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4章 發展安排(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4章 發展安排(4)

隨著80年代越走越遠即將離去,張興明知道,自己能呆在本溪這裡偷著享受生活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了,隨著年齡增大,事業增大,他的腳步離本溪會越來越遠,原來的想法有很多是不成熟的,人到了一定的時候,不是人在推動事業前進,而是事情架著人往前走,你可能有機會調整一下方向,但你停不下腳步。

仔細的思考了一下未來幾年的安排,把原來的大概計劃刪改細化了一下,又斟酌了好久,才算放下心來。

不過這樣一來,本溪這邊的建設安排就得抓緊了,因為他忽然發現,其實他手裡的時間真的不太夠用了,日本雖然安排差不多了,但東歐和蘇聯還頭影沒有,需要從頭做起,這不是短時間就能達到目的的事情。

國內的攤子也要詳細的規劃一下,成立集團公司勢在必行。

從香港和國外吸收一些職業經理人進來補充自己的管理團隊也是一件比較急迫的事情了,於漢明已經拿了一筆錢離開了公司,他染上了賭癮,公司的錢被他賭了,那個會計已經是他的情人,替他掩蓋了賬目,事發後就不知所蹤,也算是為了他做出了極大的犧牲,不管對錯,起碼在感情上挑不出錯,可惜了一個女孩。

於秀紅最後還是留了下來,她也捨不得這份拼出來的工作,她是陪著和祥一起成長起來的,這裡就像她的家一樣。她和於漢明絕裂,不承認這個哥哥了,把父母接到了瀋陽。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管理層越來越緊張了,不是每一個人經過培訓都能成為管理者的,這不是能不能吃苦的事情,這個需要天份。

當然,這事肯定還是得從香港想辦法。這個時間段香港雖然樓市在回暖,但經濟情況並不是太好,失業人群還是不算少數的,其實香港這裡真的有點背,一次一次的經濟崩盤,危機,一直到迴歸以後,才慢慢好了起來。

拿筆寫了一份人才引進計劃,仔細看了幾遍,拿起電話打給木友德,把事情交給了他,他自己自然會和何小姐以及老郭他們商量。現在木友德基本上常駐香港了,聽說正在計劃把家搬過去。

想了一會兒,覺得是時候建一個自己的人才培訓基地了,於是又寫了一個和祥商學院的計劃書,這個到是不急著執行,但也是日程上的事。

然後就是幾個廠子,馬上開化了,廠子的建設全部要開始,圖紙已經交給了候經理,到是不用操心,但裝置採購和人員配置還是得自己這邊安排。

這一想之下,事情還真是不少啊,想了想,拿起電話給投資公司打了過去。

“哈羅,沃爾維爾公司。”

“我是張興明,請接一下習小姐。”

“張生你好,請稍等。”

“哈婁,張生。”

“你好習小姐。”

“咯咯咯咯咯咯,哎喲,對不起對不起,哈哈哈,好啦好啦,對不起。嗯,有事嗎?”

“你等我再過去的,我看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會有沒有時間?有事交待你。”

“嗯,嗯哼。好了好了,你說吧,我在記。”

“馬上安排人來我這一趟,這邊要合資幾個廠子,需要你們過來談判,這個最急,你馬上安排吧,然後直接在瀋陽成立一個分公司,以後這方面的事情不會少,而且國內的經濟會越來越好,發展越來越快,業務不會少,先進來就佔了先機。”

“好的,馬上安排。”一說到正事,已經完全職業化的習大經理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國內這邊缺大量的中層管理,高階管理合適的也要,這個要在香港招工,而且這邊的幾個廠也要在香港招收熟練工人,這個事情老郭正在辦,你和他商量一下,直接一起辦了吧。人品一定要好,其他可以適當放寬。”

“好的,郭生有和我講過,服裝設計師,打樣師,成衣師,我有注意。”

“機械師,熟練加工工人,機磨銑鑽鏜都要,汽車工業相關的工人大批量的要,但是必須是熟練工人,要沒有劣跡記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嗯,這個工作已經在做了,郭生還計劃到長春上海試試看,我覺得可以的。”

“呃,好吧,你們隨意,不過最好還是不要弄的聲勢太大,必竟是去挖牆角,國內的政治問題還是要注意的。”

“好的。還有事情?”

“哎呀,事不少啊。要不這樣吧,你親自來一趟吧,咱們當面溝通一下,一下子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事情不少,我這馬上要去京城開會,只能把事情交給你來安排了,何小姐那邊肯定罩不過來。”

“……好吧,我帶團隊過來。直接把分公司搞掂好了,那beybey?”

“白白,路上注意安全。”

放下電話,手還沒拿起來,電話就響了起來。

“喂?”

“我。”老爺子的聲音。

“爺爺?又有啥事了?”

“關於日本的情況我已經報上去了,等你到了京城會有人找你具本瞭解情況,我這會兒打電話是有件事問你。剛才你說,日本是美國全球封鎖島鏈最重要的一環,這句話有什麼憑據嗎?”

島鏈封鎖計劃,是美國人1951年提出來的,主要針對蘇聯進行封鎖以及加強本土防護的計劃,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也在島鏈計劃上不斷的投入重資,不斷的進行加強。但在這個時候,我國並沒有意識到島鏈計劃對我國的封鎖和影響,因為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真正的海軍,也因為這個時候並沒有重視海洋。

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人不但沒有放棄島鏈計劃,反而又在不斷加強收縮的時候,國內才意識到這是針對自己的行為,但即使發現了也並沒有什麼辦法,走不出去啊。不過從90年代起,國家開始重視海洋了,開始加大海軍投入,這也算是島鏈封鎖帶來的一個驚喜吧。

一直到遼寧號下海,總算是能在海上站直腰了,有了自己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