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決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六章 決斷

卻說老漢帶著唐僧師徒來到莊舍,看了那滿地的屍體,當真的是叫悟空啞口無言,百口難辯,那八戒沙僧也確認是悟空做下此事,三人看著唐僧,此時又證據確鑿,由不得唐僧替悟空說話,唐僧只能看向悟空,不知道該如何開口,那悟空看見唐僧也看自己,叫道:“師父,難道連你也覺得這些人是我殺的不成,平日裡我跟隨你,你雖然經常刁難與我,可是你卻是一個睿智之人,在大事之上一向清楚,難道這一次你也和他們一般見識不成?”唐僧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時候那八戒又過來鼓譟:“師父,如今這已經是成了鐵案,你莫要看猴子可憐,便信了他。”唐僧本就心緒雜亂,被八戒一吵,更加煩躁,說道:“你們都先下去,我與悟空單獨說幾句話。”老者聽見,大叫道:“和尚,我還以為你是個好人,誰知道你也是個姑息奸之人,我看錯了你,看錯了你,你定然是要把我等支開,與這兇僧串通一氣,狼狽為奸,找理由為他開脫,若是如此,我與你們兩人一齊拼命了吧。”唐僧道:“老丈且先讓開一下,我這徒弟有些性急,我需慢慢的問他一問,才能問的真切。”老者道:“和尚,這遍地的屍體躺在這裡,還需問他什麼,你分明就是想要包庇於他,莫想要把我支開,你想要跟他說些什麼,我也要聽上一聽。”唐僧道:“此乃是我師徒之語,恐不便叫叫老丈聽見,老丈放心,若是這猴子當真的敢殺傷如此多的人命,我定然不能輕饒了他,便是到了佛祖那裡,我不能叫他成佛。”老者道:“成不成佛關我什麼事情,我只看見他殺了我的兒子,你這師父若是不管,我便抓了他起報官,絕不能叫你們串通起來,誣賴了我兒的性命。”八戒這時候也上來道:“師父啊,如今猴子殺人的時候少殺了一個,留下了這老頭,叫人家找上了門來,既然人家找來,你便是給猴子出個什麼主意也不管用,白白給人家口辭。”

唐僧聽了,狠狠的瞪了八戒一眼,縮了一縮腦袋,卻是不肯後退,那老者更是死死的抓住了唐僧的衣服,半點也不鬆手。這時候便到了唐僧抉擇的時候,唐僧是像那天庭的玉皇大帝一般,委屈妥協,順著老者及其八戒沙僧的意思,斥責悟空,懲罰於他,還是堅持自己心中所想,最起碼,要和悟空單獨談上一談,不過這樣一來,卻是會惹得老者及其八戒沙僧心中不喜,尤其是那老者,恐怕會連唐僧一起記恨在心。

唐僧閉眼沉思一會兒,這時候唐僧雖然沒有神通,卻也無形之中有一些威嚴,那老者以及八戒都不再出聲,看唐僧如何決斷,良久,唐僧睜開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的堅持,沉聲說道:“你們退下,讓我與悟空談上一談。”老者與八戒剛要說些什麼,唐僧把眼一瞪,喝道:“如今我便做主,莫要以為我手中沒有棍棒便是好欺負的,再不退下,休怪我不客氣。”

八戒沙僧是跟了唐僧許久的,從來沒有見過唐僧說這種狠話,不由得暗中心驚,退了下去,那老者看看只剩自己一人,旁邊又有悟空兇惡,也不由得膽寒,叫了一聲:“和尚你休要放跑了你的徒弟,若是跑了他,我拿你是問。”說完便也退到了一旁。

如今這裡只剩下唐僧與悟空二人,悟空看著唐僧,不知道唐僧要說什麼,其實唐僧現在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跟悟空說什麼,沉默了一會兒,唐僧還是決定從眼前之事說起,唐僧問道:“悟空,現在此處沒有別人,你實話跟我說,這些人是不是你殺的。”悟空冷笑道:“我既然說了不是,便不是,師父,連你也不信我嗎?”唐僧道:“不是我不信你,只是如今證據確鑿,人言可畏,你叫我能如何?”悟空冷笑道:“既然如此,你為何不念了禁箍咒把我禁住,然後交給他們發落。”唐僧道:“我自然是知道你不會坐下這等事情,故此才把他們趕走,找你暗中商議。”悟空笑道:“我沒有殺人,問心無愧,到了師父這裡,怎麼就變得偷偷摸摸。”唐僧漠然無語,悟空又道:“師父,我等修行之人,便是要秉承天地正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莫要因為其他人的干擾而錯失決斷,這才是修行之路,此乃修心之理,若是像師父這般猶猶豫豫,軟弱不決,怕就算是得了金身,也無有成就。”

唐僧本來雖然已經打定了主意,可每每想起那老者眼神,總有些猶豫,可聽了悟空這話,卻是下定了決心,不過唐僧此時卻還有一個問題,又問悟空道:“悟空,自從我在兩界山下救了你,你跟我也有些年頭了,我知道你跟我是為了去到西天,搏一個金身正果,不過這麼多時日下來,你可曾把我真正當過你的師父?”唐僧說完,看著悟空,誰知道那悟空想也沒想,直接說道:“沒有!”唐僧急忙問道:“為何沒有,難道是因為我半路刁難你,還是因為我手中有禁箍咒?”悟空笑道:“非也非也,你尚且未曾全然信我,你叫我如何把你當做師父。”

孫悟空這話,說的唐僧老臉一紅,也是啊,唐僧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天大的秘密不能跟他人訴說,你尚且未曾真心對人,哪裡能夠求得人家真心對你,唐僧長嘆一聲,對悟空說道:“既然如此,你便走吧,莫要再圖求什麼金身正果,回去花果山老老實實,只求一世快活便好。”悟空冷笑道:“你聽說我不認你,你便要趕我走了?”唐僧道:“不是我趕你,如今你我二人心有間隙,如何還能夠待在一起。”悟空道:“有何不能,你仍然是我的師父,我仍然是你的弟子,你去西天取你的佛經,我去西天得我的正果,我仍然替你降妖捉怪,我繼續叫你師父,有何不可。”唐僧道:“不是不可,這是為你好,如今你有大難臨頭,我故此才叫你快些離去,你乃是女媧補天五彩石所化,身上功德,萬年享受不盡,何必再為一個金身前來冒險。”悟空叫道:“你莫要一口一個為我好,若是真為我好,你為何不為我出聲,駁斥他們?”

唐僧聽了,知道自己藏著身世之密,沒有可能與孫悟空同心協力,只能道:“你若是還想保我西行,也有一法,若是你照我說的做來,便能繼續西行?”悟空問道:“你怎麼說?”唐僧道:“也沒有什麼,只是要你前去普陀山紫竹林,招觀音那裡躲上幾天,過個一年半載,你再回來,我仍然叫你徒弟,你也仍然叫我師父,你看如何?”悟空聽了,想了一想,現如今唐僧取經雖然走了一半多,可是按照如今了速度,一年半載唐僧實在是走不了多遠,自己便去了觀音那裡,也沒有什麼妨礙,何況現在悟空心頭正有不爽,正要找個清淨地方,於是孫悟空點頭,也不說話,跳在半空,化作一道白光走了。

旁邊的八戒看到唐僧放走了悟空,急忙過來埋怨道:“師父,你怎麼把猴子放走了,他走了,小心老丈拿你去問官。”那老者也看見了悟空飛走,雖然心中害怕,可既然悟空走了,老者也不怕了,跑上來指著唐僧的鼻子罵道:“你這和尚,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放跑了那兇手,你休要走,看我拿你去見官,與我兒子償命。”如今唐僧既然心中下定了主意,便不會再改,此事和悟空沒有關係,那麼人家悟空便沒有罪責,這老者雖是可憐,但是卻怪不到悟空,若是要怪,便是怪自己路過了此地,若是怪,也只能怪觀音把真假悟空的磨難安排在了這裡。

如今這老者死死纏住唐僧不放,唐僧也沒有辦法,只能暗道之後為你兒報仇,掙脫了老者之手,轉身上了青牛,兩腿一夾青牛,叫一聲:“青牛快走。”那青牛問道:“你當真要把這老者扔在這裡,自己獨去?”唐僧反問道:“你乃是人教坐騎,難道你要沾染這一場因果不成?”青牛聽了,搖了搖頭,看見老者發了瘋的追來,使了一個神通,縮尺成寸,轉眼間不見了蹤影,那老者看見唐僧沒了,已然發狂,轉身奔向八戒沙僧,八戒沙僧看見,也不願惹這麻煩,轉身跑了出來,那老者追之不到,又勞累一夜,更悲傷過度,頓時一口鮮血噴出,倒在地上,絕氣身亡。

再說那悟空跳在半空,欲待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笑我出乎爾反乎爾,不是個大丈夫之器;欲待要投奔天宮,又恐天宮內不容久住;欲待要投海島,卻又羞見那三島諸仙;欲待要奔龍宮,又不伏氣求告龍王,忽然那唐僧叫自己去普陀山,忽然省悟道:“這倒也是個辦法,這唐僧叫我去,我便向普陀崖告訴觀音菩薩去來。”

好大聖,撥回筋斗,那消一個時辰,早至南洋大海,住下祥光,直至落伽山上,撞入紫竹林中,忽見龍女迎面作禮道:“大聖何往?”悟空道:“要見菩薩。”龍女即引行者至潮音洞口,只見白鸚哥飛來飛去,知是菩薩呼喚,龍女遂向前引導,至觀音寶蓮臺下,悟空遠遠望見菩薩,不敢無禮,倒身下拜,頓時委屈反上心頭,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大哭。菩薩教龍女扶起道:“悟空,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悟空聞言垂淚再拜道:“當年弟子在花果山為妖,哪曾受人氣來?可自蒙菩薩解脫天災,秉教沙門,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我弟子捨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裡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只指望歸真正果,洗業除邪,怎知那長老背義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緣,更不察皂白之苦!”觀音道:“且說那皂白原因來我聽。”悟空即將那打殺草寇前後始終,細陳了一遍。卻說唐僧也不辨是非,也斥責於他,故此特來告訴菩薩。菩薩道:“唐僧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傷性命。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死許多草寇!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但祛退散,自然救了你師父,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

悟空噙淚叩頭道:“縱是弟子不善,可是那賊寇卻當真不是我所殺,可是那眾人不依不饒,圍攻於我,叫我如何還能呆在唐僧身邊,萬望菩薩舍大慈悲,將《松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罷!”菩薩笑道:“《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甚麼《松箍兒咒》。”悟空道:“既如此,我告辭菩薩去也。”菩薩道:“你辭我往那裡去?”悟空道:“我上西天,拜告如來,求念《松箍兒咒》去也。”菩薩道:“你且住,我與你看看祥晦如何。”悟空道:“不消看,只這樣不祥也了。”菩薩道:“我不看你,看唐僧的祥晦。”

好菩薩,端坐蓮臺,運心三界,慧眼遙觀,遍周宇宙,霎時間開口道:“悟空,你那師父頃刻之際,就有傷身之難,不久便來尋你。你只在此處,待我與唐僧說,教他還同你去取經,了成正果。”孫大聖無奈,只得皈依,不敢造次,自己侍立於寶蓮臺下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