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身為領主的我只想好好種田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燕國蘇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一章 燕國蘇代

“我已經知道世道變化,必須忠君之事。只要公子勢力不亡,我絕不背叛。”

蘇代在穿越來到這個世界之後,知道已經不是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名義上,天下共主是周天子,因此人才流通頻繁。

但秦漢之後,對文臣武將的忠誠度要求極高。

比如于禁向關羽投降,被人輕視。

這在春秋戰國就不算是事。

蘇代也知道,後世的諸侯更加看重部下的忠誠度。

張華有些意外。

看來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人,適應的能力也很強,很快就轉變觀念。

如果蘇代真的能夠保證忠誠,張華不妨任用此人,畢竟蘇代也是名人之一。

不知為何,張華對蘇代產生好感,隱約認為蘇代值得信任。

“好,你暫且留在三原鎮,為我差遣。當前還沒有合縱連橫之意圖,因此你且擔任門客。”

張華不好給蘇代安排官職,於是將蘇代視為門客供奉。

“多謝公子。”

蘇代同意留下。

張華又令人給蘇代配置馬車和僕人出行,給足了蘇代這些縱橫家面子。

張儀、蘇秦、蘇代等縱橫家,遊歷各國,合縱連橫,不是為了什麼家國情懷,而是為了實現個人理想,無非是名利二字。

蘇代在自己這裡享受優待,最起碼忠誠度有了一定的保證。

張華從陳宮那裡得知蘇代更加詳細的身世。

蘇秦、蘇代、蘇厲,為燕國三兄弟,也是三個有名的縱橫家。

張華在三原鎮的領地資訊看到了縱橫家蘇代的英雄屬性。

【英雄】:蘇代

【等級】:31

【統帥】:50 【武力】:47 【智力】:83 【政治】:71

【天賦】:話術(蘇代的話語會在不經意間影響交談之人的想法,使其不知不覺受到影響;雙方智力差距越大,越容易受到蘇代的話語影響)

【來歷】:蘇代之弟,“燕國三蘇”之一。

張華看到蘇代的天賦“話術”,這個天賦無疑最適合信口開河的外交大臣。

而且張華驚出一身冷汗。

剛才蘇代與自己交談,蘇代的天賦肯定發揮了效果,讓張華潛移默化間相信蘇代會對自己忠誠,張華還安排了馬車和隨從,給予蘇代優待。

怪不得有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說法。

話術這種天賦,如果用對了情況,那麼不敢說可以當百萬之師,但絕對可以當十萬之師。

蘇代的天賦不是用於沙場征戰,也與種田無關。

蘇代的用處在於遊說對方的君主或者將領,改變其決策,進而影響整個戰場,達到十萬之師也無法取得的戰略目標。

譬如說金兀術屢次被南宋名將擊敗,知道無法征服南宋,於是與南宋朝廷求和,設法讓趙構殺了岳飛。

這就是外交上的勝利。

話術天賦與智力值掛鉤。

蘇代83的智力值,還只能算是二流的縱橫家,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如果換成是張儀、蘇秦這種一流級別的縱橫家,那麼就不好說了。

以張儀、蘇秦的能力,說不定在諸侯林立的亂世,還真的可以改變大局。

張華得知蘇代的能力之後,心裡對蘇代有些防備。

蘇代的天賦會在不經意間影響與之交談之人的想法。

要是張華不小心受到蘇代的影響,那麼說不定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蘇代像是一把雙刃劍,就看如何使用。

用蘇代來迷惑對方的君主或者武將,可以起到奇效,謀取敵國。

如果蘇代有意忽悠自己的主公,也會造成難以想象的後果。

不過蘇代的能力,與精神控制還差得遠了。

蘇代的天賦是透過言語來引導對方的思路,並且不斷強化某種暗示,讓對方的思路跟著自己走,於是不知不覺中了蘇代的陷阱。

只要不斷提醒注意蘇代的言語誘導,應該沒有那麼容易受到蘇代的影響。

“法家、縱橫家都已經出現在我的領地,不知道墨家、道家、農家等人物,是否會出現。”

張華還想著一睹墨子、老子、孔子等開山立派的教主級別的人物。

蘇代作為二流縱橫家,他的天賦已經有影響一國的實力,那麼諸子百家之中的墨子、老子、孔子等人的天賦,必定也極其霸道。

在蘇代投靠之後,張華已經在想著該如何利用蘇代去干擾其他勢力。

蘇代有馬車、隨從陪同出行,總不能白白養著一個閒人吧?

利用縱橫家,干擾其他勢力發展,這就是蘇代的價值之所在了。

八百裡秦川的諸侯相爭,已經不這只是軍事上的爭鋒相對,還與種田、外交息息相關。

“主公,北邊急報,王平將軍攻打馬坊鎮,遭遇數萬敵軍伏擊,不敵兵敗,兩千無當飛軍,僅僅只有八十人活著回來!”

“什麼!?”

正在思忖該如何利用蘇代的張華聞訊大驚。

兩千無當飛軍,僅剩八十人!

這是張華進軍關中以來,少有的慘重損失。

統領這支無當飛軍的武將,還是以沉穩著稱的王平。

無當飛軍擅長山戰,王平還有天賦“山戰強化”,無當飛軍獲得更高的攻擊、防禦、射速、機動,沒有理由會有如此大敗。

“安祿山的殘餘部眾,不可能拼湊出數萬大軍,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伏擊王平的敵軍不是安祿山的殘餘兵馬,而是盤踞在黃土高原地區的諸侯。此人試圖出兵佔領溝壑地區所有的村寨,旨在圖謀關中。”

張華經過一年多的歷練,透過簡單分析,對各方勢力的一舉一動,不難推測。

設法伏擊王平,又讓王平兵敗的敵軍,絕不會是什麼等閒之輩。

“王平是否還活著?”

“王平將軍僥倖逃回,身受重傷。”

“既然王平還活著那就好。令李時珍前去為之療傷。”

張華直接派出勢力醫術最高明的醫師李時珍,讓李時珍前去為王平療傷。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王平只要沒死,還能組建無當飛軍。

如果王平死了,那麼無當飛軍這一兵種,有可能就此消失。

“另外,必須設法探明位於黃土高原上的勢力,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們的目標肯定不只是擊敗王平那麼簡單。如果我所料不差,山地間的村寨,將近全部淪陷。”

張華大概想到了對方的意圖。

安祿山勢力在黃河高原的山地溝壑間有不少村寨,甚至還有鎮子、馬坊,對方的目標是擊敗前去收取這些村寨和鎮子的王平,然後將勢力擴張至關中平原。

換而言之,在張華勢力北邊的高原,另一個強大的勢力正在擴張。

安祿山的軍師說不定與這個勢力也有關係。

張華逐漸將這些事件聯絡在一起。

每一個強大的勢力,都沒有那麼簡單,各種手段盡出,只是為了取勝。

張華想通對方的用意之後,立即派出大量細作,進入北邊群山進行探查,摸索清楚對方的來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方不敢輕易離開山地,進入關中平原。”

李績、陳宮、謝安得知王平大敗,緊急來見張華,說出自己的判斷。

李績詳加分析:“如果對方實力足夠強大到橫掃整個關中或者半個關中,那麼在主公和安祿山大戰時,應當出兵南下,席捲關中。而對方沒有這樣做。只能說明他的實力還不夠強大。”

謝安插話:“對方的兵力,可能與我們差不多,又或者,還要更差一些,因此才會步步為營。儘管如此,主公還是要防備這支兵馬南下。”

“關中的局勢越來越複雜了。”

張華打量關中地區的地形圖,上面有各個勢力的勢力範圍。

安祿山、史思明的勢力已經完全被張華、唐玄宗、秦孝公瓜分。

張華佔領了安祿山大約十分之五的領地,唐玄宗佔領十分之三,秦孝公佔領十分之二。

然而,黃土高原地區的不明勢力,出兵搶佔了北邊山地的村寨,張華佔領的領地減小。

好在高原地區的人口密度不夠,張華還是獲得了主要的人口。

“這夥勢力,還不明來歷。”

“秦川,除了我們,還有長安鎮的唐玄宗,咸陽鎮的秦孝公。在秦川西部,還有不少勢力,其中有一股強大的勢力,不容小覷,那就是陳倉鎮的魏國大將軍曹真。”

張華與眾多智囊商議大事,視線落在地形圖上陳倉的位置。

陳倉是關中到西涼、漢中的必經之地,位置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

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就怎麼也不打下陳倉。

因此,諸葛亮無法直接從漢中進入關中,不得不先取西涼,再圖謀關中。

這也意味著,如果有勢力佔領陳倉,以陳倉為主城,那麼就可以吸納來自關中、西涼、漢中各地的流民,成為一方諸侯。

而盤踞在陳倉城的諸侯,不是他人,而是曹魏的大將軍曹真。

曹真為曹操的養子,統領的是曹魏集團最精銳的兵種——虎豹騎。

在三國前期,曹真還沒有什麼存在感,擔任虎豹督的是曹純、曹休兩員大將。

在漢中之戰,曹真才開始嶄露頭角。

待名將凋零,曹真成為魏國大將軍。

根據張華所知,曹真的軍團穿越到這個世界的時間是太和二年,也即是公元228年。

該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皆投降蜀漢。

魏帝曹叡親征至長安,遣曹真為督諸軍駐於郿,統領各路魏軍挫敗諸葛亮。

曹真正與一眾魏軍武將商議該如何逼退諸葛亮、收復西涼三郡時,就穿越到了這個世界的關中平原的陳倉一帶。

於是曹真在陳倉一帶重新建立陳倉鎮,征討四方強敵,以魏軍自居。

而且,曹真在四處打聽魏武帝曹操的蹤跡,想要與曹操合併,征戰天下,擊敗歷朝歷代的強敵。

但曹操不在關中平原。

曹真成為陳倉勢力的領主。

本來曹真的能力在一眾領主中不算超一流,但曹真帶著當時迎戰諸葛亮的魏國武將班底穿越過來,在前期佔據優勢,憑藉兵力,陸續消滅了幾十個大大小小的勢力,還收服了其他朝代的武將,因此曹真的曹魏軍團,實力不容小覷。

曹真是關中平原西部值得注意的大勢力。

曹真的虎豹騎,更是讓張華忌憚不已。

曹操的虎豹騎,比起安祿山的曳落河還要驍勇,因為虎豹騎的兵源要求,也更加苛刻,多數由百人將組成。

除了陳倉的曹真,還有右扶風等縣,還有一些中等勢力割據。

八百裡秦川的勢力眾多,經過各大領主新一輪擴張,秦川的勢力已經從幾百個減少至幾十個。

“曹真遠在陳倉,短期內與我們不存在衝突。我們面臨的強敵,主要是長安鎮的唐玄宗、咸陽鎮的秦孝公。”

“唐玄宗以姚崇為相,李道宗、薛仁貴、張士貴、程名振、契苾何力等人為將,兵甲精良。”

“秦孝公以商鞅為大良造,蒙恬為左庶長,還有公子扶蘇的名聲,又有武將王離、甘茂,也不是什麼容易對付的武將。”

“唐玄宗、秦孝公,人口皆百萬。我最擔心之事,是雙方結盟。”

“黃土高原的丘陵等地,還有未知勢力在虎視眈眈。”

張華說出自己的顧慮。

擊敗安祿山,取而代之,張華沒有因此鬆懈。

唐玄宗、安祿山最強勢的時候,風光無二,意氣風發,但說倒就倒了。

“只能等待細作探明北邊的勢力詳情,才能進行決策。”

張華派出北邊丘陵山區的細作,還有不少人來自於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錦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