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重生在70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5章 慈善和教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55章 慈善和教育

霍十四自己下面有幾個基金,分別對國內的教育,醫療和體育事業三個方面進行捐助建設,不過他在教育上面也是比較關助精英的,和李先生不同的是,霍十四是幫國內政府培訓經濟管理人才,少數民族事務管理人才以及教師。他個人更關注體育方面的事情。

張興明扭頭看向拄著柺棍坐在一邊的那個清癯的小老頭,老爺子是1907年生人,玩了一輩子電影半輩子黑道,97年最後一次娶妻,102歲才卸任董事長把事業交給太太管理,

做為世界上任期時間最長的ceo,他把兒女都熬成了大富豪,孫輩都成為了富豪,重孫輩都有了各自的事業才交班,結果除了他七十多歲的太太竟然沒人來接班,最後只好把股份全部賣掉。

老頭做為一個從舊世紀過來的大人物,一生對愛情卻非常忠誠,除了兩任太太再沒有什麼花編,他的前任妻子去世的時候,老頭任性的停產一年哀悼,那一年邵氏什麼也沒做,電影電視劇全停拍。

發現張興明看過來的目光,六叔微微側頭看過來,禮節性的衝張興明點了點頭。

那位鄭大福端著酒杯和小李先生有一句沒一句的說著話,目光不時的在張興明身上停一下,張興明不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和木先生合作亞洲電視的就是這一位,結果這一下讓張興明給截胡了,速度快的讓鄭大福都沒反應過來事情就結束了,只能弊在心裡自己不痛快。

他是接老丈人班成為富豪的,娶獨生女就這一點好處,不過也是壓力,所以總想自己做出些事情來證明一下,於是就進了地產,但地產這塊巨頭太多,雖然自己很努力但也一直只是在中游晃。這剛把目光盯向電視準備大展拳腳,忽然一夜過去涼了,沒自己事了,能不鬱悶嗎?

這就是國人和外國人最大的區別,外國人就不重視這一點。我娶對人了我牛逼,不服你也娶一個呀。像包王爺去世之後,因為沒有兒子,海上和陸地家產分別被大女兒和二女兒繼承了,大姑爺是個老外,成為新世界船王以後就是滿世界牛逼,從來沒看出來一點兒羞澀。

張興明扭頭看了看和二哥說話的包王爺,心裡有點遺憾,中國人好不容易憑著幾個天才一樣的神人拿了幾個世界第一,但好像都沒有什麼好結果。王安做到了,生了個敗家兒子折騰沒了,包王爺做到了,結果因為娶了個“笨老婆”也歸了老外了。

有研究表情,生小孩的性別取決於男女雙方的智商,男強女弱為女,女強男弱為男,由其是第一胎,特別準。後面再生則可以參考但不準了,因為誰也說不明白你們倆到底誰感染了誰。

包王爺感覺到張興明的目光,微笑著點了下頭,張興明還了個笑臉,就聽耳邊有人說:“小友在國內建學校?想不到小小年紀就有這份胸懷,讓我等慚愧呀。不知道方不方便合作?”

張興明回過頭,原來是自己發呆這一小會兒霍十四和六叔說了些什麼,六叔正非常有興趣的看著他。老爺子少年流離青年顛簸中年才算事業有成,等到他叱吒一方的時候國內又開始亂了起來。終於雲開霧散四海昇平他年紀也大了,折騰不起了。

82年包王爺到內地尋求造船合作的時候,提出捐一千萬用來建幾棟以自己父親名字命名的樓宇,當時國內沒人敢接錢,我們是共產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怎麼能接愛資本家的捐贈?還要用他的名字來命名?

後來還是平公說了話:為什麼不能?發展建設需要所有中國人出力。人家出了錢,留個名字也是一種紀念嘛。安排給找個好位置並親筆給題了牌匾,這就是京城團結湖兆龍飯店。

六叔知道這件事以後就很激動,於是,就有了今天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逸夫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興明衝六叔點了點頭說:“六叔要是看得起我肯定是高興還來不及。不過目前來講我們希望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貧困落後地區的小學系統完善上,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狀況可能都不會改變,小學是教育的基礎嘛。

國內改革開放十年,雖然各行各業都有了巨大的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了,但是必竟積貧已久,還有廣大的地區沒有脫離貧困線,還有太多的孩子上不了學上不起學,小學就是一道門檻。

而且建設一所新學校也不是選塊地蓋棟樓這麼簡單,當地的整個教育體系都得考慮到位,師資要求以及後續的保障問題這些。說實話我們的速度很慢,但是沒有辦法。”

六叔點了點頭,說:“這個道理是對的,我們也懂,但是我們必竟沒有辦法長期呆在內地,而且目前就國內高等教育來說,各個方面和國際上也是有著巨大差距的,想縮短這個差距不是幾個人或者幾代人就能搞得好,只是盡一份心力吧。

我比較喜歡建宿舍樓和圖書館,知道為什麼嗎?住都住不好還談什麼學習?沒有大量的書籍靠什麼學習?咱們封閉的太久啦,得讓孩子們把眼界開啟,多看看外面,這樣才能激起鬥志。中國人不比洋人差的,而是會強。

你說的對,事總要一點一點做的,現在我建宿舍和圖書館,十四培訓各方面的管理人才,搞體育,包王爺支援醫療和科技,李先生直接辦大學,大家都在努力,總會好的。”

其實內中的含義肯定是不同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是話不能那麼說。

六叔建宿舍和圖書館求的是德,就是單純的捐建,留個名字罷了,是真的不求回報的。

霍十四搞人才教育培訓支援體育事業求的是未來,是真的心疼這個國家想辦法幫助她。

包王爺投醫療和科技求的是換,他是搞海運的,和外國人打交道最多,需要背後有所支撐。

李先生辦大學求的是名利,名是揚名,利是蒐集人才為他所用,最現實。

港島商人在內地搞慈善首重教育和醫療,這也確實是那個時候國內的最短板,但沒有幾個人會搞基礎教育。然而基礎教育才真的是慈善,是不得名不得利的實實在在的慈善。想得也得不到。

因為小學搞的再好也出不了名,影響太小,小學獲得的社會資源是最少的,小學教師的工資也是最低的。一個學生記憶裡最深刻的也只是他的大學,或者涉及到高中而已,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思維。

可是沒人想過,沒有小學哪裡來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