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七章 80年代的廣告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七章 80年代的廣告業

二哥陪著二嫂,帶著這批員工,駐京辦同志擔任導遊,滿京城的亂轉亂吃,這回可真是爽到了,光照片就拍了幾十卷。

這批人是三十晚上不能來春晚現場的,家裡有老有小,大過年的出來也不太像話,而公司這邊又不可能誰都可以帶家屬,那樣可就得了,連老帶小得弄來個幾百口。

於是乾脆這批人就提前休假來旅行了,到是獲得了員工的歡迎。

張興明就和二哥說:“要不乾脆以後的年終獎勵就旅遊得了。”二哥也覺得挺好。

一群人每天瀟灑,張興明這邊每天苦逼的守在辦公室指揮,完全的草臺班子,真是事沒做先亂三分,各個小組的組建也不順利,女孩都想上服裝組,化妝沒有人,因為這個時代國內的化妝概念實在是相當於無,沒人懂。

燈光和音響好在還有小魚三兩只,雖然都不是太專業,但能看出來是真心喜歡,張興明認為只要有興趣就好,不會可以慢慢學,反正這次肯定是香港團隊來主持。

第二天,香港的團隊抵達京城,也沒休息,直接就趕到工體現場,開始考察現場情況。

工體館的合同簽定,已經不是贊助模式了,張興明用一天五百元的價格租了一個月,這個價格略高於市場價,但在這個年代,人家租給你已經是給央視面子了,館內的職工還想放假回家過年呢,而且租一個月還附贈了幾天,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一,工體館都歸央視用了。

在體育館裡舉辦大型綜藝晚會和體育場裡還不一樣,場地空間比較小,舞臺的搭建就相對難度要大些,容納觀眾數量也要少一些,一半多的座席被舞臺擋在後面。

燈光上也不好裝置,體育館的燈光是考慮到整個觀眾席視線的,也就是說,是從場館中心開始向四周佈置,但晚會現場要的是中間亮且變幻,實際觀眾席這邊弱光,舞臺背後不能打光。

在原來的歷史上,86春晚的燈光弄的一塌糊塗,觀眾席弱了舞臺也亮不起來,加上機器用的ENG,錄影效果差的像紀錄片,鏡頭一直在抖動,燈光變化一次要等好久才會換回來,一個節目下去要半天下一個節目才能開始,結果就是原定四個半小時的節目整整折騰了六個多小時。

張興明和香港團隊在現場商量了一下,按照大體上的佈局,在大方向上給出了方案,對舞臺,音響,燈光,整體佈局,機位提出了一些要求,然後就撒手不管了,具體細節由香港團隊設計,廣告科的同志們淪落成現場跑腿兼打雜,不過跟著佈置這麼大一個會場,每個人都興致勃勃的,前幾天心裡的一些不快早就不知道丟到哪去了。

這邊正式開始工作,張興明就不用操心這一塊了,這個時代,香港在這面比內地專業的多。

他把馬科長叫到辦公室。

“張總,有什麼安排嗎?”

“那邊動起來了,你就不用管了,我這邊有點事你抓一下,如果辦的好,以後這塊就歸你負責,必竟你做了這麼多年廣告相關的工作,我相信你肯定是沒問題的。”

張興明拿出一份檔案遞給馬科長,馬強,說:“這是一份關於春晚廣告的計劃書,你拿去看一下,然後在全國找客戶,根據需求列個名單出來給我。”

馬強接過檔案翻看了一下,抬頭問:“張總,這樣去找人來打廣告會不會違規?而且在春節聯歡晚會上打廣告部裡會允許嗎?大過年的,人家會來嗎?”

張興明說:“咱們的商業廣告許可已經批下來了,做為全國的電視臺商業廣告試點單位,咱們經營廣告不違規,而且,市場對廣告的需求遠遠大於現行的廣告釋出政策,這點上你可以放心,你把前面的事情辦好,後面我來告訴你怎麼弄。”

馬強點了點頭,拿著檔案出去了。

85年的時候,國內的廣告業可以說完全是一片空白,雖然從79年起,由上海電視臺和廣州電視臺率先發起了商業廣告實施辦法,人民日報也刊登了廣告,國家首部《商業廣告刊登釋出管理條例》也已經施行,國廣告業協會也已經成立,但事實上不論是報紙還是電視臺,廣告基本上都是以國外企業的為主,其中日本商品的廣告是最多的。

因為當時國內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所有商品的生產和流通全依賴於國家的計劃調控,根本就不存在商業廣告這一說法。

私人經濟雖然從80年起步,到83、85年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但是政策上的限制依然很多,大多是手工作坊式經營或者說是受當時的資訊流通以及交通影響,有很強的地域性,還不具備進行商業廣告的能力和需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或者直接說,那個時代的企業和經營者們,愛產能和貨運影響,還大多依賴於古老的口碑銷售,還沒有廣告意識。

就算是雁舞和紗市日化這種上了央視廣告的企業,他的出發點也不是為了市場銷售,而更多的是把這當成了一種榮譽,一種政治業績來進行的。

沒錯,當時的人把上電視報紙的廣告當成一種榮譽,都是你看我們這廠子多牛逼,都上電視了這種思維,廣告內容也基本上是宣傳企業而不是產品。

那時候的老百姓對電視的忠誠度和信賴度是現代人絕對無法想像的,電視上播出的產品,無論是什麼,老百姓都會覺得,這東西肯定好,都上電視了,不好電視能播啊?

例如小日本的禾大壯,卡西歐等品牌,配合著森林大帝和鐵臂阿童木的動畫片,可以說是風糜全國,用很短的時間就成為了高階貨的代名詞,佔領了當時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讓小日本賺的喜笑顏開。

後來的泰國正大集團也是透過廣告形式進入的中國,並馬上成為市場龍頭,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節目,完全就是正大集團的市場萬能鑰匙。

國內一直到90年,因為市場化經濟的逐漸成型,企業的廣告意識才開始覺醒, 93年,國家工商局釋出了《關於在部分城市開展廣告代理制以及廣告釋出前審查試點工作的意見》,才宣佈了國內廣告業的正式起步,隨之94年央視開始了史上第一次廣告招標,當年孔府宴酒中標,也不過區區三千一百萬元。

90年之前,央視的廣告年收入只有幾千萬,91年剛剛過億,當年全部創收合計起來不到三個億,完全靠財政撥款,這在今天來看完全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張興明5000萬就能買斷代理權的原因,沒有人會想到十年以後,從95年開始,央視僅廣告一項年收入就超過了十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