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西遊小記之臥底唐僧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六章 藥到病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六章 藥到病除

那孫悟空拍著胸脯說能夠醫治國王的疾病,原來是打了青牛的主意,其實莫說青牛這樣祖師級別的人物,就算是那剛飛昇的仙人,也已經是褪去凡軀,渾身上下盡是精氣,一滴血,一抹汗,對於凡人來說都是求之不得,世間至寶,孫悟空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他這是心中突發奇想,要青牛的一泡尿,一來叫青牛難堪,二來也暗中羞辱那國王,可是孫悟空這一次卻是打錯了算盤,那青牛多麼精明,哪裡能、夠看不穿悟空道計策,可是青牛還是老老實實的給了悟空一泡尿,為何,原來這救治一國之主乃是天大的功德,孫悟空卻是不自知,白白的送到了青牛的手裡,青牛可不會放過,這才幫了悟空一次。

那悟空不知道自己的功德白送了青牛多一半,還在安心睡覺,等到醒來,早是天曉,卻說那國王耽病設朝,請唐僧見了,即命眾官快往會同館參拜神僧孫長老取藥去。多官又隨至館中,如上朝一般對悟空拜伏於地道:“我王特命臣等拜領妙劑。”

悟空又如昨日一般高坐於上,如猴王一般,八戒沙僧站裡兩旁,悟空看人來了,即叫八戒取盒兒,揭開蓋子,遞與多官。多官啟問:“此藥何名?好見王回話。”悟空暗叫不好,原來昨日裡悟空心中只想著玩笑,卻忘了給自己的丹藥起一個名字,急切之間看那藥丸烏黑發亮,隨口道:“此名‘烏金丹’。”八戒二人聽了,暗中作笑道:“鍋灰拌的,怎麼不是烏金!”多官又問道:“用何引子?”悟空又隨口胡謅道:“藥引兒兩般都下得。有一般易取者,乃六物煎湯送下。”多官問:“是何六物?”悟空道:“半空飛的老鴉屁,緊水負的鯉魚尿,王母娘娘搽臉粉,老君爐裡煉丹灰,玉皇戴破的頭巾要三塊,還要五根困龍鬚:六物煎湯送此藥,你王憂病等時除。”多官聞言道:“此物乃世間所無者。請問那一般引子是何?”悟空道:“用無根水送下。”眾官笑道:“這個易取。”悟空道:“怎見得易取?”多官道:“我這裡人家俗論:若用無根水,將一個碗盞,到井邊,或河下,舀了水,急轉步,更不落地,亦不回頭,到家與病人吃藥,便是。”悟空道:“井中河內之水,俱是有根的。我這無根水,非此之論,乃是天上落下者,不沾地就吃,才叫做‘無根水’。”多官又道:“這也容易。等到天陰下雨時,再吃藥便罷了。”遂拜謝了悟空,將藥持回獻上。

國王見眾官回來,大喜,即命近侍把丹藥接上來,看了那丹藥烏黑,不由得問道:“此是甚麼丸子?”多官道:“神僧說是‘烏金丹’,用無根水送下。”國王便教宮人取無根水。眾官道:“神僧說,無根水不是井河中者,乃是天上落下不沾地的才是。”國王即喚當駕官傳旨,教請法官求雨,眾官遵依出榜不題。

卻說悟空在會同館廳上,叫豬八戒道:“適間允他天落之水,才可用藥,此時急忙,怎麼得個雨水?我看這王,倒也是個大賢大德之君,我與你助他些兒雨下藥,如何?”八戒道:“怎麼樣助?”悟空道:“你在我左邊立下,做個輔星。”又叫沙僧,“你在我右邊立下,做個弼宿。等老孫助他些無根水兒。”好大聖,步了罡袂,念聲咒語。早見那正東上,一朵烏雲,漸近於頭頂上。叫道:“大聖,東海龍王敖廣來見。”悟空叫道:“無事不敢捻煩,請你來助些無根水與國王下藥。”龍王道:“大聖呼喚時,不曾說用水,小龍隻身來了,不曾帶得雨器,亦未有風雲雷電,怎生降雨?”悟空道:“如今用不著風雲雷電,亦不須多雨,只要些須引藥之水便了。”龍王道:“既如此,待我打兩個噴涕,吐些涎津溢,與他吃藥罷。”悟空大喜道:“最好,最好!不必遲疑,趁早行事。”

那老龍也欲分一分這一場功德,在空中漸漸低下烏雲,直至皇宮之上,隱身潛象,一聲咳嗽,變作雷聲,一口津唾,化作甘霖,再看那天上便下起來銀絲細雨,直下的,枯木逢春,萬象更新。那滿朝官看了齊聲喝采道:“我主萬千之喜!天公降下甘雨來也!”國王也是歡喜,即傳旨,教:“取器皿盛著。不拘宮內外及官大小,都要等貯仙水,拯救寡人。”

誰不想藉此機會討好一下國王,你看那文武多官並三宮六院妃嬪與三千綵女,八百嬌娥,一個個擎杯託盞,舉碗持盤,等接甘雨。那老龍在半空,運化津涎,不離了王宮前後,將有一個時辰,哪怕細雨濛濛,也足夠叫那國王受用,龍王看見功成,辭了大聖徑回東海不提。眾臣將杯盂碗盞收來,也有等著一點兩點者,也有等著三點五點者,也有一點不曾等著者,共合一處,約有三盞之多,總獻至御案,真個是異香滿襲金鑾殿,叫人聞上一聞也通體舒暢,百病全消!

那國王來了精神,將著“烏金丹”並甘雨至宮中,先吞了一丸,吃了一盞甘雨;再吞了一丸,又飲了一盞甘雨;三次,三丸俱吞了,三盞甘雨俱送下。不多時,腹中作響,如轆轤之聲不絕;即取淨桶,連行了三五次;服了些米飲,倒在龍床之上。有兩個妃子,將淨桶撿看,說不盡那穢汙痰涎,內有糯米飯塊一團。妃子近龍床前來報:“病根都行下來也!”國王聞此言,甚喜,又進一次米飯。少頃,漸覺心胸寬泰,氣血調和,就精神抖擻,腳力強健。下了龍床,穿上朝服,即登寶殿,見了唐僧,輒倒身下拜。那長老忙忙還禮。拜畢,以御手攙著,便教閣下:“快具簡帖,帖上寫朕‘再拜頓首’字樣,差官奉請法師高徒三位。一壁廂大開東閣,光祿寺排宴酬謝。”多官領旨,具簡的具簡,排宴的排宴,正是國家有倒山之力,霎時俱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卻說八戒見有官投簡,喜不自勝道:“哥啊,果是好妙藥!今來酬謝,乃兄長之功。”沙僧道:“二哥說那裡話!常言道:‘一人有福,帶挈一屋。’我們在此合藥,俱是有功之人,我等只管受用去,再休多話。”你看他弟兄們俱歡歡喜喜,徑入朝來。眾官得了國王吩咐,不敢怠慢,早出皇城接引,簇擁著悟空三人上了東閣,早見唐僧、國王、閣老,已都在那裡安排筵宴哩。這悟空與八戒、沙僧,對師父唱了個喏,隨後眾官都至。只見那上面有四張素桌面,都是吃一看十的筵席;前面有一張葷桌面,也是吃一看十的珍饈,左右有四五百張單桌面,上面都是珍饈美味,珍奇食品。

那國王拉著唐僧並排坐下,御手擎杯,先與唐僧道:“聖僧,寡人先敬你一杯。”酒乃是通天教主給唐僧下的禁令,唐僧哪裡敢喝,急忙推辭道:“貧僧不會飲酒。”國王道:“素酒,法師飲此一杯,何如?”唐僧道:“酒乃僧家第戒。”國王道:“在我國,和尚卻是可以飲素酒的,聖僧不如入鄉隨俗,吃一杯吧。”唐僧還是搖頭,國王有些尷尬道:“法師戒飲,卻以何物為敬?”唐僧道:“我不飲酒,不過三個徒弟還能喝上幾杯,頑徒三眾代飲罷。”國王卻才歡喜,轉金卮,遞與悟空,悟空此時候扮演的乃是世外高人的形象,接了酒,對眾禮畢,吃了一杯,國王見他吃得爽利,又奉一杯,悟空不辭,又吃了。國王笑道:“吃個三寶鍾兒。”悟空不辭,又吃了。國王又叫斟上,“吃個四季杯兒。”

原來那國王病好了,便有了些心氣,心想我朱紫國也是西方大國,怎麼我國之中就沒有人能夠醫治我的病症,偏偏要這外國來的和尚搶了這個風頭,這樣一來,豈不是顯得我朱紫國不比他的大唐嗎,而且自己敬酒唐僧,想著朱紫國中莫說是和尚,就算是只雞,自己敬的酒他也要喝下去,可是這唐僧竟然當眾拒絕,叫自己實在是難看。於是那國王心中不快,有心要給悟空一個難堪,想要叫把悟空灌倒,可是那國王哪裡知道孫悟空等人乃是金仙之軀,莫說是這等凡酒,就算是天庭的瓊漿玉液,孫悟空也能喝下去三五壇,這一兩杯豈放在悟空眼裡。

那國王越是敬酒,悟空喝的越是精神,反倒是叫那國王有些慌了,自己已經在醫術上輸給了人家,要是再在酒桌上輸給人家,豈不是太沒有面子,這時候卻是八戒給國王解了圍,原來那八戒在旁,見酒不到他,忍得他不住咽唾;又見那國王苦勸悟空,他就叫將起來道:“陛下,吃的藥也虧了我,那藥裡有……”這悟空聽說,恐怕呆子走了訊息,卻將手中酒遞與八戒。八戒接著就吃,卻不言語。國王問道:“神僧說藥裡有什麼?”悟空接過口來道:“我這兄弟,是這般口敞。但有個經驗的好方兒,他就要說與人,陛下早間吃藥,內有馬兜鈴。”國王問眾官道:“馬兜鈴是何品味?能醫何證?”時有太醫院官在旁道:“主公:兜鈴味苦寒無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氣最能除血蠱,補虛寧嗽又寬中。”國王笑道:“用得當,用得當!豬長老再飲一杯。”呆子亦不言語,卻也吃了個三寶鍾。國王又遞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卻俱敘坐。

飲宴多時,我國看悟空師徒只是吃酒,不談其他,不由得又暗暗焦急起來,心想這些和尚實在是無禮,只是治好了我的病症,怎麼不問問我的病根在哪裡,我若是主動問了他們,又顯得我國無能,可是若不問,我的大病不知幾時又要反覆,想了想,國王倒底的愛惜性命,於是又擎大爵,奉與悟空,悟空道:“陛下請坐。老孫依巡痛飲,決不敢推辭。”國王道:“神僧恩重如山,寡人酬謝不盡。好歹進此一巨觥,朕有話說。”行者道:“有甚話說了,老孫好飲。”國王客氣道:“寡人有數載憂疑病,被神僧一貼靈丹打通,所以就好了。”悟空笑道:“昨日老孫看了陛下,已知是憂疑之疾,但不知憂驚何事?”國王道:“古人雲:‘家醜不可外談。’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悟空道:“怎敢笑話,請說無妨。”

國王道:“神僧東來,不知經過幾個邦國?”悟空道:“經有五六處。”國王又問:“他國之後,不知是何稱呼。”悟空道:“國王之後,都稱為正宮、東宮、西宮。”國王道:“寡人不是這等稱呼:將正宮稱為金聖宮,東宮稱為玉聖宮,西宮稱為銀聖宮。現今只有銀、玉二後在宮。”悟空道:“金聖宮因何不在宮中?”國王滴淚道:“不在已三年矣。”悟空道:“向那廂去了?”國王道:“三年前,正值端陽之節,朕與嬪後都在御花園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飲菖蒲雄黃酒,看鬥龍舟。忽然一陣風至,半空中現出一個妖精,自稱賽太歲,說他在麒麟山獬豸洞居住,洞中少個夫人,訪得我金聖宮生得貌美姿嬌,要做個夫人,教朕快早送出。如若三聲不獻出來,就要先吃寡人,後吃眾臣,將滿城黎民,盡皆吃絕。那時節,朕卻憂國憂民,無奈,將金聖宮推出海榴亭外,被那妖響一聲攝將去了。寡人為此著了驚恐,把那粽子凝滯在內;況又晝夜憂思不息,所以成此苦疾三年。今得神僧靈丹服後,行了數次,盡是那三年前積滯之物,所以這會體健身輕,精神如舊。今日之命,皆是神僧所賜,豈但如泰山之重而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