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章 兒童樂園(月票加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章 兒童樂園(月票加更)

張興明把和李局長商量的事前前後後彙報了一遍,最後說:“要想改變社會環境,首先是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感,讓他們對政府有信心,二是增加社會閒散人員的緊迫感,時刻提醒他伸手就要被打。三嘛,就是公安隊伍的內部整治了,治人先自治,改變從自我開始,我相信警務人員的改變,會帶動社會秩序的改變。”

叢書記很感興趣,說:“怎麼變?說說。”

張興明說:“服務意識。現在只是第一步,讓警察到老百姓生活裡去,這步成了,就是第二步,讓老百姓相信警察,而不是以前的怕。”

“就是你剛提的那個,有困難找警察?”

“對,要讓老百姓能夠從心裡相信這句話,有一天能有事就想到找警察,主動找警察,那就算成功了,叢伯伯到時候你看,社會環境那時候要是沒有徹底的改變,你拿我是問。”

叢書記點點頭,拿煙的手比了比:“接著說。”

“我準備從警員的著裝,配車,警械,福利等等外部條件開始,改變警員現有的工作面貌,從被動工作到積極工作,物資上的充足是會激發工作熱情的。然後就是思想引導,這個不能急,到時一點一點來。

我準備拿筆錢出來,成立一個基金,專門用於先進警員先進警站的獎勵,敢打敢拼立功的要獎,普普通通真正能為老百姓服務的更要獎,要讓他們知道,給老百姓提供幫助和服務跟立功一樣重要,一樣會受獎。”

……

從叢書記辦公室出來天都要黑了,叢書記把下午的會都取消了,和他嘮了整整半個下午,從警隊建設談到政府建設,從商業投資談到民生投資,這時候才不捨的將他放了出來。

張興明本來想和叢書記說一說鋼鐵的事情。

本溪鋼廠從1901年開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一直在中國甚至世界鐵礦業裡佔有重要一席,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鐵礦,世界上最大的採選,世界最大的尾礦湖,本鋼生產的生鐵一度被世界上稱為人參鐵。

從世界第一,到全國第一,再到全省第一,最後變成了設備陳舊精度過低的普通工廠。隨著時代的發展,本鋼輝煌不再,一步一步走下神壇。

為什麼?抽血太狠,大筆大筆的錢被拿走投向了南方沿海地區。可營養又跟不上,到2010年,部分裝置還是1945年以前小日本時代的,怎麼發展?

支援南方省份工業發展,一個車間一個廠的連人帶裝置往關內遷,鐵,銅,電力,涉及到了無數的家庭和巨大的裝置成本,連運輸都是本鋼承擔,結果呢?

比如邯丹鋼鐵最初就是南墳選礦廠的一選車間整遷過去的。

……

張興明心裡的想法是,要讓本鋼能生產出汽車用鋼來,大不了自己給弄點技術設備,這輩子,一定不能讓英雄獻血又流淚。

可是這會兒和叢書記說這些又沒用,因為這個時期本鋼還在輝煌期,還是直屬冶金部的企業,公司經理(書記)和市委書記平級,市裡省裡好多領導都是從本鋼公司經理(書記)的位置上走出去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嘆了口氣,縮著脖子緊了緊衣服,小北風嗚嗚的吹著,眯著眼睛晃了幾步,打了輛車回到培訓中心宿舍,富老師果然在等自己,見他回來了下樓來給他開了門,還用手幫他捂了捂被凍的冰涼的耳朵。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起來,周天英從外面探個腦袋進來看,見他回來了,高興的眯起了眼睛,跑進來幫他疊被。

照例請大夥吃早餐,然後大家七嘴八舌的商量去哪裡,今天有一天時間呢。

最後投票表決,大多數同學選擇去兒童樂園。

於是,大夥集體向兒童樂園走去。

本溪市兒童樂園是本鋼公司80年援建的專為兒童遊樂的大型戶外公園,一直到90年代末,是本溪唯一的一個兒童戶外遊玩的公園,承載了無數孩子的快樂記憶,也是當時本溪唯二的大型公園之一。

另一個是望溪公園,是集解放戰爭英雄紀念碑,公園,動物園為一體的山體公園,把一整座山圍起來,紀念碑豎在山頂,半山是風景區公園,山下是動物園,還有跑馬場,打靶場和球場。

當時本溪是工業重地裡的重地,仗打的很激烈,解放後直接歸中央直轄管理。

紀念碑上是朱老總親題的“光昭日月”四個大字,建築樣式和天安門前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模一樣。公園外有一條環繞公園的爬山公路,從永風那邊開始,地名依次叫做:曙光,英勇,前進,勝利。

本溪市中心通貫市區的公路叫解放路,與鐵路,太子河並行。

太子河是因秦統一六國時燕太子丹在此自殺而得名。

本溪到奉天,是全中國鐵路網最密集的地區,沒有之一,隨便從哪個鐵路售票廳上的鐵路路網圖都能看出來,鐵路遍及這片地區的每個山角溝叉,基本上都是日本人修的。

因為這裡叫本溪湖,這裡的煤和鐵在當時世界第一,因為這裡有金銀鉛鎂鋁釩,這裡上山刨個坑就是礦石,這裡產玻璃的成本很低,這裡產水泥的質量很高,這裡有東北很少見的粘土,燒出的白磚一百年不倒稜。

這裡是我的家鄉。

雖然現在她破落了,但我們仍然為她驕傲,因為她曾經在近四十年的時間裡,哺育了中國的三分之一。

……

兒童樂園建在市文化宮邊上,在現在看來相當簡陋,就是水泥搭個門洞,一側是賣票的屋子,一側是個弧形的造形,牆面上還有幾個不規則的孔洞,但在當時看起來是那麼新潮。

富老師買了票,一個人三毛錢。

領著大夥進入園內,進園一側是旱冰場,走到頭是戰爭紀念館,那裡有拆掉了武器和裝置的真戰鬥機和坦克,許多家在附近的孩子會爬進去玩或者照像。

不過這個時代的孩子普遍膽子小,大部分就站在外邊,或者輕輕用手摸摸。

紀念館折過去就是辦公區,這時候本溪文聯還在這裡辦公,主席是周熙高,副主席田連元。

中間主路穿過一段水泥搭的葡萄架通向一個小湖,湖邊上就是遊樂設施。

那時候的遊樂裝置真的可以叫一聲簡單,旋轉飛機,空中腳踏車,小火車,滑梯,蹺蹺板,用槳劃的鐵船,飛機就是最先進的了,就是把假飛機舉起來轉動,轉幾分鐘降下停止。

大家有的以前家裡帶著來過,有的是第一次,那時候的孩子進了公眾場所都有點發憷,都不太敢自己活動,大家東瞅西看,緊緊的跟著老師。

園裡大部分地方就是植物,花草以及水泥造型,那時候還覺得好好看,孩子在裡面鑽來鑽去的玩。

大夥走到了中心湖那裡,意見開始不統一了,有的想划船,有的想去踩空中腳踏車,有的要去滑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