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立志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八章 陳其美在上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八章 陳其美在上海

第十八章 陳其美在上海

上海制造局的重要性革命黨人都知道,北洋政府當然也知道,所以很早之前袁世凱就派心腹出任制造局的要職,並調且部隊進駐上海。www.tsxsw.com

上海國民黨負責人陳其美在上海宣佈**後,宋教仁任命陳為上海討袁軍總司令。由於上海革命黨人方面兵力不足,上海**後,陳其美沒有對據守在制造局的北洋軍臧致平團採取軍事行動,陳其美便寄希望於透過談判使臧團能自動退出制造局。

制造局負責人之一鄭汝成明確告訴陳其美,他們是奉袁大總統之令保護制造局的,所以他們不會退出制造局。如果陳其美想攻打制造局,那麼他們只有奮起反擊。

上海商界十分害怕戰爭。所以由上海商會、商團公會、教育會、救火聯合會聯合組織建立了上海保衛團,推李平書為團長。因為南北雙方談不攏,上海總商會致函南北兩軍說:

本日宣傳北洋軍在制造局將有戰爭,商民恐慌,要求設法維持。頃間全體開會決議,上海系中國商場,既非戰地;制造局系民國公共之產,無南北爭持之必要。無論何方先啟釁端,是與人民為敵,人民即視為敵黨。

這封公函貌似公平實則是警告革命黨人,如果進攻制造局,則視為“敵黨”。

孫中山雖然不願意在上海這個敏感的地方用兵,但是三軍所需彈藥補給沒有保障,南京根本無法長存,軍心必然渙散。之前陳其美請援時,考慮南京的兵力沒有派兵。王天培皖軍暫編第9師到達後,鎮江趙念伯部1個團,劉福彪福字營均被調回上海助戰。得到了援兵的陳其美膽氣為之一壯,對制造局發起了進攻,他才不在乎被上海總商會當成“敵黨”,等他打下了制造局,“敵黨”就是北洋軍,而不是他。陳其美對制造局進行了5次進攻戰役。

第1次進攻,討袁軍61團、37團奉命攻擊制造局西柵,福字營助攻;淞軍、鎮軍攻南望道橋制造局正門。戰鬥開始後,北洋軍憑藉預先設好的陣地,再加上海軍火力支援,炮兵營受重創,1次進攻失敗。

第2次進攻陳其美將福字營改編為敢死隊作為進攻先鋒,其他各軍配合向制造局發起進攻,北洋軍憑藉著海軍大炮的有力支援,革命軍死傷500餘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第3次進攻淞軍鈕永建所部2000人與北洋軍500人激戰於滬杭車站,淞軍向西佯敗誘敵,北洋軍追擊,卻遭到淞軍接應部隊的回擊,討袁軍再敗。

再接再厲在第4次進攻中,陳其美將進攻時間調整到夜裡,以避開海軍大炮,主攻部隊為淞軍1500人。但在進軍途中,為北洋軍探照燈發現,遭到制造局與海軍炮火轟擊,進攻部隊主動撤出戰鬥。

發動第5次進攻時,袁世凱上海派遣軍從海路到達上海,討袁軍由進攻轉入戰略防御,主力撤至吳淞。

陳其美將5次進攻制造局的失敗的原因,歸納為海軍投袁,討袁軍火炮完全處於劣勢。現在陳其美的面前有了一個新課題,那就是欲取制造局,必先奪取海軍第二艦隊控制權。

現在的海軍不比反清那會,他們可是很現實。第二艦隊中支援袁世凱的人佔多數,因為袁世凱付得起錢,海軍所需的軍餉、軍艦維護、燃料彈藥等都是討袁軍無法給予的,所以倒向袁世凱也是很正常。

李鼎銘的臉色此時並不好,為了討袁大業,集團稟承楊洪森的旨意已經劃撥了200萬元軍費給陳其美,此時,陳其美又要餉400萬元用於收買海軍將領,策動海軍起義,他對制造局還是念念不忘,正在積極籌劃第6次進攻。

“如果沒有400萬元,給200萬元也行。”陳其美道。

“英士,這麼一大筆我需要彙報一下。”

“現在銀行有多少錢?”

“銀行秘密賬號上的錢雖然不過100萬元,支付軍餉還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能不能從銀行裡預支一部分出來。”

李鼎銘一聽要預支,臉色更加難看起來。預支講的好聽,實際上這些錢支出去了就再也收不回來了,400萬元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這麼大一個窟窿怎麼填,“此事已超過我的能力範圍。”

恆生銀行自建立以來就一直為陳其美經濟援助,到目前為止累計起來數額巨大,如果不休止的援助下去將會影響恆生銀行的經營和發展,更何況挺進社已經**建黨。

陳其美苦笑道,“我也知道你也有難處,此事關大局。”

李鼎銘也只能相視苦笑。

陳其美越賭越大,每次都是輸的屁股乾淨,楊洪森不願再買單了,他的錢哪不是辛苦掙來了。陳其美想要錢,他不會自己下海啊!再者說用400萬收買海軍起義,這個折本的買賣他都能做。

楊洪森拒絕了陳其美的要求,理由很簡單,他不會在失敗的專案上投一分錢。

陳其美心理也很清楚,今後想要在楊洪森這裡大額取款是不可能的了,“上海討袁軍的餉銀還需鼎銘弟多多支援。”

“英士,這個你大可放心。玉琨的電報你所言,朱瑞方面你還是要早做防備。”

“朱瑞雖嚴守中立,我看他還是支援浙江討袁軍,只是現在形熱不明,他還在猶豫之中罷了。”陳其美認為革命形勢只要好轉,他們就一定會站到討袁陣營來的,可是目前的革命形勢很不好。

安徽方面皖軍與北洋軍就津浦展開激烈的交手,使北洋軍暫時放棄了攻打南京,而在全力對付楊洪森。

江西方面情況正急轉直下,因為皖軍介入江西戰場上的北洋軍調整部署,對皖軍採取守勢,對贛軍則是窮追猛打。退守吳城的李烈鈞享受了幾天的休整,即遭到王佔元的進攻,其先鋒將馬繼增利用夜霧化裝成難民乘民船進至吳城東岸,對駐守贛軍發動奇襲,守軍倉卒抵抗,頓時陷於混亂之中,馬繼增趁機奪取了吳城。吳城失陷後,李烈鈞只好退往南昌。

左翼方面軍林虎部也受到李純第6師關照,駐守在瑞昌、藍城一線林虎鑑於藍橋地形開闊,易招敵迂迴側擊,便稍加抵抗後撤離藍橋,退守老黃門。

老黃門三面環山,一面山口險狹,鐵路穿山而過,是易守難攻的險要之地。林虎在此構築陣地,組織防禦。

李純用兩個團輪番向老黃門進攻,林虎指揮部隊頑強抗擊,為此,李純又增派一個團的兵力,林虎部傷亡不斷的增大,但友軍卻始終沒有蹤跡,彈藥方面也將告罄,只得棄守老黃門,經德安向湘贛邊境轉移。

至8月初,李烈鈞所屬贛軍盡數被北洋軍擊敗,北洋大軍直撲南昌。

江西都督歐陽武看到北洋大軍將至,南昌城防空虛,江西討袁大勢已去,剃光了腦袋上山當和尚去了。

南昌由其部將廖伯琅所控制,廖伯琅見南昌根本守不住,準備將南昌城獻給北洋軍,李烈鈞到達南昌城,廖伯琅閉門不納。李烈鈞命士兵越城而上,開啟城門,方才進入城中。

李烈鈞的左翼全完了,而皖軍組成的右翼方面軍更多是在搶地盤,發展武裝力量,王文遠、方振武對湖口發動過進行,但是北洋軍憑藉著海軍的支援,皖軍無功而返。由於北洋軍將打擊重點放在了李烈鈞身上,右翼方面戰事相對平穩,潯陽地區的浮樑、德興、樂平、鄱陽(饒州)、萬豐、餘幹等縣均為皖軍所控制,跟在部隊後面的是大量的“政工”迅速建立起了人民政權,開始在解放區著手實施“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