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是很愉快(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不是很愉快(4)

叢書記說:“所以今天讓小張來,就是把事情說細,說清楚,讓咱們大家心裡有個底嘛。”

張興明說:“先說這個待業青年講習班,東北和南方比起來,資訊上相對要滯後一些,咱們本溪更是如此,老百姓的眼光全在廠子裡,廠子閉著眼睛等國家指標,政府站在一邊乾著急,這邊管不到企業,那邊理不了百姓,我說的沒錯吧?”

叢書記哈哈笑起來,張市長搖頭苦笑。

這時候國企處在最輝煌時期,級別高,待遇好,資源多,根本不當政府是回事,因為事實上都是地方政府不斷去上門求人家。

本溪市人口二百多萬,本鋼職工接近八十多萬(包括全民,大集體,醫院,研究所,鐵路和公路運輸,設計院),再算上家屬老人孩子,全市三分之二的人是依靠本鋼活著的。

政府的三令五申在這時候都沒有本鋼裡的一個謠傳影響大,再算上市裡的煤礦,化工廠,幾乎就把全市城鎮戶口佔滿了。

這個時期,遼東像本溪這樣的城市很多,像撫順,一個城市就是一個煤礦,阜新也是煤礦,遼陽是石油化工的地盤,鞍山是鞍鋼,盤錦是石油,延海幾個城市被漁業海運進出口公司佔據,地方政府的工作難點第一個就是國企。

張興明接著說:“隨著改革的深化,影響和改變是巨大的,商業發展的力量終究會推翻國企一統天下的局面,商業發展的最終,就是私人企業的崛起,現在南方私人企業紛紛上馬,可是咱們這裡還是死水一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辦這個講習班,就是把這些資訊帶進來,把人家創業發展的方式方法帶進來,咱們這兒的人不比人家笨,只是眼界沒有開啟,講習班的目的就是幫他們開啟眼界,哪怕幾百個人裡只出現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咱們就成功了。”

張市長點點頭,說:“是啊,創業,創了業就要用人,就要發展,就可以帶動更多的人,這就是授人以漁啊,我支援。這個事情我們市政府可以牽頭。”

他又想了想,手指在茶几上輕輕敲擊著,說:“創業資金怎麼解決?怎麼確保他的發展?”

張興明說:“這個政府不需要操心,我的目的只是幫他們待業青年指一條路,給他們一個方向。不是要建一批國企起來吃大鍋飯,當然,該有的幫助會有,但不可能是保證創業的發展,沒有人能保證這個。

創業創業,要的就是自己親手創造自己的事業,大投資大效益是事業,小投資小收入也是事業,每個人的眼界不同,膽量不同,社會背景不同,家庭關係不同,這就形成了這個五顏六色的社會。

創業不是去保證哪個人哪件事必須成功,必須怎麼樣,創業是教給老百姓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讓他們知道,生活這個東西,其實是可以自己說的算的,可以自己去創造,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什麼都等著安排,只能不斷的服從。”

張市長抽了一口煙,輕輕點了點頭,說:“還是要保證一定的成功性的,人家付出了資金和勞動,如果任之失敗,怕是社會輿論會不好控制,影響就大了。”

張興明就低頭喝茶,不再說話。

叢書記打圓場,說:“小張你說說建廠計劃吧,準備怎麼弄?建什麼廠?”

張興明說:“初步想法是服裝廠,家具廠,自行車廠還有注塑廠,這幾個型別的廠子需要的人手多,男女都涵蓋了,技術方面要求不是很高,我覺得挺適合的。

服裝廠以高檔成衣為主,引進香港那邊的一些先進理念,學習國際上的流行元素,整合之後,形成咱們自己風格的產品,目標也是改革開放以後,國內先富裕起來的這部分人。必竟他們的消費能力要高些,大多數老百姓還在為肚了發愁,衣服在他們眼裡還不是必要花費。

家具廠我打算從香港請經理人回來,從河北香河請技師,利用咱們東北得天獨厚的木材資源,打種過一個國際性的傢俱品牌出來,目標市場也主要是國外,那邊對實木家具的需求比較高,對東方元素也有非常大的興趣,主要是,咱們能賺外匯回來。

自行車廠就不用說了,目前是咱們國內的主要私人交通工具,需求量遠遠大於供給量,我打算引進國外的工藝技術,打造一款輕便,實用,耐用,低價位的車子來,同時,還要面對國際市場,設計開發高階腳踏車,也是衝著外匯去的,不過這個想實現,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得慢慢發展。

注塑廠暫時只是一個打算,這個就比較復雜了,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建廠投產的週期也比較長。”

張興明的真實想法是自己投資,提供技術,佔一部分股分,服裝廠和自行車廠交給孫爹家大勝哥蘭姐來經營,給他們各安排一個內行的副手,傢俱和注塑因為專業性比較高,從香港請兩個經理人過來。

張市長說:“市裡可以參股合資嘛,小張你只要負責技術和銷路就行了,生產這塊我們派人負責,行政級別定個副處,我們出人和土地,股份給你四十,怎麼樣?”

張興明看著茶杯裡的茶葉,說:“市裡為什麼不自己幹呢?何必等到現在和我合資。”

這個時期國內對技術的不重視已經達到了一種扭曲的巔峰,好多不弱於國外的技術甚至超越性的技術被像大白菜一樣扔在地裡任其腐爛,技術人員待遇低級別低經費低,很多被迫離開了所愛的行業。

……

這次見面的結局不太愉快,張興明很沮喪,一個人離開市府大樓,回了賓館。

不過雖然張市長所代表的一些時代性的觀念很打擊他的積極性,但為家鄉解決問題的想法卻沒有撲滅,他的想法是到奉天去,在輕工業園裡建廠,從本溪招待業人員去上班,大不了多修點宿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