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八章 楊彩依(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八章 楊彩依(3)

院子門口的保安室白天是三個人值班,院子外邊停著兩臺車,隨時用隨時開。

一臺送哥哥他們上學去了,張興明領著丫蛋上了另一臺,巧了,開車的又是李保柱。

張興明就愣了一下,說:“你不是昨晚班嗎?沒下班啊?”

李保柱撓了撓腦袋,說:“我替小王一個,他去相對像去了,中午他回來了我再走。”

張興明說:“能行啊?”

李保柱說:“行,晚上又不熬夜,睡半宿呢,足夠了。”

張興明說:“那行,走吧,去市局。自己約摸著點啊,身體重要。”

李保柱發動汽車,拐個彎上路,奔市局開過去,說:“沒事,咱這不熬夜,不累。要是熬夜的話不行,那我也不敢出車呀。”

車拐個彎,直接開向市政廣場。

每坐一次車,張興明都要在心裡感慨一下這個時代,不堵車的感覺真的是太爽了。

馬路上汽車已經明顯比前兩年多了不少,麵包,轎車,卡車,張興明還看到一輛重機突突的從車前面跑了過去,不禁感嘆:“哇,重機啊,咱們這啥時候有這個了?看來有錢人還是有啊。”

國內重型機車的發展從建國就開始了,從150、250到750,型號車型很齊全,也很國際化,主要產地就是南昌、江西,還有京城和上海。

90年代,國內摩托車進入高速發展期,代表品牌就是春蘭。

1995年,春蘭推出春蘭虎,春蘭豹,火暴全國,是國內第一款並列雙缸發動機,至今銷售不衰。

1999年,春蘭又是第一個推出V型雙缸水冷四氣閥發動機,同年造出了我國第一臺V型雙缸2V60M型汽油機,填補了國內空白,使國產太子車有了心臟。

然而在事實上,國產的這些機車都比不上日本機車在國內的名聲大。

從80年代初開始,機械工業部開始在國內為日本小排量機車造勢,報紙電視新聞,到90年代中期,摩托車市場上已經幾乎全是日系品牌,到今天再看,國內除了日系還有什麼?

……

到了市局,張興明直接領著丫蛋去找了小董。

“董哥,忙不?”張興明把辦公室門推開一點,對小董喊。

小董停下筆抬頭看過來,一看是張興明,放下筆站起來往門口走,說:“二明,你咋來了呢?有事啊?進來唄?”

張興明站直身子往後退了一步,小董就走了出來,輕聲問:“咋了?有事啊?”

張興明指了指丫蛋,把丫蛋的戶口本遞過去,說:“我媽的乾女兒,要改下名字,我就來找你了。”

小董接過戶口本翻開看,嘴上說:“名咋了?哎呀我操,這是得改,這啥爹媽啊這是。”扭頭看向丫蛋,說:“長的這麼俊的丫頭,這咋連個大名也不給起呢?”

東北女孩小名叫丫蛋的簡直不要太多,可也就是個小名,哪有拿這個上戶口本的啊。

張興明說:“那些不說了,現在我老媽認了閨女了,命令我今天把名改了,趕緊給我弄一下,完了我還得去十二中給她辦轉學呢,今天辦不完回去我媽該發飆了。”

小董合上戶口本,說:“這不小事嘛,來吧。”領著他們往戶藉科走。

在95年以前,內地居民要是想改個名,那也不比遷戶口輕鬆多少,得上派出所申請,然後拿著派出所出具的證明到分局戶籍科(股級單位)蓋章,再拿著上市局戶籍科交材料,什麼醫院街道廠裡,證明材料就要一疊。

然後到市局這邊把材料交上去,你就等著吧。

改名這玩藝兒竟然需要主管副局長簽字同意。

咱就不說別的,一個市局的副局長一天得有多少正事大事要辦?所以一般就是材料交上去幾天,戶籍科這邊直接蓋個章駁回,不予改名。

當然你有熟人是另外一回事,其實大部分改名的副局長都不知道,他哪有這閒心關心這個啊,也就是戶藉科科長同意就行了。

95年以後,改名相對就容易了,權力下放到分局了,各區縣分局就可以變更,相對來說改名的難度小了不是一點,當然,這跟進入微機時代資訊聯網也有一定關係。

來到戶藉科,小董直接領著張興明進了科長辦公室。

這個科長正伏在辦公桌上寫著什麼,聽見門聲抬頭看過來,說:“董啊,啥事?”就低下頭接著寫起來,一看就是比較熟了,沒拿小董當外人。

小董把丫蛋的戶口本扔科長桌上,說:“給這丫頭改個名。”

科長放下筆,拿起戶口本翻著看:“楊智權?誰呀這是?”抬頭問小董。

然後翻第二篇,第三篇,看了一眼,然後頭一低,仔細看了一眼,扶了扶眼鏡,認真看了一眼,抬頭對小董說:“就是改這個吧?這個爹媽也是個人物了,孩子這麼大了才給起大名啊?”看了丫蛋一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小董問張興明:“改叫啥?”

張興明說:“楊彩依,彩色的彩,依靠的依,單人旁一個衣服的衣。”

小董對科長說:“聽清沒?趕緊弄一下,我還有事呢一會。”馬上又扭頭對張興明說:“對了二明,你呆一會唄,我那頭有事要問問你。”

張興明抬手看看時間,點點頭,說:“行,來得及。”

科長看向張興明問:“董,這誰呀?你親戚哪?”

小董一拍腦門,說:“操,光想事了,忘給你們介紹了。二明。這是祖科長,祖必武,他這個姓太容易佔便宜了。祖科,這是張興明,是咱市局的警改顧問,你別看他小,是李局親自聘的。”

祖科長愣了一下,馬上站起來向張興明伸出手,說:“啊呀,不好意思,這也沒見過,慢待了慢待了,張顧問。”

張興明伸手和他握了一下,說:“祖科你可別當真,那是李局逗我玩的。”

祖科長打了個哈哈,沒接這話,拿起戶口本來,在抽屜裡翻了半天,找出一疊沒封皮的戶口本來。

那個年代的戶口本不像現在這樣的活頁,是一個紅色的塑膠皮,裡面就是訂裝的死頁,是手工填寫的。

祖科長拿著丫蛋家的戶口本,照著內容往新本上填。

那個時候的居民資訊和現在也不一樣,沒有身份證啊啥的這些,主要資訊只有姓名,曾用名,戶藉地址,上學否,結婚否,工作否,還有成份,就是你是貧下中農還是富農地主。

把不變的內容填好,又問了張興明一遍要改的名字,還讓張興明給寫了一下,然後抄在了戶口本的第三頁上,丫蛋就算是有了自己的大名了。

填完,祖科長從抽屜裡拿出印泥和戶藉章來,啪啪一蓋,然後再印上他的科長章,這就齊活了。

小孩子不像大人,在那個啥資料都是手動填寫的年代,一個大人改名涉及的東西和工作量那就海了去了,小孩沒有那麼複雜,戶口本一改就沒啥問題了。

拿著新戶口本,小董問:“你家搬過來了,戶口遷沒?”

張興明說:“沒,遷不遷沒事吧?”

小董說:“那你糧食關係還是在南墳哪,回去買糧啊?”

85年雖然各種供應票基本已經退出了市場,糧油買賣也基本上放開了,但是糧本還在,還有供應糧,價錢比市場上的議價糧便宜了不只一點。

張興明說:“我媽沒說這事,我也沒問。我回去問問吧。”

小董點點頭,對祖科長說:“那我領他們上去了啊祖科,謝謝了啊。”

祖科長擺擺手,和張興明握手告了個別。三個人離開戶藉科往小董辦公室走。

小董在三樓,戶藉科在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