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733章 新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33章 新家

從勞動公園過來上建設大路,過鐵西廣場接南五馬路,過南湖公園到文化路,從文化路立交右轉上青年大街,等過了文體路道口車外就已經是一片荒蕪了,89年,這邊大部分地方還是菜田,什麼都沒修建。

朱曉娟看著外面被大雪遮蓋著的大地說:“爸,咱們這是出城了呀?這是要搬到農村去嗎?我是不是要過上沒有暖氣天天抱柴燒土灶的日子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朱祖權笑著說:“你還會抱柴燒土灶?”

朱曉娟說:“燒過呀,我同學家就是那樣事的,住炕上。”

車穿過一片荒涼駛過渾河大橋,就像突然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舊樓爛街棚戶房,朱曉娟癟著嘴皺著小眉頭看著窗外,一會兒瞄一下開車的爸爸,特別怕她老爸突然一轉方向盤進了一個破院子說:“到了。”

車穿過營盤這一片棚戶,遠遠的就能看到高高聳立的二十世紀大廈了,朱曉娟到底是孩子,又來了精神,指著前面說:“爺爺爺爺,你看,那個樓好高啊。”

朱祖權低頭點頭從車窗裡看出去說:“這棟樓是85年前後蓋的吧?我記著報紙上有報過,還是第一次見著。”

朱曉娟扒著車座問:“爸,咱們到底是往哪去呀?這都出了奉天了吧?”

朱祖權想了一下說:“出了奉天城了,跑出來得有二十公裡了,放在過去可能一輩子也走不出這麼遠哪,現在這時代確實是進步了。”

汽車重新進入田野間,不過離大廈越近,兩邊開始出現廠房,朱繼東說:“爸,這裡就是輕工業園和中華汽車廠,咱們這車就是這邊生產的,國內最好的車,聽佩玲說不比外國的差,都賣到外國去了,賣的比在國內還貴呢。”

朱祖權說:“這車坐著是舒服。得多少錢?”

朱繼東說:“這輛四十五萬,佩玲平時用的那輛得六十多萬。”

朱曉娟靠在座椅上無力的看著窗外說:“爸,開這麼貴的車不是應該住在城裡繁華的中心嗎?為什麼我們都出城了荒無人煙了還在往前走?你是不是準備把可愛的我扔到山溝溝裡去?”

朱繼東笑了一下沒理他,對朱祖權說:“爸,這工業園汽車廠還有這座大廈都是佩玲弟弟的,那大廈下面是安保公司基地,也是他們的企業,咱們住那地方都是他們守著呢,特別安全。就是來回麻煩點,要檢查。”

朱祖權說:“也是為了安全考慮,算不上麻煩,規矩得守,越是有身份就越得守,你得記著。”

朱繼東點了點頭說:“放心吧爸我知道。”車順著大廈下面繞過去,朱曉娟趴在車窗上感嘆:“好高啊,看不到頭,爸,咱們能上去,上最頂上看看不?”

朱繼東說:“行,你和你孫姨說就行。”車開到別墅區入口停下來,安保員敬了個禮過來檢查,朱繼東降下玻璃窗遞出通行證說:“我是孫佩玲家屬,住五號樓,這是我爸和我女兒,以後都住這。”

安保員點點頭說:“上面有通知。你籤個字,這是老人和孩子的通行證,隨身帶好別丟了,以後出入要檢查的。”比對了一下照片人本人,遞了兩本通行證過來。

朱繼東接過通行證,在安保員手裡的本子上簽上名字,安保員敬了個禮說:“謝謝配合,歡迎回家。”升起路障。

朱繼東把通行證遞給朱祖權,開車往裡走,朱祖權翻開通行證,上面有他和朱曉娟的照片和身份資訊,笑著說:“佩玲做事周到啊,你可得好好的待人家。”

朱曉娟拿過自己的通行證說:“這怎麼有我照片?爸,你出賣我。”朱祖權哈哈笑起來,朱繼東說:“把這個證揣好,千萬別弄丟了,以後來回回家都要拿給安保叔叔看的。”

車停到五號別墅門前,屋裡的服務人員出來幫著開啟車庫門,朱繼東說:“你們先下吧,我把車停庫裡去。”朱祖權和朱曉娟下了車站在路邊四下看,朱繼東把車開時暖庫。

朱曉娟拉著爺爺的手蹦著腳說:“這邊風好大呀爺,不過真漂亮,房子都好大,這家就是以後咱們的新家唄?”

二姐從門裡迎出來:“爸,小娟,進屋來,外面風大。”

朱曉娟喊著:“孫姨。”跑了過去,朱祖權緩步跟在後面,他有關節炎,走路走不快。

二姐笑著的拉住像小鹿一樣踩著積雪歡跳著跑過來的朱曉娟說:“慢點,別摔了,你也不扶著點你爺爺。來爸,快進屋,這邊比城裡風大,冷丁過來別吹感冒了。”

朱祖權背著手穩穩的走過來,笑著說:“嗯,這頭開闊呀,守著河邊,風是不小。不過夏天能舒服啊,不悶。不像在城裡往哪邊眼睛也只能看出去幾十米。這頭空氣也得比城裡好不少。好地方啊。”

二姐伸手扶住朱祖權的胳膊說:“繼東怕我冷著,不讓我去接你們。快進屋裡來。”

來到沙發上坐下來,朱曉娟跪在沙發上打量著屋裡,朱祖權也在看,說:“真大呀,亮堂。這頭就是偏了點呀,要是沒個車還是有點不方便,也就是你們能在這頭住的挺好。”

二姐笑著說:“這頭後面也有不少人家呢,醫院學校商場什麼都有。馬上市政府也要搬過來了,從大橋那邊往這邊全要拆了重建呢,以後就熱鬧了。過了年這邊機場就啟用了,這地方離機場近,出門也方便。”

朱祖權愣了一下問:“市政府要搬過來呀?”

二姐說:“嗯,有這麼一說,不過改建基建什麼的,也得幾年呢,不過肯定要搬過來。”

朱曉娟問:“孫姨孫姨,我能上那個那麼高的那個樓上去看看不?我爸說讓我問你。”

二姐說:“行,你怕高不?那上面可老高了。”

朱曉娟想了想說:“我也不知道啊,我還從來沒上過那麼高呢,我上過的最高的地方就是俺家樓上。”她家原來那樓一共就三層。在這個年代,高樓只集中在幾大商業區那幾條馬路上,居民區都是三層五層的建築,更多的地方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