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6章 為什麼會產業失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6章 為什麼會產業失衡

張興明也沒催促,在一邊靜靜的喝茶。

李淳靠過來輕聲問:“下面那三個怎麼處理?”

張興明扭臉看過去問:“打的怎麼樣了?”

李淳說:“那個耀哥是真能打,從小練出來的,二個黃要差很多,半路出家吧,全憑著一股狠勁,在外頭拼還行,在咱這不夠看,給他們換上木刀也不行,幾場下來精氣神都散了。”

張興明說:“你們也別得意,港島的傳承比內地有序的多,自幼習武的人很多,而且大部分都進了社團或者影視圈,別哪天讓人幹翻了。訓練上不能懈怠。還有黑熊那邊的情況這兩天彙總一下,按計劃執行到了哪一步了?戰鬥人員到位了沒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淳說:“最早一批86年底就過去了,當時選的是外語好的,然後陸續過去了有四十七個人,整個大隊最初的一百五十二人,除去這四十七個現在都在紅星廣場那邊。戰鬥人員原來只過去了六個小組,主要是保護前期人員的安全,後面斷斷續續的去了三百來人,主要是吸收當地的混子窮哥們進行訓練,咱們在那頭建了兩個基地的,不過都是地下性質的。”

張興明點了點頭,說:“我一天事太多了,外頭這些事就麻煩你和蘇煙多辛苦。”

李淳點了點頭說:“應該的,我也是完成任務。”李淳被得為少校之後就多了一項任務,對張興明身邊的武裝力量進行監督和管控,這事張興明也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他本來也沒想幹啥,正好還可以愉懶。安保公司裡有許多在職軍人,李淳也沒瞞著張興明,張興明也是確實不在意。

張興明說:“對黑熊大隊進行改編,出去的人加上戰鬥人員為a大隊,暫時定為五百人,主要負責那邊的滲透收買和監控,這邊的人為b大隊,負責對港島黑幫進行監控收編,以前安保這頭的東西交過去吧,不過安全和保密工作要做好。”

李淳點點頭,張興明又說:“安保這邊除了咱們自己的地盤以外,可以出去接點活幹幹了,就以義安的名義就行,押運保護看場子,呵呵,咱們得把義安的牌子打響。”

李淳說:“保鏢這行幹不?”

張興明搖了搖頭說:“不幹,這頭沒有值得咱們去保護的人。對了,來這邊的家屬那邊安保工作要做好,千萬不能出岔,那邊不管白天晚上都不允許有什麼幫派存在,懂不?不服就打服,隱患必須處理乾淨,哪怕見血也無所謂。”

向義安放下手裡的咖啡杯,張興明抬頭看過去,向義安說:“張先生,我能問幾個問題嗎?”

張興明點頭說:“可以,知無不言,請問。”

李淳說:“那你們聊吧,我去安排一下。”張興明點了點頭,李淳衝向義安點了下頭,起身出去了。

向義安給李淳回了個表情,對張興明說:“我能瞭解一下張先生的真正身份嗎?”

張興明說:“我從來不騙人,我是港島和祥的創始人,老闆,你可以到注冊處查一下,沒有任何其他人或者政府黨派背景,任何。我和內地政府也不存在合作,你可能對內地政府瞭解的不夠清晰,政府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和任何私人組織合作,當然,我說的合作的意思你應該明白。”

向義安微皺著眉頭看著張興明,張興明說:“不過我還有另一個身份,這在內地也僅限於一定層次的官員才知道。”張興明掏出自己的小紅本本遞了過去。

向義安接過證件翻開來,彩照,鋼印紅印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職務是**平辦公室政策經濟發展顧問。

張興明接回證件揣好說:“我沒有任何的政府職務,以後也不會有,我就是一個愛國商人。內地政府重視商人,重視能給改革發展作出貢獻的商人,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官方身份加以保護。當然,我這個是例外,一般是進入政協或人大,特別貢獻的可能會掛到國院那邊擔任個顧問。”

向義安問:“你到港島經商是內地安排的嗎?”

張興明搖頭說:“不是,怎麼可能,我不否認內地會派一些人到港島發展,但我不是。我這個顧問身份是86年才得到的,那時候我在商業上已經算是很成功了。”

向義安又問:“張先生能說說你都做什麼生意嗎?資產大概有多少?”

張興明笑著指著向義安說:“向老大你這算是在刺探我的商業機密了。”向義安也笑了笑,看著張興明。

張興明一隻手在額頭上搓了搓說:“我的生意主要是在內地,這麼說吧,我在全國都有產業,商場地產安保公司財務公司酒店商業廣場還有汽車製造廠以及一些重工化工輕工企業,在港島我有一家銀行,有酒店和一些地產,安保公司也註冊了,商場和超級市場也有做,還有一家投資公司和一家商學院,總的來說,資產方面目前來說,應該和港島富豪十大差不多,你問這個幹什麼?”

90年以前,港島富豪的出身還很均衡,大多以實業為主,首富那時候的主業還是塑膠,資產也剛進入前十,到94年首富才拋開塑膠以地產商人身份登頂,從此一路狂奔下來。

從90年開始,實業富豪逐漸敗出港島富豪榜,變成了以地產業為主的那幾個人。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港島實業產業開始沒落,同時內地地產業抬頭,到90年代中後期,地產商統治了豪商名單,國內強制取消了福利房政策。這就是商人從政的代價。

內地為了拉攏這些具有影響力的港島商人,給了他們大量的政策政治上的優待,打造出了一批地產豪商,他們從港島到內地縱馬狂奔,引起了整個國土上的產業失衡,縱眼看去,搞實業全變成了低人一等的土老帽,鮮亮的是地產,是金融。

而這兩個產業,一個是是喝人血的社會寄生蟲,一個是喝人血的產業寄生蟲,如果說地產業或許還有一些帶動性的話,那麼金融業則完完全全產生不了一點社會價值。結果就是老百姓越來越窮,實業越來越衰敗。

國人從外面學東西從來都只是學皮毛的,只要能帶來即時利益,所有的負面的東西就全部視而不見掩藏起來,我富之後哪管洪水濤天。看看國外的福利政策和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那是地產和金融業的籠頭。

等國家發現了這一點想要調控產業平衡的時候,這些獲利者不但沒有一點感恩的心理起一點正面作用,反而是轉移資金傾售產業跑到國外親爹那邊搞起了實業,因為在親爹那玩地產金融這套是要被打屁股的,那面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何其悲哀。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為了保證港島迴歸的平穩,就是為了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