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長城風雨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長城風雨衣

(在那個年代,不穿一件風衣都不好意思出門,在這裡,不推薦打賞收藏一下你好意思走?)

可是幾個人到紗市日化一問,廠長不在,銷售科長不在,反正能管上這事的,就兩字,不在。張興明也沒辦法,只好拿著介紹信在紗市日化的招待所住下,八個人就在紗市觀光,紗市這裡名勝古蹟還是有一些的,而這時候儲存的也比較完好,也算是增長了見識。

張居正故居,萬壽寶塔、中山公園、章華寺,魚糕、鍋快、甲魚,連吃帶看,幾天的時間就過去了。

等了差不多一個星期,終於,管事的都回來了,張興明趕緊遞摺子請見,還好,這時候的人還不會擺譜,摺子上午遞上去,下午就被宣召了。

紗市日化這邊的辦公狀況,也比鹹城那邊好多了,辦公樓辦公室辦公桌椅都不在一個檔次,八個人在工作人員引領下進入一間佈置的很有時代感的會議室,背景牆上掛著紅旗和偉人像,寫著這個時代的標語。

經過簡單的相互介紹,張興明說明了來意,不過,很不幸的被拒絕了,人家銷售力量全部出馬是去的京城,談央視廣告去了,張興明的內心很痛苦,很痛苦很痛苦。

不過這個被後世稱為中國第三代洗衣粉之父的人,還是挺善解人意的,經過研究,考慮,協商,最後給了張興明東北三省的代理權,在張興明的一再堅持下,又加上了內蒙,也算是安慰了一下張興明幼小的心靈。

簽過合同,張興明戀戀不捨的跟著二哥再度登上火車,來到了京城。

幾個人到京城的那天,已經是1983年7月21號了,到的時候是晚上八點多,天已經黑了。

這時候幾個人的外觀已經和剛去廣周時完全不同了,穿的全是正宗香崗貨,二哥脖子上掛著哈蘇相機,趙志邦則捧著臺海歐120,整的像專業人士一樣到處對光。這時候市面上彩色膠捲已經開始流行了,一般的照相館也淘汰了上色技術開始使用彩色膠捲照相,幾個人在香崗拍的照片就全是彩色的,不過張興明依然選用的黑白卷,一是因為這時期的彩卷技術上還有缺陷,造成失真,二是洗印技術不成熟,不易儲存,一二年就變樣了,還不如黑白片,可以儲存幾十上百年也不會變樣,話說照片如果想保留的年頭多點,還得是黑白的,當然,數碼技術成熟的現在就不必費這心思了,可以儲存到地球毀滅也不會變化。

張興明其實偷偷把手機拿出來拍過照片,一些很有意義的,有價值的,他一個人的時候用手機拍好儲存著,32G的大卡,也不怕存不下。

長城,故宮,北海,頤和園,天壇,反正八個人能去的地方都去了,照片更是彩色黑白各拍了N卷,什麼烤鴨狗不理東來順莫斯科,拿頭吃了一遍,和剛出來的時候比,八個人明顯都粗了一圈,最明顯的趙志邦,長了三十多斤體重,這哥們後世就是一胖子,沒想到被張興明提前催圓了。

逛夠吃得,張興明跟二哥說咱們給家裡人買點東西吧,這時候祖國大陸也就京城東西又全又多,價格也不貴,出來一趟,給家裡人帶些衣服用品的啥的,叫大家都高興高興,這時候穿身新衣服出去,和鄰居一說,咱這是京城買的,那巨有面子啊。

於是八個人開始大採購,幾天功夫就買了幾大包東西。

把私事都辦完了,張興明領著二哥開始辦正事,這次來京城玩是一方面,這年頭來京城是回去可以吹半年的光榮事啊,領著這麼幾個半大小子出來二個月,不叫他們玩一趟京城也說不過去,話說回來這年頭也用不了多少錢,八個人連吃帶住再買點東西,也不過花個一千多塊錢,現在張興明最不差的就是錢。

第二件事,就是長城風雨衣了,這時候老百姓就叫風衣,80年代到90年代,服裝裡什麼最火,就是風衣。不光是中國,全球性的火,現在國際知名的風衣廠家,幾乎全是在80年代成長壯大起來的。到了80年代末的時候,男人出門沒件風衣都得擋著臉,就火到這份上。

京城第三製衣廠是由幾個私人小作坊合在一起成立的,剛開始就幾臺縫紉機而已,真正成立長城風雨衣廠那是84年的事,不過這時候他們已經開始生產風衣了,張興明決定去拿個東北三省的代理權,服裝這東西要說拿全國代理不太現實,而且也用不著,張興明只是對80年代的這些著名民族品牌有一種感情,想參與一下,服裝這行當在這個時代利潤並不大,靠量獲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張興明也不願意幹。

坐著這時代京城最有特色的面的,幾個人好不容易找到了製衣廠,這時候哪裡能看出來這是一家即將紅遍全國蓋起千萬大樓的企業啊,幾間慘不忍睹的舊房子,幾臺縫紉機,一群縫衣工,就是這個廠的全部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明來意,可讓製衣廠的幾個人高興夠嗆,這下可算找到銷路了,不用再為工資愁了。話說這個年代,最不好做的就是服裝生意,為啥呢?所有的國企都發工作服啊,像張興明家這裡,基乎上班的男人出門都是穿著工作服的,這種現像一直執續到90年代中期才徹底改變。而且這年頭講究的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誰家女的不會縫補衣服都不好意思出門,這年頭結婚第一就得買臺縫紉機在家裡的。

(80年代遼東這塊結婚四大件:尚海表縫紉機腳踏車收音機,80年代中期改成收錄機,到了後期把腳踏車去了換上個電視機,表也成了電子錶;90年以後是進口表電視機收錄機錄像機,有的地方還要加上摩托車;95年以後是瑞士表電視機電冰箱VCD,還有多少多少條腿的,說的是傢俱,這裡就不說了)

廠長姓張,四十歲左右的女同志(有興趣的上百度,這是個女強人),說話乾脆辦事痛快,四個省的風衣代理說籤就籤了,不過要求貨到結款,張興明也同意了,簽了合同雙方吃了頓飯,算是合作開始,就等張興明回去打電話過來要貨。

走走停停一大圈,1983年7月30號,八個人回到了南墳,學校已經放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