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章 姥姥的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章 姥姥的家

順著核桃樹下的土坡路下了國防路,推開樹枝編的籬笆門,來到姥姥家的院子裡。

姥姥家的院子和一般人家不同,有東西兩個門,這邊上國防路,那邊出去是通向小隊的車道,道邊就是河。

進院迎面就是橫跨院子的葡萄架,有二十幾個平方,佔據了院子的四分之一,這是上一世張興明記憶裡快樂之一,爬葡萄架摘葡萄,葡萄是山裡野生挖回來嫁接的,果粒不大,黑紫紫的,很甜,這時候已經在春風中冒出了綠芽。

幾隻雞在葡萄架下面散步,一邊走一邊在地上刨著什麼,葡萄架過去是豬圈,估計是開了年剛抓的豬崽,在圈裡哼哼唧唧的,豬圈有四米長,頭裡就是院東門了。

房子正中,老舊的木門開著,姥爺站在門口望著這邊,臉上掛著和謁的笑容。

“慶芝來了啊。”姥爺說話慢聲細語的。

“啊,送兩孩子來呆幾天,那邊有點忙,小三太小,桂欣又要上班,沒時間帶。”爸爸扛著大包,一邊答應著姥爺一邊進了屋,把一百幾十斤的大包放在炕上。

上一世,爸爸也是這樣,一百兩百斤的大包從南墳扛到姥姥家,從姥姥家扛到南墳,給媽媽扛回了幸福,給姥姥扛來了希望,直到張興明和哥哥大了,應該是在十歲左右,每次回來都能幫著扛個二三十斤,爸爸才輕鬆了一些。

“拿這麼些東西,家啥都有,你們留著吧,家裡嘴多,受這累幹什麼。”姥爺幫著爸爸把大包放下,一邊說著。

“現在回來一趟也不容易,家裡就你們老兩口,桂欣也總掛著(掛念),俺們那邊到底要強點,廠裡都分。”老爸拍了拍身上的灰回著話。

張興明被姥姥抱進了屋,一眼看到北炕上那只老花貓,從姥姥身上掙下來撲了過去,花貓一下跳起來,看了看張興明,叫了一聲走了。

(那時候東北農村一般都是南北炕,就是一個屋裡有兩鋪炕,中間隔著三米遠,睡覺的時候頭對頭,後來都蓋磚房,估計是成本問題,一般就難得見到誰家裡有南炕了)

“老二稀罕貓啊?呵呵,這個老貓也不好弄,別叫撓了。”姥姥摸了摸張興明的頭。

其實張興明倒不是喜歡這貓,只是這貓在姥姥家養了十幾年,也是記憶裡的重要一份,見了有點激動而已。

大夥進了屋,姥爺就搬桌子,把鍋裡的吃食拿出來擺上,叫張興明爺仨吃飯,趕了大半天的路,又爬山又過河的,也是真餓,爺仨也不客氣。

酸菜燉土豆,陳年大醬用雞蛋葷油炒熟,加了點自己家地裡的辣椒,沾著頭茬蔥芽和地裡剛冒出來的山野菜,玉米麵鍋貼,吃起來那叫個香。

東北農村做飯用一口大鐵鍋,連燒飯帶燒炕,吃完在鍋裡添點水,架個木隔,把剩下的擺到上面,再蓋上蓋子,春秋冬三季灶膛裡一天到晚有闇火悶著,大半天都不會涼,炕也一直是熱的。

(其實我一直在想,東北夏天幾乎什麼都是沾醬生吃,是不是就是因為嫌炕燒的太熱啊)

在張興明的記憶裡,姥姥燉的這個酸菜土豆實在是好吃無比,每每懷念起來,都會流出口水,其實這個年頭,特別是農村,燉菜也就是放點葷油,肉是根本沒有,味精幾乎不放(買不到),懷念的,只是一種摯親的味道或者說是感覺而已。

吃罷了飯,爸爸把扛來的大包開啟,裡面有白麵大米肉和油,還有給姥姥姥爺每人一雙鞋,東北叫農田鞋,南方叫解放鞋,是廠裡發的勞保,就是高幫黃膠鞋。

十斤豆油是給姥姥家的,肉是十五斤肥膘給姥姥家洘油(熬豬油),白麵和大米都是一樣大小三包,大的每樣三十斤,是給姥姥家的,小的兩份每樣二十斤給張興明的爺爺。

爸爸把給爺爺的東西扛了,領著張興明往村裡走,哥哥因為大了點知道的事多,就不跟來,原因是張興明的奶奶死的早,爺爺對六個孩子態度極端不同,對張興明的爸爸最差,不誇張的說,一個土豆都不捨得給。

往村裡的路比較平整,五、六裡路走了差不多半個小時,就看到了村裡的大河,河邊幾棵說不上年份的古柳聳立著,樹腰有一米多粗。

河對岸就是村裡人住的地方了,房子都依著山勢向上排開,中間一條車道。

張興明家的老院(老宅)在村子正中間,原來像個堡壘一樣,有一個大牌樓,在前幾年被砸了,只留下幾道斷壁殘垣和幾間老房,現在爺爺最小的弟弟住在這裡。

張興明的爺爺住在老院正對過,中間隔著車道,其他幾個爺爺都住在老院的後面,已經不在世了,後人間走動的也不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踩著石塊擺的橋過了河,順著車道爬到半山坡,就到了地方。

張興明的大爺這時候已經因為工傷去世了,爺爺和張興明的二大爺住在一起,五叔當兵回來後在四道河那邊成家了沒回來,四叔,六叔也出去單過了。

話說東北農村許多地方的命名都是頭到溝子,二道溝子,頭道河子,二道河子這種。也不知道是誰,按什麼規律排的,從哪起的頭。

“爸我回來了,身體怎麼樣?”老爸進了屋把扛著的包放在炕邊,把米麵拿出來擺到炕桌上,邊問候坐在那裡抽菸的爺爺。

“死不了。”爺爺翻動了一下眼睛,掃了放在炕上的米麵一眼,說:“這點東西還拿回來幹哈?不夠一口的。”

米和面確實不多,二十斤大米,二十斤白麵,但在這年代是紮紮實實的好東西。

東北的山區大部分地方都不產稻或麥,由其是張興明家這種大山區,這個年代更是有錢都沒地方買,何況沒什麼錢。

張興明家在城裡吃飯靠本,那時候是限量供應,媽媽戶口又在農村,根本沒有糧份,就這點東西還是從嘴裡省下來,再從工友朋友家裡勻出來的。

爸爸對爺爺的話也不在意,必竟是自己的父親,自己心意到了就行了。

“二哥呢?”爸爸把包東西的布折起來拿在手裡,問爺爺。

“忙著呢,沒空搭理你。”爺爺低著眼眉抽了口煙,不鹹不淡的應了一聲。

爸爸就沒再言語,領著張興明出了門,從頭至尾爺爺連看都沒看張興明一眼。

走到院門口遇到了張興明的二大娘,到是笑著說了句:“慶芝回來啦,這是大軍吧?”爸爸點點頭,應了聲:“這是老二,大軍沒來。”

然後錯身而過,張興明跟著爸爸順車道下坡過橋,出了村。(前面忘說了,車道是指牛車)

過了河,爸爸把張興明抱起來放在肩膀上,爺倆向姥姥家走去。

張興明上一世對爺爺就沒有任何印像,就記著應該是在今年冬天,在地邊打過哥哥一柺棍,讓姥姥罵了半天,在明年夏天摔了一跤就過世了。

到是聽媽媽說起當初爸爸剛轉業回來,媽媽懷著哥哥,兩人就在張家堡,冬天,媽媽想吃幾個土豆二大娘不給,想和爺爺家裡借個鍋二大爺和五叔都不讓借,所以這一世回來,張興明心裡對他們也就沒了什麼念想(想法),不來往就是。

“爸爸,咱再不去送東西了哦,有東西都給姥姥就行了。”

“那是你爺爺,能不給嗎?再不好也是爺爺。”爸爸舉手拍了張興明屁股一下說。

“明年就沒了,以後不用送了,省得還討不到好。”張興明一不小心把心裡話說了出來。

爸爸站住,把張興明從肩膀上拿下來照著屁股就幾下子:“胡咧咧啥?有這麼說老人的嗎?以後別瞎說,聽著沒?”張興明揉揉屁股,點了點頭。

爸爸嘆了口氣,抱著張興明繼續走向姥姥家,只是人顯得沉悶起來。張興明知道爸爸是最有孝心的人,肯定心裡不好受,但也沒辦法。

回到姥姥家,姥爺在地裡燒茬子,姥姥已經在做飯了,哥哥拿著一根頭上冒著火的柴禾在院子裡揮舞,張興明一捂眼睛,哥啊,老爸心情正不好啊,你這是撞槍口上了。

果然,爸爸把張興明往地上一放,過去抓過哥哥來搶下柴禾扔到一邊,揮手就是一頓胖揍,哥叫的那個慘哪。

還好姥姥出來喝住了爸爸,結束了哥哥的這頓“大餐”,哥哥揉著屁股跑菜地裡找姥爺去了。

晚上吃的雜魚醬,肉燉茄子幹,張興明吃的滿頭流汗,記憶中的味啊,太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