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漫畫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5章 廣成雜誌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55章 廣成雜誌社

小池光秀沒有考慮太久,就答應了李朗。

對他來說,錢已經不是考慮的首要問題了,喜不喜歡才最重要。

死亡筆記給他帶來的收入不少,漫畫完結後,李朗發了不少獎金,雖然無法大富大貴,但將獎金存起來做一些理財,這輩子也能衣食無憂了。

他最大的消費就是漫畫,對物質生活反倒不太在意。

《深夜食堂》和《神奇寶貝》兩部漫畫開始正式創作。

李朗工作室再次恢復了活力。

甚至人手有些不夠用了。

因為除了這兩本漫畫,一拳超人也還在創作中。

馬華也借用了工作室的兩名助手。

馬華的漫畫在《週刊少年CHAMPION》雜誌投稿,經過幾次修改,已經可以連載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馬華對這部漫畫抱著極大的期望,已經開始幻想漫畫成功後的生活了。

……

半個月的時間一晃而過。

這段時間佐藤一夫忙的腳不沾地,一邊在處理離職的事,一邊在尋找適合收購的雜誌社。

就像他之前預估的那樣,新總編松永哲平並沒有對他進行挽留,破天荒的對他露出了笑臉。

離職的事也是一路開綠燈,不到個半月就辦好了。

佐藤一夫離開《週刊少年Magazine》雜誌社,有些不捨,有些迷茫,但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了收購雜誌社的事情上。

一家雜誌社涉及到多個部門,包括編輯部、廣告部、發行部,中型雜誌社還設立有市場部、財務部、行政部。

大型雜誌社受新媒體的影響,還會設立有新媒體部、網絡部等。

每個雜誌社的業務側重點不同,資產配重也不同。

佐藤一夫現在的任務,就是從眾多準備出售的雜誌社中找到最適合收購的雜誌社。

……

李朗這段時間也沒閒著,也在籌備投資雜誌社的前期準備。

首先,他在美利堅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空殼)。

他個人持股百分之九十七,傑克持股百分之三。

同時,他在東京也請了一名專業律師,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他個人持股百分之九十七,佐藤一夫持股百分之三。

之後,這兩家公司會共同出資收購雜誌社,按照出資比例不同,佔股比例也有差異。

經過了一番比對,佐藤一夫挑了兩家價效比較高的雜誌社。

這兩家雜誌社都是以漫畫業務為主,而且公司地點都在東京。

佐藤一夫跟兩家雜誌社接觸一番,大致瞭解了兩家雜誌社的意向。

……

橫川大廈。

李朗工作室。

佐藤一夫帶著收購雜誌社的資料再次拜訪李朗工作室,但這次的身份和意義卻不同了。

佐藤一夫已經從《週刊少年Magazine》雜誌離職,工作室有不少人聽說了這個訊息。

佐藤一夫這時候來工作室就顯得意義不同了。

“咚咚……”

佐藤一夫推門走了進去,笑道,“社長,我是來向您匯報工作的。”

佐藤一夫的這句社長或許有拍馬屁的嫌疑,但也說明他進入了工作狀態。

從這點看,李朗還是很高興的。

“佐藤桑,請坐。”

江戶柚木走進來給兩人端上茶水,“請慢用。”

作為李朗的助理,江戶柚木知道李朗籌備收購雜誌社的事,也知道佐藤一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依舊對他保持著足夠的尊重。

“社長,這是我收集的兩家價效比較高雜誌社的資料,請您過目。”佐藤一夫遞過來兩個資料夾。

“好的。”

李朗開啟其中一個資料夾,資料外皮上寫著廣成雜誌社,下面還有雜誌社的簡介。

雜誌社成立於1986年,創始人叫騰衝太郎。

雜誌最初以成人漫畫為主,後來雜誌社規模擴大後,逐漸向青少年漫畫轉型。

週刊。

最近幾年,因為漫畫市場不景氣,連年虧損,這才有了轉讓的想法。

這家雜誌社位於品川區。

李朗看完廣成雜誌社的情況,又開啟了另一個資料夾。

聽風雜誌社。

雜誌成立於1957年,距今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

雜誌最初以時尚雜志為主,後來也做過少兒雜誌,二十年前才轉型為青少年刊物。

週刊。

雜誌社的社長年紀大了,自己無法在經營雜誌社,準備將雜誌社轉讓。

雜誌社地址目黑區。

雜誌行業的事情,李朗也不是很懂,但已經到了收購雜誌社的關鍵時刻,李朗不可能往後縮。

他現在也在惡補雜誌行業的相關知識。

“他們的報價是多少?”

“兩家雜誌社都是二十億日元左右。”

佐藤一夫又從公文包裡拿出兩本書,遞過去,“社長,這是兩個雜誌社發行的週刊,請過目。”

李朗接過來之後,發現雜誌比較薄,差不多兩本雜誌加起來和《週刊少年Magazine》雜誌的厚度差不多。

李朗翻了一下目錄,發現兩本雜誌都只有十本連載漫畫。

“售價多少?”

“10日元。”

這個價格並不高,在日本相當於一瓶可樂的價格,這也是日漫行業發達的另外一個原因。

大家喜歡看,也買得起。

“佐藤桑,從專業的角度看,這兩家雜誌社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廣成雜誌社成立的比較晚,也更加現代化,雜誌社包括編輯部、廣告部、發行部、市場部、財務部、行政部,人事部,已經具備了一家中型雜誌社的結構。

只要有好的作品,有合適的運營者,雜誌社很快就能走上正軌,恢復盈利。”

佐藤一夫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喉嚨,繼續說,“聽風雜誌社成立的時間比較長,口碑不錯,知名度也要更大一些,有一些固定的讀者粉絲。

缺點也很明顯,這是一家家族史的企業,現任社長柴崎三木有三個子女,其長子和女兒都在雜誌社工作。

兩個人都有接手雜誌社的想法,為此也明爭暗鬥了一段時間,這並不是什麼秘密。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柴崎三木不打算將雜誌社傳給子女,而是準備將雜誌社賣掉。”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李朗想了想說道,“這樣,你約一下兩家雜誌社的社長,我想親自跟他們談談。”

“我知道了,我這就去聯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