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134章 朝堂上的陰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4章 朝堂上的陰謀

到得汀州,這十來萬軍民終於松了口氣。

兵科坐鎮漳州,一個多月裡往汀州運來許多糧食軍器銀錢,一部分給文天祥陳淑楨做軍用,一部分給贛南逃出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都得到了百文銅錢三斤米一斤鯨油一斤海鹽。

右丞相同都督諸路軍馬事文天祥,閩廣宣撫使陳淑楨,琉球總督楚風,三人聯合上表朝廷,先自請贛南大敗喪師辱國之罪,然後講了退守閩西粵東,互為犄角之勢,徐圖進兵贛南收服失地的方略。

汀州至泉州一千餘裡,宋朝的五百裡飛騎急報,在山地丘陵一天也就跑個三百裡,來回七八天。

第九天上朝廷旨意傳到了汀州:各部公忠體國將士用命,雖不能保守贛南,畢竟救下許多百姓,且空坑寧都兩場大捷,實為國朝三百年所罕有,內振人心外懾不臣,為當世之殊勳。文天祥加少保信國公,陳淑楨晉為閩廣經略安撫制置大使便宜行事,楚風授通侍大夫柱國,如奏章所請,各部分駐閩西粵東,許就地徵集糧餉軍器。

楚風拿著聖旨琢磨,明白過味來,就地徵集糧餉軍器,這條就是叫你們自個管自個,我朝廷是沒錢餉啦。

文天祥的少保信國公,自己的通侍大夫柱國,要麼是封爵要麼是勳官散官。沒有一點實權,倒是陳淑楨地實權大了許多。在閩廣一帶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文武悉聽節制大約是朝廷覺得她一個女人,沒什麼野心吧。

而且。這官兒封得也挺有意思。安撫制置大使實權雖重,還得聽都督諸路軍馬的調遣,文天祥自然能指揮得動陳淑楨;朝廷卻給她加個便宜行事。簡直是擺明了說:陳大使你自己做主,別聽文天祥地

這哪是要兩部軍馬互相配合啊。乾脆是讓他們互相監視互相拆臺

不過朝廷這番良苦用心完全是瞎子點燈白費蠟。陳淑楨的老爹陳文龍,與文天祥前後考上的狀元,兩家私交甚好,陳淑楨以侄女自居,怎會不聽文天祥地號令

這些天,漢軍幫助文陳兩部整訓軍隊,修葺汀州城防,把這裡打成銅牆鐵壁一般。蒙古軍沒有火藥的幫助,以襄陽打了六年,釣魚城堅守三十六年的情況看。韃子要正面進攻打破汀州。基本上是做夢。

聖旨一到。文天祥立刻遵旨拔營。和陳楚二位依依惜別後。經由汀江南下上杭梅州。經略粵東去了。贛南過來地十萬百姓。子弟在他軍中地。也跟著去梅州。其餘地就由陳淑楨在汀州蓮城安置下來。

從到汀州開始。一連十多天。雩都贛州地韃子沒半點動靜。汀州堅城。陳淑楨守軍甲堅矛利。身後有蓮城龍巖直達漳州海濱地補給線。四周崇山峻嶺間還有大大小小上百個畲人客家人寨子。全是畲漢義軍地家屬族人。陳淑楨可以一呼百應。形成了大縱深全方位地防禦體系。贛南韃子真正不能越雷池一步了。

見汀州可保無虞。文天祥走後第五天。九月十二日楚風就準備領軍南下。沿來路回琉球。就在此時。接到了行朝十萬火急地軍報:

克泉州後。七月二十四日張世傑兵進福州。此前宋朝福建制置使王積翁知福州府王剛中。投降元朝做了福州路總管福州府知府。二王實為牆頭小人。見宋軍勢大。就暗中和張世傑書信往來。說些身在曹營心在漢地鬼話。

張世傑是個赤膽忠心地直腸子。哪裡曉得兩人心懷鬼胎兵到福州。二王獻城。張世傑還當他兩個是好人。留兩千淮兵駐防福州。自己領兵溯閩江而上。按照預定計劃鞏固以南劍州為中興地山地防禦。並讓部下高日新領兵取邵武軍。

八月二十日。福建道宣慰使行徵南元帥府事唆都。萬戶莽古泰。元帥劉深領兵從兩浙到建陽一線。和張世傑相持。九月二日。唆都令莽古泰劉深虛張聲勢牽制張世傑。自領鐵騎繞道古田下福州。此時。若王積翁王剛中能堅守福州。則張世傑回兵一擊。唆都前後堅城不下。後有大敵追來。必然大敗虧輸。無奈二王實在是軟骨頭。對唆都畏如虎豹。立刻就開城投降。又翻過來說自己和宋朝是虛與委蛇。

這事做得太不地道,翻來覆去投降跟牆頭草似的,後來元帥劉深上表彈劾二王,劉深言王積翁嘗通書投降於張世傑,積翁亦上言兵單弱,若不暫從,恐為合郡生靈之患,帝原其罪。忽必烈出於招降納叛地打算,最終沒有治二王地罪。

唆都兵進福州,可憐那留守的二千淮軍全部殉國成仁。此刻後路糧道斷絕,張世傑大軍陷入被前後夾擊地窘境,只得由尤溪德化山路,逶迤退回泉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福州南劍州不保,則依託武夷山的防禦計劃全盤失敗,韃子隨時可以海陸並進,由福州下泉州。朝廷慌了手腳,只得飛馬來招楚風入朝,商議下一步地計劃。

汀州城頭,望著遠去泉州的一行人馬,陳淑楨既松了口氣,又擔上了心事。松了口氣,是為的楚風遠去,省得別人亂嚼舌頭;心事是想,此去不知朝廷有何打算

泉州行在,城內外亂紛紛一片,聞得福州得而復失,張樞密退兵回泉,市面上頓時謠言四起,百姓們口中韃子兵今日到了興化,明日過了仙遊,城中一日數驚。

民間亂,朝堂上更亂。

楚某人身為番邦,結交外臣,其意在何為陸秀夫拿著文天祥陳淑楨楚風三人聯名的奏章,正言厲色的質問陳宜中。

楊亮節似笑非笑,蘇劉義冷眼旁觀,陳宜中只得應道:楚某番邦小國,能有什麼大志聖人有經權之變,如今山河殘破至斯,大宋的祖制變一變,也是沒奈何的事情。

殊不知陸秀夫最看重祖制,在船上時尚且儼然正笏立,如治朝,怎容得陳宜中虛言推諉又道:大宋祖制,豈可輕言放棄便不說這般,便是楚某沒有狼子野心,如今行朝不退往琉球,卻往何處去佔城三佛齊丞相可說動一處麼

陳宜中面上一紅,神色大窘,方才陸秀夫張世傑聯名上奏,要削楚風之權,行朝退往琉球。

這不是鳩佔鵲巢的計策嗎太也下作了點。但要知道,陸張是大忠臣,他們忠的是宋,不是琉球,在那個時代,國家民族和朝廷皇帝,往往就是同義詞,為了官家朝廷,大忠臣們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陳宜中本能的覺得這個辦法不妙,千萬別偷雞不成倒折一把米,控制琉球的計劃不成功,倒把楚風從朋友逼成了敵人。但對佔城等藩國的聯絡一向是自己負責,去年形勢最壞時,行朝曾作過逃亡占城的打算,卻被對方一口回絕,現在陸秀夫又搬出這碼事,辯才無礙的丞相大人,也無法反駁。

想了想,陳宜中又道:張樞密,這泉州行在,當真保不住了麼

若是山地作戰,末將無論如何要和唆都拼上一拼張世傑無奈的朝小官家楊太后拱拱手,泉州四野開闊,幾座小山不過數十丈高下,根本無險可守啊何況,末將手下,全是水軍,陸戰並非所長

陳宜中皺著眉頭,琉球好歹是大宋屬國,我們這般作為,怕冷了天下人心吶

大不了封那楚風高官厚祿,若是他真有一顆忠心,便將琉球基業做大宋復國的基礎,有何不可將來丹書鐵券封王封侯,甚至將大長公主嫁給他,天下人還有什麼說的陸秀夫侃侃而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琉球自不例外。

陳宜中搖著腦袋,覺得還是不妥,便退守海上,或者往粵東會合文天祥,在潮汕梅州一帶徐圖恢復,也比這個計策好。

哼,和文天祥會師那人手握重兵,仰天下人望,從韃子軍中不清不楚的逃回來,又和楚某勾勾搭搭,焉知不是又一個曹阿瞞秦謬醜陸秀夫見此情形,也顧不得了,一咬牙,跪下朝上奏道:微臣有本要參。

楊亮節等人大奇,陸秀夫此時要參誰呢

臣要參陳丞相,容納楚風等人假名冒貢之事陸秀夫此言一出,陳宜中就知道要糟糕,待要阻止,卻來不及了。

陸秀夫當初審過刁老鼠琉球王阿泰,供詞還一直留在手上,此時呈了上來,上面原原本本的說了,琉球居民,多是臨安逃出的匠戶,楚風本系海商,掌握實權,阿泰純屬傀儡雲

這份奏章一出,楊亮節等人望著陳宜中嘿然冷笑,此前聽陸秀夫說那琉球隔海數百裡,易守難攻,又工藝達,造得武器盔甲和大炮,就有點動心,此刻挑明,那裡本就是大宋遺民所建,與本土何異收回朝廷,自是理所當然。

陳宜中搖著頭苦笑,劉黼雖然想幫老同學一把,只不知該如何開口。

半晌,楊太后緩緩啟口:妾身婦人,軍國大事全憑陸先生做主。

陳宜中心頭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