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五章本鋼通勤車(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九十五章本鋼通勤車(5)

(推薦票好少啊,求一下吧,求推薦,求收藏,求正版閱讀,求打賞)

事情第三天,南墳這邊分局就接到了上面的命令,針對學校周圍的混混扎堆情況進行了整治。

雖然校警的事暫時還沒落實,但每天早中晚上下學時間都會有派出所的警察守在學校前後門,一時間各個學校裡風氣大正,學生們也不再是提心吊膽的上下學了,說話聲音都大了許多,笑容也多了。

公安處那邊也接到了配合的命令,相關廠礦保衛科要配合當地派出所,保障學校的教學環境及學生的人身安全。

老宋看到這個通知的時候連抽了幾根煙,發了半天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二哥還特意為此和苗叔叔帶人回了南墳一趟,確認了張興明沒啥事之後,帶著幾臺車和人把南墳這邊所有混混的地方掃了一遍,把張興明的照片散出去一堆,這事可把他倆都嚇了一大跳。

於是經過孟憲斌事件以後,張興明在整個南墳這邊的混子圈裡聲名大燥,一時無兩,無論是天天圍著學校邊的小混子,還是天天堵在檯球社門口的混子,還是開著錄相廳舞廳的大混子,都知道有這麼一號是惹也不能惹的。

張興明對二哥和苗叔叔的小題大做無可奈何,也就不管他們,只是建議二哥把南墳這邊的混子挑名聲好點的帶走。

其實所謂混混,無非就是一些無業遊民,沒有工作沒事做沒有錢花,這時候的人都是能吃苦的,給他一條路誰還願意混哪。

沒幾天混混圈裡又是一陣熱鬧,孫二哥牛逼了沒忘記老鄉啊,一大批混混消失在南墳的街頭巷角,出去掙大錢去了。孫二哥一下子成了圈子裡的仗義大哥,有以前認識的在別人面前說起來都牛逼哄哄的。

這一切都和張興明沒啥關係,他終於可以老老實實上學了。

上一世,張興明是小學三年級入的隊,中國少年先鋒隊,標誌就是扎在脖子上的紅旗一角。

在80年代末以前,入隊還是很神聖的事情,每年每個班都只有幾個名額,不只是學習好就行,平時表現也得好。

入隊有很莊重的儀式,一幅紅色的隊旗平鋪在牆上,老師(少先隊大隊長)站在前面,入隊的小朋友面對紅旗排好隊,舉著右手小拳頭,繃著小臉跟著老師宣讀時刻準備著的誓言。

每天將紅領巾洗的乾乾淨淨,每天對著鏡子端正的扎在脖子上,這是孩子心裡很神聖的事情。

90年代以後,好像上了小學就發紅領巾了,變成校服的搭件了,每個學生都是少先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九月底,張興明接到老師通知,於27號早5點在趙家小火車站集合,去本鋼教育處開會。

本溪在這一時期的汙染是很嚴重的,大部分時間空氣裡都瀰漫著嗆人的煤煙味。

本鋼下面有一百好幾十個不同的分廠,各個廠的大煙囪每天不停的向天空排出黑的白的紅的紫的亂七八糟色的濃煙,這一時期整個本溪最高的建築全是煙囪,整個城市連空氣都帶著紅或黃色的光暈。

(本書的封面用的是一九七七年本鋼的照片,亮點就是那幾十根大煙囪,可以看看,想像一下)

這時候的本溪,滿城都是灰塵暴土髒兮兮的,各種落塵使整個城市的衛生環境都極差,是地球上衛星看不到的城市,這個稱號一直持續到2000年以後, 2002年在省裡的嚴厲要求下才得到治理。

九月底天亮的還有點早,五點鐘已經能看清人臉了,天氣已經變涼,早中晚溫差很大。

張興明從家裡走到趙家小火車站的時候,同學老師已經來的差不多了,女生都圍著圍脖,穿著厚衣服,男生也穿上了長袖,領隊是校團委富老師,三個年級一共有十幾個學生參加。

車站邊上就是住宅區的鍋爐房,這時候的鍋爐房不只是冬天供暖,還要負責供水,居民區的涼水和廠區的冷熱水,還有澡堂子用水。

五點鐘鍋爐房已經開始工作了,噼裡乓啷的各種聲音,粗壯高大的煙囪冒著熊熊白煙,沒有風的時候,煙柱筆直向上,能衝到幾百米高,風一吹,煙柱就向下壓過來覆蓋好大一片,人像騰雲駕霧一樣,在煙裡忽隱忽現,就是有點嗆。

富老師清點人數,接著大家到站臺上,小火車早晚上下班時間十幾分鍾就有一趟,磨電的機車頭上頂著一個巨大的刷著紅漆的磨電架,拉著四五節綠皮車廂。

工人和老師坐小火車是不花錢的,廠裡學校裡都給發票。

上車坐下來,這時候車上還沒開始燒暖氣,車上有點冷,比外面空氣冷,大家坐在一起發抖。像上一世一樣,挨著張興明坐著的是校長的女兒周天英,她和張興明一屆,在二班。

小火車開到南墳站,大家跟著老師下車。

這時候南墳車站這裡還沒有天橋,要順著十幾條火車道橫穿過去,大概有個百多米,就是鐵路的南墳站了,幾臺蒸氣機車停在鐵路上,呼哧呼哧的冒著白煙。

南墳火車站這時候還是個開放式的站,老師安排初三的男學生繞到站前面去買火車票,其餘的人就直接在站臺上等。

要到88年的夏天,一位在南墳這裡出生長大後來被遣反的RB商人捐了幾十萬日元,給車站這裡建了一座天橋,人就不用冒險在鐵道上橫穿了,車站也順勢修成了封閉式。

不一會,檢了票從進站口進來的初三男生也跑過來,把車票交給富老師,老師領著大家上了火車,因為來的早,還有不少座位,老師安排大家坐下來,車廂裡很吵,人走在木地板上噼裡撲稜的咚咚響。

這是本鋼的內部通勤火車,每天早晚對開兩趟,通勤的工人和教師都不用花錢,有通勤證。

隨著機車一聲悶吼,一股白煙沖天而起,車慢慢的駛出站臺,開始加速,這時車上的人就多了,許多沒有座位的,擠著站在一起,車廂裡抽菸的抽菸,打撲克的打撲克,吵雜的說話聲,不時夾著幾聲大笑,列車員也都是本鋼職工,挽著袖子和熟悉的人站在一起說笑著。

這時代的火車速度很慢,每小時60到80公里。

90年代後期內燃機車頭漸漸代替了蒸汽機車,火車速度就快起來了,也逐漸看不到這種冒著白煙喘著粗氣的老家夥了,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話說總覺得蒸汽車頭比後世的各種先進車頭酷多了,有鋼鐵怪獸的感覺。

六點半左右,火車到了本溪站,張興明和同學一起,跟著富老師下了火車,隨著人流過天橋出站,來到站前廣場上。

這時候的本溪火車站建築外型和京城火車站一模一樣,就是比京城站矮了一點,上面立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紅漆字。

廣場的四周都修著花圃,用鐵藝欄杆圍著,廣場上車和人都不多,這年代本來車也少,幾輛很有這個時代特色的麵包車停在廣場上。

這是往鄉下去的長途車,售票員在扯著嗓子喊人,邊上停著兩三輛轎車,一輛桑塔納,二輛SH。

“火連賽火連賽的。”

“大石橋啊,大石橋走啦。”

“歪頭山歪頭山有沒有,歪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