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技工學校(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八十二章 技工學校(2)

等張興明和那洪飛回到家的時候,天都曚曚黑了,不過今天把黑板報和通知書都弄好了,只剩下晚會的事了,讓王老師很高興,覺得這幾個小家夥很有戰鬥力,看別的班上都還在扯皮呢,都在研究開晚會,根本不懂先把能做的做了的道理,最後肯定也是手忙腳亂,還得老師出面。

這讓王老師有點自得,看咱帶的學生。這個梗可以和別的老師吹半年。可惜王老師不會知道,這三年她將會無比輕鬆,但從下屆開始,她會比別的老師還痛苦,除非再來一個重生者。

和小丫頭進了屋,那嬸已經做好了飯,大家開飯,那小妹有點不高興,要不是等他倆早就吃完了,讓她餓了半天,如果不是看在張興明還從北京給她帶了禮物,她非得生氣不可,她捧著禮物,一個新書包加一套新衣服樂滋滋的這樣想著。

吃飯的時候,張興明對那爸說:“叔,俺家永豐那塊明年六七月份就開張了,我媽讓我跟你說一聲,給你們留了門面和房子,說讓你那大集體就別上了,去市裡做買賣。那叔我跟你說,現在已經不是守著廠子就能過好日子的年代了,做買賣保證一個月就頂你現在一年的。”

那爸楞了一下,說:“你媽說的?前兩天回來沒提呀。”那媽瞪了她一眼說:“你話多,那亂馬人花的哪有功夫理你,在說這事能當人面說啊,多少人惦念著呢,你這段沒在外面聽人說?”

那爸沉默,隔了一會說:“班咋整?不要了啊?上這些年了,將來。”他頓了一下,看著那媽猶豫的說:“班還是能穩當點。”

這就是那個時候大部分工人家庭的主流思想了,有穩定的收入,雖然不能富貴但能正常生活,他們不想冒險,說實話也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對政策充滿了擔心,他們只能機械的過著每一天,他們被束縛在國家的大車上,卻永遠不知道前面是什麼。

他們不敢對生活的安排有一點逾越和反抗,也沒有過多的要求和想法,被動的享受著工廠所給予的一切,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

那媽聽了那爸的話想了一下,也猶豫起來,看了一眼張興明,不知道應該怎麼說話。

張興明說:“那叔,國家現在改革,政策上也放開了,現在南方到處都是私人開廠的,不說南方,就是咱這,瀋陽,大連,鞍山丹東,甚至就咱市裡,有多少人家已經開始做買賣了?

現在的物價你想一下比前兩年貴了多少?以前買啥都得靠票,你看現在有錢啥買不著,對不?國家要發展,政策就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但是這裡邊,你得能抓住機會啊對不?

國企不是不好,但是現在的國企根本就沒進入市場,跟整個市場完全是脫鉤的,不管是從產品還是從福利待遇,還是一直延續著老一套,那叔你敢是吃過見過的,你覺得再過兩年,能成啥樣?

咱就說這房子,現在國家號召福利房商品化,知道啥叫商品化不?就是不白給你了,你得買,以後再想弄房子就得自己掏錢買,你說那前房子得多少錢一套?就咱廠這工資標準,有幾個人能隨便買起房子?

現在俺們都長大了,再等兩年等我們到了年齡,工作的事還不好說呢,你看現在還有幾家是分配的?多少人在家待業?廠子工資能漲多少?物價能漲多少?這些都能算出來,你看是出來幹划算還是守著廠子划算?”

那爸思索著把嘴裡的飯咽下去,說:“將來的事誰知道呢,要不先讓你嬸上去弄吧,弄段時間看看,心裡始終是沒底樣的像似。”

張興明說:“那叔啊,我嬸的身體啥情況你比我知道吧?再說她一個人就能幹了啊?隨便賣件衣服都比你半個月工資了,你還有啥猶豫的啊?俺家還能害你啊?”

那叔撓了撓頭,說:“咋能呢,可不敢這麼想,這就是,就是上了這些年了,唉呀,扔了覺得可惜了呀。”

張興明說:“那叔你得反過來想,現在有個機會擺在這,一年能賺五萬,可是因為捨不得班就不幹了,非得去守著廠子拿那一個月二百塊,一年才二千四,那叔你算算賬,哪頭可惜?”

那姐在一邊說:“爸你真默及,這在一起都住好幾年了,張嬸家啥日子孫大孃家啥日子?你再看看咱家啥日子?平時張嬸和孫家二哥二姐少填吧咱家了啊?人家能弄好,能過好,咱家差哪啊?

你要不願意我去,反正我看明白了,現在這個時候就得出來拼一拼,守著廠子根本一點希望都沒有,要是全民的話還能將就點,你在這大集體有啥盼頭?你看現在多少廠子工資都發不出來了?看不見啊?

比全民累,比全民苦,掙的還比全民少,這班還上個啥勁,人家沒機會都到處找機會,咱家可到好,人家上趕子給送機會你還不想幹,真是的。”

那爸扭頭看了看大女兒說:“那還是我去吧,你這好不容易上個技校,就扔了白瞎了。那,過了年我再上兩月,完了和你媽去吧,你在家上班,把小飛和三兒帶好,能行啊?

那家大姐今年剛考了技校,畢業就是全民工人了,本鋼系統在80年代初建了很多技工學校,幾乎下面主鏈的大廠都有一所,公司也成立了本鋼技工學校,算是總校了,面對的是整個產業鏈,畢業進廠就是幹部。

那時候考技校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二哥在原來的時空也考過,可惜因為名額問題沒能錄取,要不然也不會成為混子,最終因為打架幾進宮,身無一技,中年甚至偷搶都幹過,毀了一輩子。

技工學校剛成立的時候面向社會招生,當時考技校的待業青年相當多,那時候剛經歷了大運動,適齡青年幾乎就沒在學校正經上過課,運動後期開始,這些人就成了社會混子的主力,打架群歐偷盜搶,是社會秩序不穩的最大因素。

為了減少無業人員增加就業量,也是因為當時全面恢復生產後一線缺少基礎工人,全國上下建起無數的技工學校,對像就是社會上大量的無業待業人員。

當時招生只考語文數學政治三科,招生分數線更是達到兩位數,基本上政治及格就穩了,肯定考上,於是那幾年社會上的混子突然就少了一批,在家背政冶書,被戲稱為一本政治打天下,下半輩子全靠它。

這種現像一直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到張興明初中這年開始,技工學校才正兒八經的開始了招生工作,只靠一門政治就不行了,不過分數線也不高,88年是280分,考五科。

而且也不在面向社會招生了,只招初中應屆畢業生,其中又以本廠子弟為主,基本上不招廠外人員了,因為到88年左右,本廠子弟即將達到上班年齡的多起來了,那時候剛取消了接班制度,上技校進廠即能緩解本廠子弟的就業壓力,又有了三年緩衝,能夠合理的安排新增工人的數量和崗位。

技工學校是企業結束接班制度的緩衝,大大降低了職工的抵觸情緒,到95年,技工學校完成了歷史使命,慢慢轉為職業高中性質的不包分配技術學校,到98年結束招生,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