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二十一章 建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十一章 建制

“什麼?開府建衙?”第二座建築,準確的說是座圍成一圈的屋子落成之後,輪到曲海鏡一干人驚訝了。

特別是前紹興師爺,現財務主管張廣甫,被嚇得大驚失色,兩隻手亂搖:“東翁,這是謀逆,要誅九族啊!大宋享國三百年,造反之輩哪有好下場?遠的王小波、李順,近的方臘、鐘相……東翁的高論,學生是斷斷乎不敢苟同的。”

楚風鬱悶了。我不過是要建立一個自治機構,有這麼大的罪名嗎?現在匠戶村和土著人的貿易越來越頻繁,商品交易的發展必然產生矛盾,需要一個規則來約束它,以前村民自治那套簡單規則,顯然不能適應新的形勢了。

琉球匠戶村要發展對外貿易,就必須有自己的政權,否則很容易被牽扯進宋元之戰——至少在現階段力量薄弱的前提下,這絕對是滅頂之災。

楚風盡力解釋:“我再說一遍,我不是要造大宋朝廷的反——實際上它很快就要被元韃子消滅了。我是要在琉球建立一個、怎麼說呢,建立一個相當於土司的機構。這樣對內的統治才能名正言順,對望交涉才能獨立自主。”

“嗯,這麼說吧,我要建立一個類似土司府的機構。比方說阿泰頭人吧,他在平壩人部落中建立一個政權,大宋會認為他是叛逆嗎?”

這下子張廣甫沒話說了,大宋延續唐制,對邊疆化外之民實行羈縻制度,也就是土司自治。西南各地的土司、頭人、酋長多如牛毛,沒有一千也有八百,一個土司在自己地盤上開府建衙,只要不公開稱王稱帝,絕不能說就是叛逆。

王大海還是有點猶豫:“可、可咱們都是宋人啊!楚哥兒拿蠻人來比,這有點不妥吧。”

“這可不對,我楚風是漢人,但不是宋人。”

眾人這才想起來,楚風是“世代居住西洋的海商”,確實不是宋人。

曲海鏡也跟著起鬨:“對,楚大人說得對!我也是漢人,但不是宋人!”他和師尊李冶住的封龍山在金國治下,後來蒙古滅金,又在元朝治下,他這一輩子確確實實沒做過一天大宋子民。

“你這個漢奸,還有臉說!”陸猛小時候喜歡聽人說書講史,平生佩服的是嶽爺爺、宗爺爺,恨的是秦儈、劉豫一干漢奸,連帶著從北方回來的曲海鏡,也被他看作了漢奸一流。他怒目而視,還摩拳擦掌的,把曲海鏡嚇得直往楚風身後縮。

王大海眼一瞪:“猛子,別胡鬧,曲先生是好人。”

楚風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各位,聽我說嘛。試問一句,比方說諸位從大宋航海去天竺做生意,你是服天竺皇帝的管呢,還是服大宋皇帝的管?”

眾人七嘴八舌的說:“當然在哪個皇帝的治下,服哪個皇帝的管。”

“對了!”楚風笑嘻嘻的拿出《與民約法》,“諸位仔細看看,到了琉球,該服大宋的治下,還是我楚風的管轄?”

這下子無話可說了,《與民約法》第一條就講明琉球屬楚風管轄,匠戶村七百多戶三千多人,連一兩歲的小孩子都由媽媽抱著按了手印的。

眼看大局已定,張廣甫這老狐狸馬上轉變了立場,捻著幾根老鼠鬍子緩緩說道:“東翁此言有理,琉球孤懸海外,大宋在澎湖設巡檢司,但琉球沒有一縣一府,如此說來,就不是大宋治下。化外之地,當聽憑蠻夷自便。”

“不過,我們最好給大宋朝廷上一道表章,以海外藩國的名義對宋朝貢。”張廣甫還是留了一條退路,只要大宋接受朝貢,就算承認了琉球的“番邦”身份,大家在這裡稱王稱霸,也就沒人管了。

好嘛,我堂堂二十一世紀的四有好青年,在1276年變成蠻夷了。沒辦法,要建立政權又不觸犯這些人對“叛逆”的敏感神經,只好把這頂“蠻夷”帽子繼續戴下去了。

楚風從泉州請來篆刻師父,刻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印章,正式掛出了琉球自治政府的牌子,下設法科、警科、兵科、文教科、財稅科、工商科、民政科。

法科主案件審理,警科偵緝巡查維持治安,兵科掌管軍隊,文教科推廣文化教育,財稅科徵收賦稅管理財政,工商科負責推進保護工商貿易,民政科負責戶口登記和賑濟貧困。

之所以搞這一套,就是為了從根本上和宋朝官制徹底區別開,表明琉球政權的法統自成體系,不與中原王朝產生繼承關係。這樣一方面在實力弱小的時候,也許能以海外藩國的身份躲過元朝對殘宋勢力的打擊,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被宋朝******認為是“亂臣賊子”。

楚風自封為琉球自治政府總督,下屬每科設正副科長和科員,由於人員不足,都是先搭個架子。法科長張廣甫,警科長王大海,副科長劉喜,兵科和漢軍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陸猛和侯德富為正副科長,財稅科還是張廣甫的科長,文教科長曲海鏡,工商科楚風自己兼任,侯德富文筆順溜,又兼了民政科的科長。

仍然是為了避免和宋、元的官制相混淆,所有的官職都只規定了官俸標準、職權範圍、上下級從屬,卻沒有品級。

本來三千多人,後世一個行政村的級別,不需要這麼詳細的政府機構。但楚風特意設定的這個自治政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以後如果有了需要,完全可以在目前的基礎上迅速擴充。

景炎元年八月八日,又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琉球自治政府和它的各部成員們粉墨登場了。

楚風作為琉球唯一經全民授權的合法統治者,正站在臨時搭起的臺子上,宣讀一份《琉球自治政府成立宣言》,他兩邊雁翅排開六把椅子,各位“政府大員”坐得整整齊齊。

張廣甫的一妻一妾也在臺下的三千居民當中。

“哎呀,咱們老爺也當官了!”年輕的小妾眼睛尖,一下認出左邊第二個花白鬍子的老頭,不就是家裡那花心的老東西嘛。

“哪兒哪兒?前面的讓讓,我看看。哦也,真是的,老頭子嘴巴還緊,昨晚回家都不說一聲。”元配年紀大了點,眼睛不好使,踮著腳尖從別人頭頂上看去,也認出來了。

有認得字的人替她們念張廣甫面前的官銜牌:“法科長、財稅科長。恭喜二位夫人,張師爺做官了!”

這夫人一叫,元配已是歡喜得頭重腳輕,到底小妾是風月場上歷練過的,有點見識,接著問道:“這法科長、財稅科長是個什麼官職?比餘杭縣裡的主簿大點小點?”

“要說按大宋的體制,這法科長就是大理寺丞,財稅科長則是早年的三司使,後來的戶部尚書。都是二品大員,餘杭主簿與他看門都不配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妻妾二人喜上眉梢,沒注意那人又嘀咕了句:“不過我們這琉球的職官沒有品級,況且以統管七百多戶的一個村子而論,似乎又比不上朝廷除授的九品主簿了。”

此時臺上的張廣甫面色陰晴不定、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奔走半生,老來居然做得一個官;憂的是這個官是海外番邦的土官,而且還能隱隱聞到點“叛逆”的味道。新鮮出爐的“二品大員”還不知道,高興過頭的妻妾已經準備好了在晚上給他來個冰火兩重天。

“劈里啪啦”,王虎子點燃了爆竹,宣告史上最小政府正式成立。

忽然上百號平壩蠻子從人群後面湧出,楚風定睛一看,最前面領頭的是阿泰酋長。

大群土著人亂紛紛的朝上磕頭,腦袋瓜子碰得乒乒乓乓,居然裝點出了幾分“四夷賓服、八方來朝”的場面。

楚風哭笑不得:“皮猴子,我讓你通知他們來觀禮,你是怎麼和阿泰說的,搞這麼一出?”

侯德富咧嘴一笑:“大人威名遠播,自然蠻夷畏服、有番邦來朝。”

“狗屁,四五百人的部落也算番邦?”楚風笑著賞他一腿,“老實說,你怎麼弄的?”

侯德富扭扭捏捏的說:“大人明鑑,卑職許了阿泰一百斤海鹽……”

沒成想,阿泰跳出來胡搞一氣,居然極大地鞏固了琉球自治政府的威信。

本來眾人對突然冒出來的政府有點摸不著頭腦,畢竟鄉紳自建團練是常有的,不過自己開府建衙封起官來,這可就沒見過了。

誰知居然有阿泰等土人前來朝拜,頓時從法理上證明了楚風政權的合法性。儒家講的,明君在位有四夷來朝,換言之,四夷來朝也能反證政權的偉大、光榮、正確。

只有楚風囧了:上次《與民約法》,簽字送鹽巴,就有點像曹錕的“賄選國會”了;這次阿泰來磕頭,豈不是袁大總統“妓女勸進團”的翻版?

――――――――――――――――――

二十章了,拜票拜票,推薦收藏都要,投票的兄弟每人送一竹筒海鹽Y(^_^)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