣說的話,太子的這一個問題道也不算太難,於是悟空裝模作樣的掐算了一下,笑道:“如此說來,卻要恭喜殿下了,殿下登基,只在這兩日之內。”

太子聽了,初時驚喜,後面卻面露疑色,因為哪怕孫悟空說出個一兩年來,太子都要信了,可是若說只在這幾天之中,太子卻是不敢相信的,問道:“你這立帝貨,不會是哄我開心吧,我父王現在身體安康,哪裡能在兩三天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悟空正色說道:“殿下,你還不知道呢,如今的那個國王,已經不是你是父王了,你的父王三年前已經被妖怪推下深井,化作亡魂去了。”太子大驚道:“你休的胡言亂語,我父王這三年裡每日上朝,日日得見,怎麼會有假。”悟空問道:“那我問你,你父王與三年之前,可有什麼變化。”

太子本來不信悟空的話,但是被悟空一說,卻也發現了一些蹊蹺,說道:“你這一說,我倒是有些奇怪了,自從那全真走了之後,我父王像突然改了脾氣一般,拆了全國的道觀,興建了一十八座大廟,還叫全國上下誠心禮佛,就連我,每日裡也要抄兩卷經文才行。”

悟空問道:“可還有其他不同?”太子想了想,說道:“還有一點也頗有蹊蹺,之前父王仁政愛民,勤於朝政最恨那貪官汙吏,一有發現,立斬不赦,可是三年之前,父王卻變得極少過問朝政,有什麼朝堂弊病,也從來不管,使得這些年朝裡奸臣弄權,貪官無數,朝政腐敗。”悟空問道:“似這般,這天下難道還能坐的安穩嗎?”太子答道:“這便是第三件奇怪之事,這三年裡,但凡有人上報了饑荒,乾旱,水澇,我父王看了,只一夜間,那災情便能緩解,所以哪怕有貪官汙吏,各地百姓也能吃飽穿暖,故此不曾有人造反。”

悟空笑道:“有了這三樁怪事,殿下難道還不信我?”太子道:“事關重大,這三件事只是我的推測,不足為信,你若是沒有真憑實據,還是莫要說這些危言聳聽之語了。”悟空笑道:“證據我也有一個,這便是我的第三件寶貝,只是恐你不識。”說完,叫唐僧把那藏了白玉圭的紅匣子遞與太子。

太子不知木匣內是何物,接過開啟,見了那白玉圭驚道:“你何時找到了我家的寶貝,如今又拿來給我!”悟空道:“因我師父夜讀經卷,至三更時分得一夢,夢見你父王來此哭拜,說他被那全真欺害,推在御花園八角琉璃井內,全真變作他的模樣,滿朝官不能知,再禁你入宮,關了花園,怕漏了訊息。你父王如今劫難已滿,特來請我降魔,故此我把你引到寺裡,見師父,訴此衷腸,句句是實,你既然認得白玉圭,信不信便由你分辨,若是信了,我替你進城拿妖,若是不信,我們賠了你的文殊金身,自向西去,再不多管你的事情?”

那太子聽了,莫說孫悟空的話還有幾分道理,便是胡編亂說,也能叫太子起了三分意動,畢竟若是孫悟空所說是真,一旦除去了那老國王,太子便可以繼位登基,繼承大寶,如此誘惑,叫太子如何能夠忍受的住。若是放在平常,太子尚要想一想那孫悟空所說若是假的,自己這弒父篡位的後果,可那太子看了孫悟空師徒的手段之後,便再沒有了顧忌,心中只有了片刻的猶豫,便下了決定,若是孫悟空說的是真的倒還罷了,若孫悟空說的是假的,自己也要把他做成真的,有了白玉圭在手,那滿朝文武,看誰還敢不聽自己號令。

注意已定,那太子急忙對唐僧跪拜道:“聖僧當真有那通天的法力,如此一說,如今那國王,當真是那妖怪變得,還望聖僧慈悲,施展手段,降了妖怪,為我父王報仇。”孫悟空雖然火眼金睛,卻也不知道那人心險惡,以為是自己說服的太子,當時喜道:“這是自然,這是自然,有我老孫在此,包叫那妖怪手到擒來。”

太子說道:“既然如此,還要我做些什麼?”悟空想了想道:“除妖之事殿下不必擔心,只是請殿下駕回本國,將此事報與國母娘娘一聲,妖怪好除,莫叫文武把我們當成罪人便好。”那太子回心道:“正是。我這就問我母親去。”如今皇位就在眼前,太子哪裡還等的了什麼,跳起身,籠了玉圭就走。悟空一下扯住太子道:“你這些人馬都回,卻不走漏消息,驚動了妖怪,我哪裡還能抓他,但要你單人獨馬進城,不可揚名賣弄,莫入正陽門,須從後宰門進去。到宮中見你母親,切休高聲大氣,須是悄語低言。恐那怪神通廣大,若是走了訊息,你娘兒們性命俱難保也。”太子謹遵教命,出山門吩咐自己將官:“你們在此札營,守住廟門,不叫人出,也不叫人入,我有一事,待我去了就來一同進城。”這一營人馬盡是太子嫡系,哪裡會有不從,當即便守住寺廟前後,紮營下來。

太子吩咐已畢,剛要翻身上馬,趕回都城,就在此時,卻見那西邊奔來了一哨人馬,大約要有幾千人,一路上煙塵滾滾,聲勢浩大,看旗號,竟然是那守衛都城的御林軍。太子大驚,以為自己剛與那唐僧定下了謀反的計策,國王便在宮中知道,派出了兵馬捉拿自己,頓時手腳冰涼,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才好。

虧了那御林軍趕到寺前,卻看見了太子的旗號,為首的左衛將軍急忙下馬施禮,太子這才知道不是來捉拿自己,驅馬上前問道:“將軍因何帶兵到此,將我的人馬圍了,莫非有造反之意不成?”唬得那將軍急忙施禮,說道:“殿下會意錯了,並非如此,昨夜間這裡有小和尚跑去都城,稱這裡來了一夥妖僧,打了金剛,破了天王,碎了菩薩,請求我等派兵捉拿,大將軍聞聽大怒,叫我領三千人馬前來捉拿,我等得了將令,這才點出御林軍,趕奔這文殊院,不期殿下已然到此,驚了殿下,還望殿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