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想富,先修路(4)

老爺子點了點頭,又對張興明說:“你可還是我經濟發展的顧問啊,你是不是已經忘了?這半年多你給我顧什麼了?就忙著你自己那點小九九,小同志,這樣是要不得的,你得抬起頭來看大局,今年是咱們省的重點年,怎麼規劃,怎麼發展,你這個顧問要發揮作用啊?我什麼時候能看到報告?”

張興明撓了撓腦袋,說:“我從東歐回來就辦,行不?總得給我點時間下去走走吧?每個城市都不一樣,我不看具體情況也不敢亂說啊。”

老爺子點點頭,說:“行,我也不逼你。四月份開會,五月份給你辦自己的事,六七八九,國慶節前可以吧?咱省不大,轉一圈一個來月夠了,我給你一倍的時間,行不行?”

張興明點點頭,說:“行,沒問題。不過我要是說的啥你不愛聽,可不能罵我。”

老爺子笑了,說:“你是顧問,顧問就要說實話,如果你都不說實話我拿什麼發展?看報表嗎?”

張興明說:“錢,要準備好錢,越多越好,計劃做出來沒錢也玩不轉,至於怎麼弄錢,哈哈,老爺子你和溥老關係那麼好,不用我教你吧?”

老爺子問:“要多少?主要是幹什麼?”

張興明說:“修路。咱們省的鐵路全國第一,但是不夠,公路也應該是全國第一。路,就是發展的基礎,路修好了什麼就都有了,咱們國家為什麼發展的慢,為什麼東西南北發展的這麼不均衡?只有一條,全是因為交通問題。”

老爺子問:“你確定?”

張興明說:“確定。要發展,首先就必須改善交通,只有各個地方的聯絡暢通了,路程時間縮短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現在瀋陽到大連要多久?一車海鮮運到瀋陽來運輸費用是多少?損耗是多少?修一條瀋陽直通大連的單向公路,車能跑多快?運輸成本是多少?損耗是多少?爺爺你自己算。那麼是不是海鮮的成本就會降低?海鮮的價格是不是也可以降?價格降了買的人會不會多?銷量上來了幹的會不會多?這就是一個迴圈。良性循環。而我們現在的交通只能產生惡性循環。東西運不過來,運過來成本太高,成本高賣的就貴,貴了買的就少,於是整個產業鏈就出問題,不掙錢誰還幹?沒人幹了漁民的生活就進入貧寒。

還有一個就是經濟圈的問題,本溪有鐵,安山有鐵,撫順有煤,遼陽有氣,盤錦有油,可是現在只有單打獨鬥,為啥?交通成本太高太不方便。如果我們造一個公路網,所有城市之間可以快速到達,那麼東家之長補西家之短,那個時候的發展就是某個城市的發展,而是整個經濟圈的發展,那個力量有多大?是現在單打獨鬥能比的嗎?”

老爺子說:“我們不是正在建沈大公路嗎?幹了一年多了,這個就是考慮到省會與地方城市,城市與城市之間,原產地與運力之間的關係,國家才批了這麼一條路,也是咱國內唯一的一條高速路,你知道花了多少錢了?總投資是多少?剛剛計委已經批准這條公路全程為一級公路,這還不夠嗎?”

80年代末,國內剛剛嘗試建設高速公路,但因為技術以及造價問題,批准的都是二級路,就是部分路段封閉,全程四車道,兩端設收費口,中間不封閉不收費,車輛根本跑不起來。

就是全國第一條沈大公路,也是在2002年擴建之後才達到的全程封閉收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興明說:“這條路要重造,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要建全程封閉的收費路,即能快速收回建設成本投往別處,又能滿足高速運輸需要,別覺得十幾個億修條公路貴,真要按我的要求建成公路網,別的不敢說,咱省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少提高十倍。”

老爺子又想了一會兒,說:“我還是等你的計劃吧,說的有些道理,我再想想。缺錢哪。”

張興明笑了,說:“爺爺,我有錢啊,路可以設計好以後,我來投資修,我來收費,等我回本了把收費站一撤,咱們省絕對能上世界新聞,就怕那時候有人看到錢賺的容易,不肯放手收費啊。”

老爺子說:“這個我還是懂一點的,修這樣的路,養護成本是相當高的,你只管收回你的建設投資了,那以後的養護誰來出錢?難道幾年以後到處是爛路,我們還得重新再修嗎?”

張興明說:“這個簡單啊,省內的車輛購置的時候,和保險一起按年收取一定的路橋費用唄,外來的車輛按天收,這個錢就專門拿來修路養路,肯定還有得賺,只不過要比全程收費少賺不少,但從發展的角度來說,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叢書記說:“我覺得二明說的這個方法好,可以按實際情況制定收費標準嘛,天天跑的比如客運車輛就多收,偶爾跑的車輛就少收,外地的車輛跑一天收一天,大家誰也不吃虧。”

老爺子笑了,說:“你們倆到是能說到一塊去,這是關係巨大的事情,到你們嘴裡變成誰也別吃虧了。行,我也認真考慮一下,一切等我看到你的計劃書再說。對了,你是不是還忘了點事啊?我這邊美元都潮的快長毛了,你怎麼沒動靜了?”他問張興明。

張興明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出了點小意外。那批東西早就到香港這邊了,可是不能動。人家這東西是上了戶口的,而且半年查一次,沒辦法,我又重新弄了一批,這次是發往小RB的,估計年後這幾天也就到了,外國人又不過春節。”

老爺子也笑了,說:“你這是想讓RB人來背鍋?哈哈,管他,你看著弄吧,弄的嚴密點。”

張興明點頭說:“這個您老放心,肯定就咱仨知道,最多李淳他們幾個知道一點,保證不會出任何問題。”

老爺子哈哈笑了起來,滿意的點了點頭,對叢書記說:“在開發區裡給二明弄塊地方,想個辦法弄點駐軍,東西到了就直接安排在這裡,不能出一點意外,這事你馬上辦,要讓人等東西。”

叢書記聽的一頭霧水,也不敢問,點頭答應下來。

等三個人從會議室出來,時間已經過去二個多小時了,三個人回到院長辦公室,幾個醫大的專家正在研究治療方案,總院的幾個大夫像小學生一樣坐在一邊聽著,不時的提幾個問題。

事實上他們在這幾位專家面前也確實是學生,人家是正兒八經的中國醫科大學教授,而總院這幾位醫生小呂就是醫大畢業的,其餘幾個,醫大曾經是他們的目標啊,可惜沒考上。

其實東北被關內各地抵制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歷史原因,東北最開始的時候,在國內各方面的地位太高了,國家也極其重視,造成了一種不平衡,而後來這些人上位以後,自然就看東北不爽。

中國醫科大學,曾經京城醫大想花一億買這塊牌子,這邊不賣。

其他的,第一機床,第一軸承,第一汽車,第一飛機,第一製藥,那時候東北富啊,什麼都有,什麼都是第一。等政策一變再變,把東北拆差不多了,大家又來嘲笑東北落後,沒有人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