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把他們的廣告還給他(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六章 把他們的廣告還給他(1)

“那麼,怎麼樣才能把一件商品變成一種文化呢?這個產品進入百姓生活的切入點就變得非常重要,要自然,要順合,要有新意,還要吉利,由其是這個吉利,中國人對口彩是比較在乎的,對吧?都喜歡聽好聽的,特別是年節的時候,吉利話,吉祥話,祝福,每個人都有這個需求,對吧?”

張興明簡單的寫了一個簡案,就是要求的拍攝內容,包括老照片,全家福,團圓飯,兒女歸家,夜晚的雪和路燈,賓士的火車,站臺上的等待,禮花,擁抱,大紅燈籠,城市夜景,山村雪景,寫了一堆。

然後他在最後重重的寫了一句話:“擋不住的感覺,永遠的可口可樂。”

然後又在後面標上:風琴,薩克斯,手風琴,口琴,小號。

放下筆,張興明說:“找找老百姓流傳比較廣的曲子,稍改編一下,用這幾種樂器錄一版,做為廣告的背景音樂,整體廣告內不要有人聲,我要的這些鏡頭一定要拍好,時長都放在十秒,完了咱們再剪,這句廣告詞找一男一女錄兩版,女聲版要稍快點,就像是一個人和另一個人說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緒上有點點小激動。男生版要慢,像回憶,像自言自語,懂了吧?”

王洪偉把張興明說的話記好,合上本子,琢磨了一下,點頭說:“大概懂了,我試著弄一下再拿給你聽吧。”

張興明點點頭,他做的這個簡案,畫面用的是2000年百事的全家福系列,而廣告語用的是可口可樂在1993和1998兩個年度推出來的宣傳語。

把你們的廣告還給你們。

下午,在公司臨時擠出來的會議室裡,張興明給公司現存的全體人員講了一節長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給觀眾傳遞一種文化。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為產品塑造一種文化。

什麼是產品宣傳,什麼是形像宣傳,什麼是品牌宣傳。

“咱們中國人在廣告宣傳上整體是落後於國外的。千百年來,中國商人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事實上沒有幾個人真正瞭解這句話的意思。”

“中國文化最突出的部分就是成語,這是一種能讓外國人腦細胞死絕的文化傳承。”

臺下響起一片笑聲。

“但事實上,別說外國人,我們自己真正傳承下來也沒多少。我說幾句,你們都聽過,有一句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說酒量小了不是純爺們,心機不狠不是真男人,對吧?是這個理解吧?”

臺下有人笑,有人點頭,有人答是。

張興明搖了搖頭,說:“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氣量小的人不是正直君子,心裡沒有氣度的人成不了大丈夫,這句話原話是這樣的,至於無毒不丈夫的句子,是出於元代的《上高監司?堯民歌》:法則有準使民服,期於無刑佐皇圖,說與當途,無毒不丈夫,為如如把平生誤,這是元代某些人借這句話引申的另一句,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有興趣的去找找《謝金吾》,第三折:“王樞密上雲: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還有一句,咱們生活中用的比較多,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都說過吧?那怎麼皮匠就和諸葛亮扯一起了呢?事實是,根本扯不動,原話是禆將,懂嗎?副官,秘書官,反正是主官的副手,為啥臭呢?古代的軍營裡一群大老爺,能不臭嘛,這句話本意是說,諸葛亮那麼厲害,也得聽聽身邊禆將的意見啊,所以人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

“那話說回來,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什麼意思?酒釀的好,哪怕巷子再深,它的香味也能飄出來讓外面的人聞到,從而找到釀酒的人,幹嘛?買酒。”

“這裡就是被現代人扭曲的最厲害的地方了,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是簡單的說只要你的東西好就不怕沒人找你買,哪怕你在山尖上溝底下。不是這樣。”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本身就是極好的一個廣告的描敘,廣告在哪?香味,大家想想是不是,為啥不怕巷子深?香味飄出來了啊,外面聞得到,也就是說,宣傳到位了,被外面知道了,瞭解了,自然就會有人進到深巷子裡來找你買,如果你沒香味呢?為什麼不是說白酒不怕巷子深,啤酒不怕巷子深?對不對?這個香味才是這句話的重點,說明廣告很重要。”

“放在現實社會,現在我們的整體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各種產品也越來越多,怎麼樣才能讓老百姓在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多的產品中知道你,記住你,消費你,這是當下企業最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躺在計劃經濟的功勞本上做夢。這也是咱們國內企業和外國企業之間最大的差別和不如之處。”

“外國人咱不評論好壞,咱就說做買賣,他們對於讓別人知道他,瞭解他,接受他是非常積極的,這才是商品社會企業應該的態度,這點也是我們國內企業,包括我們應該學習的,企業要學習這種態度,而我們要學習手段。”

“做為廣告從業者,沒事多翻翻國外的廣告資料,多看看人家的各種廣告成品,想一下為什麼,一張簡單的照片,一句簡短的話,為什麼值那麼多錢,它在說什麼?”

“廣告,廣而告之,把一個產品,有針對性的推薦給一個目標人群,要讓他們接受,瞭解,喜歡,最後消費,這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產品的特質是什麼,它和目標人群的文化切入點在哪?沒有文化上的共震你的目標永遠無法達成。你非常討厭蘋果,我拿著一個蘋果不停的對你說,這個好,真的好,又大又好,你就會買嗎?你就會吃嗎?”

“我把蘋果打成醬,去掉酸味,然後把這瓶醬給,說,吃吧,這裡全是自然的維生素,這個可以從你的牙齒保護到你的腸胃,可以消食,可以幫助消化,可以讓你更健康,然後,你會吃嗎?雖然事實上,它就是你討厭的蘋果。”

“這就是廣告,有文化的廣告。”

掌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