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民國立志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狗血淋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 狗血淋頭

第十一章 狗血淋頭

當碼頭上突然安靜下來的時候,孫中山察覺到了楊洪森為他準備的不同尋常的歡迎儀式。吞噬小說 www.tsxsw.com跟隨孫中山來皖的要員,臉色都很難看,熱烈的歡迎聲突然一片沉寂,前後反差實在是太大。

“孫先生,歡迎您能來到安徽。”

“吾弟玉琨,我們總是見面了。”

孫中山與楊洪森熱烈握手,並攜手同行之時,人群中再次響起雷動般的一陣歡呼,沿途的街道上到處懸掛著代理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和代表著社會人民黨的紅黃十字黨旗。

“紅黃十字旗有什麼寓意嗎?”孫中山問道。

“是的,我的領袖,紅色代表鐵血,黃色代表華夏兒女,十字代表正義之劍。”楊洪森侃侃道。

孫中山到安徽訊息一早就被電傳至北京袁世凱處,孫中山此行的目的袁世凱再清楚不過,但是袁世凱不認為其能駕馭楊洪森。

楊洪森表現出來的那種一絲不苟的態度讓孫中山很欣賞,他麾下部隊訓練有素,準備精良,楊洪森的裝甲車戰隊,飛機偵察分隊,更是讓孫中山認為武力解決將會大功全勝,唯一的問題就是怎麼說服楊洪森參與進來。

在沒有與孫中山談之前,楊洪森尚處於幻想之中,不過與孫中山談完之後,他馬上就清醒。

都是領袖人物,為什麼**能成功,而他卻是屢戰屢敗。

與孫中山密談三個多小時,最後楊洪森實在受不了,中途退場去了洗手間,然後派人轉告孫中山,說他身體不適,改日再談。地三個多小時會談中孫中山將楊洪森的方案基本上全都否定。

孫中山對武力解決並不堅決,其並未徹底放棄法律手段,而且他對袁世凱還存有一絲幻想,希望其能做出讓步,避免內戰的爆發。而最為重要的是孫中山在黨內無法確立絕對的領導地位,他有影響力,但缺乏權威,不能如楊洪森一般現在就拍板。

楊洪森提出使用暗殺,而且由社會人民黨來實施這一計劃,孫中山反對,理由還是老生常談。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楊洪森建議讓廣東的部隊進駐湖南,做好向湖北挺進了軍事準備。另外還建議驅逐江蘇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朱瑞,由革命黨人接手。革命黨只要握有皖、江、浙、贛、湘五省就可以完全立於不敗之地。

“共和黨的那幫孫子完全沒有人格,他們完全靠不住,跟這些人動手不需講仁義……”

孫中山不是曹操,也自然說不出“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負我”的話來。雖然沒有表態,但是他用沉默做了回答。

孫中山與楊洪森在公開場合出現的時候依然甚為親密,但是私下卻再也沒有什麼密談了。孫中山幾次相邀,楊洪森都婉言拒絕。臨別之時,楊洪森也沒有相送,王之徽代其送行,並轉交了楊洪森的一封信。

楊洪森在信裡寫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孫中山看完之後便將信給銷燬了。

離開安徽後孫中山前往下一站江西。

鑑定國民黨在國會中的絕對優勢,袁世凱迫不及待地將共和黨、民主黨、統一黨,三黨合併為進步黨。為儘快實現合併,袁世凱在宣佈暫不入黨的同時,從善後大借款中,撥出160萬元作為經費,由袁派統一黨出面策劃3黨聯合。他派人去天津迎梁啟超入京,商討合黨事宜。

梁啟超進京後,便積極活動,他同各方面反覆磋商,在大體取得一致意見的基礎上,舉行3黨黨員懇親會。梁啟超還以共和黨理事長黎元洪名義,公宴該黨參眾兩院議員,並以《共和黨之地位與其態度》為題,作了長達3小時的演說,闡釋了共和黨成立以來,為什麼在許多重大政治問題上,一直採取支援袁世凱政府而反對革命黨人的政策和立場。

梁啟超又以黎元洪的名義,在3黨懇親會上發表演講說:“3黨在院內尚不能多數,此種現象極為可憂。為3黨計,為敵黨計,皆宜3黨合併,使中國保有二大黨對峙之政象漸入軌道。”

湯化龍、孫武、王賡等在會上,一致認為3黨的精神本來一致,他們強調為取得議院中的多數,彼此務必相互諒解,容忍與犧牲各方面的小意見與小問題,以取得合併的成功。會後,3黨正式簽訂合併為進步黨的協議書。3黨又聯合發出通電,通告各黨決定合併的訊息,要求各支部接洽合併事宜。

3黨職員及議員400餘人召開會議,討論黨章和召開成立大會等諸問題。梁啟超主持會議,丁世嶧、孫洪伊逐條宣讀黨章。新黨定名為進步黨,採取理事制,設理事長1人,理事10人,下設政務、黨務2部,政務部專主調查政況,進行研究,下分法制、財政、外交、軍政、教育、實業、地方自治、庶政等8科。黨務部專主執行黨中一切事務,下分文牘、會計、交際、地方、庶務5科。每部各設部長1人,副部長2人,各科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幹事若干人。

進步黨的理事長為黎元洪,理事為梁啟超、張謇、伍廷芳、孫武、那彥圖、湯化龍、王賡、蒲殿俊、王印川等9人,另外,由理事長及理事共同推定的名譽理事有:馮國璋、周自齊、阿穆爾靈圭、熊希齡、張紹曾、閻錫山、胡景伊、尹昌衡、蔡鍔、唐繼堯、陸榮廷、張鎮芳、楊增新、張鳳闓、程德全、朱瑞、莊蘊寬、陳昭常、齊耀琳、陳炯明、陳國祥、汪大燮、徐勤等20餘人,參議100餘人。政務部部長林長民,副部長時功玖、王蔭棠,黨務部部長丁世嶧、副部長孫洪伊、胡汝麟。

進步黨包含袁世凱實力派、從革命派分化出去的分子、原立憲派3種力量。黎元洪雖掛名為理事長,但並不起決定性作用。在理事中,孫武在3黨合併過程中雖代表黎元洪出面活動,但是進步黨成立後並未主持黨務。那彥圖、伍廷芳並未參預黨事;代表袁派勢力的統一黨黨魁王揖唐、王印川,在併入進步黨後,勢力單薄,事事消極,不預黨事。在理事中實際控制黨權的是原立憲派人梁啟超、張謇、湯化龍、蒲殿俊。在政務、黨務2部成員中,骨幹力量都是清末著名的立憲派人。因此進步黨名為3黨合併而成,實際上領導和骨幹力量是原立憲派人。進步黨成立的目的,是組成大黨,以便在國會中戰敗國民黨。

看似強大的進步黨還不足以在選舉中絕對戰勝國民黨,還需要從國民黨內部收買一些議員,為此袁世凱從五國銀行借款中拿出300萬元,收買事宜完全由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軍政執法處長陸建章和以梁啟超為首的進步黨人實施完成。那些被收買的議員,可得到5000至8000元佣金,當然到選舉的時候他們必需選袁世凱為正式總統,擁護袁世凱。

在袁世凱英鎊加大棒下,原本在眾議院佔多數席位的國民黨議員,紛紛退出國民黨,轉入進步黨,有的甚至另組小政黨。

而這一直接導致了國民黨在眾議院議長選舉中的大敗,進步黨湯化龍以絕對多數票當選為議長,進步黨陳國選當選為副議長,國民黨議員吳景濂淘汰出局。

訊息傳到南京,國民黨人群情激憤,指責這次的選舉存在舞弊,要求國會對選舉“舞弊案”進行調查,並且要求採用記名投票法重新進行選舉。袁世凱根本不予理睬,同時北方各大報紙評述國民黨不過是一群輸紅眼的暴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