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87章 全面開動(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87章 全面開動(2)

張興明說:“我覺得我們可以這麼合作,透過科學院出人協助我們完成研究,那麼,我可以按科學院要求向指定專案投入資金,咱們等價交換,不過這樣嘛,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就不存在共享或者其他問題了,我們還是比較傾向於這種合作的。”

“都是為國家服務。我們的技術是要產品化的,一個不能進入產品化,不能產生具體價值的科學研究,說明他就沒有研究的價值,只有可以不斷產生價值的研究,才有可能持續,才有可能走遠。”

老人說:“大體上這麼說是沒有錯的,但是有點偏頗了,有一些研究雖然不能轉化為經濟效益,但還是要做的,那是國家大義的需要,我們科學工作者可不能一眼只盯著錢啊。有一些敏感的,涉及到國家安全的科學技術,還是交給國家的好。”

“千萬別拿什麼國家民族大義來和我說這個,這完全是兩種沒有一點點關係的事情好嗎?我研究,我生產,我把它們用來服務大眾,賺錢回來繼續研究,這才是推動科學研究發展的正確方式,有點什麼就國家民族,就上交,這不是愛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落後的原因。

咱們現在也能看到國外的相關資訊了,咱就說美國。美國的軍事,資源,甚至美元的發行都是在私人財團手裡的,它不安全了嗎?它亂套了嗎?它發展落後了嗎?恰恰相反,美國的科技發展全球最快,為什麼?因為只有不斷的產品化,不斷的市場化,才能最好的推動發展。把科技藏起來是沒有未來的。而且不產生經濟效益拿什麼繼續研究?靠撥款嗎?”

幾個老人相顧無言,從建國到80年代末,科技工作幾起幾落,由其是近幾年,國家政策調整為經濟發展為主以後,科研單位的老鼠已經餓死不少了,老人們也是有心無力。

一個老人說:“試試吧,我覺得小張說的有一定道理,咱們就先拿計算機這塊試試水,如果能為科技發展找出一條出路來,也算是件大功德。”

另一個補充:“材料方面也可以拿出來,我覺得,真的能實現全部自研自產的汽車也是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而且還不是前些年搞的那種低階貨,這個可以支援。咱們材料所那邊還是有些儲備的,小張說的對,這麼收著藏著科研還有什麼意義?”

老院長點了根菸,想了一會兒,說:“行,即然老家夥們都同意,那咱們就試試。材料這塊你可以自己去商量合作方式,你那研究所在哪?香港?遠了點啊,這都國外了啊。”

張興明說:“今年將在遼東新建一個金屬材料應用研究所,到時候材料這塊就放在遼東搞吧,也在那裡投產,遼東的煤鐵資源正適用。計算機所就在京城,這個方便。”

老院長點了點頭,說:“試試吧,我的意見是合作成果轉換成投資,不過不用指定專案,直接交到院裡就行,我們自行分配。”

張興明點頭說:“可以,我同意。”

老院長說:“還有一點,出來的成果,我們科學院有無償使用的權利,當然,我們不會使用到商業方面去。”

張興明說:“這個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能因此多給科技事業做出點貢獻也是我願意看到的。”

老院長一笑,說:“那就,時髦一點,祝我們合作愉快,哈哈。”一老一小的手握到一起。

……

遼東。

雖然還沒有開化,但是各種機械已經轟隆隆的行駛在渾南大地上了。

汽車廠的建設拉開序幕。

本溪這邊也開始動手,第一步是建設集中居住小區,這裡將無中生有的建設成一個新區,本溪經濟開發區,小田任書記兼區長,已經走馬上任。

京城的基地建設也已經開始,這邊的建設任務是由部隊工程兵進行的,效率和速度是民企不能相比的。

而同時,和祥在六個省的大建設也相繼開始,一艘商業航母正在成型。

各個研究所的人員和相關裝置也開始就位。

就在這個時候,張興明正走在一條陌生的大街上。

“哈那西瓦,鼓島鼓島伊媽死。”對方刷一個九十度,張興明翻了個白眼,讓他也這樣,打死也不可能,只是淡淡的點了點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正在日本,香港護照到日本是免籤的,這讓他方便不少。

東京的大街上這時候已經非常繁華了,高樓林立,五光十色。

大量的人擁擠著在路邊走過,公路上汽車也擁擠著,但沒有發生堵塞現像。

大街上執勤的交通警察大部分都是前胸馬上就要脹開的制服美女,這也是日本的一大特色。

他是過來“考察”的,投資公司在這邊已經成立了幾家公司,從地產到商業到投資,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這幾年來日本投資就不可能賠錢。

張興明的這家投資公司就在銀座邊上,雖然時間不長,但排場一點也不小,買下了大樓兩層的物業。日本東京和香港有點像,就是土地緊張,因為緊張就特別貴,又因為整個日本這兩年經濟進入瘋狂狀態,地價漲的像坐火箭一樣,由其是地產相關的行業,全日本都瘋了一樣倒賣土地物業。

在香港公司的人員陪同下,參觀了一下公司,假模假樣的勉勵了幾句,就下來去往下一家。

五家公司,分佈在東京不同的區域,轉一圈下來,一整天的時間就過去了,交通擁擠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這就是城市發展的代價。

五家公司的發展都很不借,因為有方向有資金,公司像吹汽球一樣壯大起來,光這大半年已經為香港總公司貢獻了差不多二十億美元了。雖然進入86年以後,賺錢的速度因為全民瘋狂而有所下降,但也還是相當可觀的。

晚上,吃了一頓日式特色飯,張興明帶著李淳幾個跟著香港公司的人員來到一家小廠,確實很小,總佔地面積大概只有二畝左右,是一家模具精加工廠。

廠子的位置比較偏,差不多到了東京的近郊了,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東京是沒有效區的,就像北京和河北一樣,和其他城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為發展糾纏在一起,兩個城市都把廠子啥的往中間扔,就在這裡形成一片工廠區。

日本的建築百分之八十是木板房,擠擠查查的堆疊在一起,他們的房子建的很簡單,整個屋子基礎就是一個厚厚的木板底架,面板距離地面四十公分左右,固定在地面上,然後上面就是木架的房子。

流行這種房子主要是因為日本火山地震比較頻繁,這種房子重建費用低,而且不易傷人,缺點就是一旦發生火災,吼吼,火燒連營啊。

這家模具精加工廠就是張興明買下來的幾個廠子之一,主要就是用來從歐德定製精密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