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461章 競選議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461章 競選議員

諫議在民文天祥明白諫議兩個字,但如何在民,就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了。

秦設御史大夫執掌監察職權,唐宋皆有臺諫官糾劾百官,下理民情上達天聽。諸如侍御史殿中侍御史與監察御史掌糾彈朝堂內外文武百官,通稱為臺官;諸如諫議大夫拾遺補闕正言負責規諫帝王,通稱諫官,兩者合稱臺諫。臺諫官的糾劾彈奏,便稱為諫議,歷代帝王皆允許臺諫官風聞言事,以便規諫帝王糾劾百官的錯誤。

諫議在歷朝歷代都揮了巨大的作用,也許最為人熟知的便是觸龍說趙太后一事了,到宋代更是出個了大大有名的人物,便是民間傳說中日斷陽夜審陰的包拯包龍圖。

其實真實的包拯斷案並不多,身為御史期間直言諫議才是他譽滿朝野的真正原因。宋仁宗時張貴妃得寵,便請皇帝封其兄張堯佐為宣徽使,仁宗皇帝下旨之後,卻在朝堂上被包拯直言進諫,最終不得不收回成命,待回宮後,張貴妃上前詢問兄長的任職問題,仁宗無奈的說:宣徽使宣徽使,你只知道要張堯佐做宣徽使,卻不知道包拯還在當御史

一名臺諫官能令帝王不能隨心所欲任人唯親,御史包拯犯顏強諫連皇帝都不得不收回成命,對朝堂文武各地官員的監督威懾作用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大漢什麼都好,惟一的問題.就是到現在還沒有設立臺諫,文天祥聞聽楚風主動提起,就高興的道:大漢朝廷煌煌文治赫赫武功,卻始終沒有臺諫官規正帝王監察百官,皇帝若有此意,那是再好不過了。不過,恕臣愚昧,歷代臺諫官皆選自博學篤行忠孝仁義的士林中人,或以科舉,或以貴戚推薦,或以儒學隱逸上達天聽而下旨徵辟,如何令諫議在民,還請皇帝示下。

不,這諫議在民嘛,就不能從科舉.或者官員體系中任命了,我大漢雖不設臺諫,臺官掌監察,咱們保安司廉政局的職權有過之而無不及,何必再疊床架屋楚風指了指法華蕭平,監察官員的工作,還是由你們負責。

文天祥不僅有些失望,想了想.之後亢聲道:臺官是監察百官,諫官卻是勸諷陛下的,如今有臺無諫,請陛下從士子清流中選拔俊才,設諫議官。

楚風笑笑,反問道:請問諫官職責是什麼

文天祥挺了挺腰桿,正色道:諷諫陛下過失,匡正朝.廷錯誤。

這不結了楚風一拍手掌,我大漢許文武百官軍民.人等從郵局上書朝廷,民政部專設一司清理信函,又許百姓宮門擊鼓求見,則人人都是諫官,何必專設

說的是啊,大漢不專設諫官,但布衣百姓也能履.行諫官職權,直接向皇帝上書當然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情況特別重大的,由楚風本人處理。

那麼,到底諫議.如何在民人們都等著楚風揭破謎底,只有趙筠微微笑著,因為她早已知道了楚風的計劃。

眾人都在思索,趙筠則仔細觀察著列席會議的波斯聖女塞裡木淖爾,姿容絕世丰姿綽約,柔弱中不失剛強,卻叫人更加憐惜。

好個我見猶憐的女子她在臨安待得久了,只怕楚呆子也不會全無心動吧只不過她不久就會離開這裡

想到這個嬌柔的女子,就要回到漫漫黃沙的西域,與波斯的宿命搏鬥,趙筠感佩中又帶著點憐意。

楚風終於揭開了謎底,所謂諫議在民,就是不但賦予百姓議論國政得失的權力,還要把這種權力制度化現實化,從街頭巷尾茶館酒肆,升格到公堂之上,設專門機構來監督官府。

人民代表大會眾議院國家杜馬銀河黑暗理事會啊呃結合時代特色,楚風最終確定的名稱是:諫議院。

臨安新城朱雀大道南側的茶館中,眾位茶客又聚集到一起議論紛紛,只不過中心話題不再是江北虎視眈眈的三十萬元兵,也不是皇帝剛剛在浙西平定的方臘餘黨叛亂,而是競選諫議員的新鮮事。

歷朝歷代,都是皇帝家挑官兒,所謂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如今叫咱們老百姓自己選官兒,真正叫做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碼頭上的龐師爺搖頭晃腦的說著,有點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唉唉,大家夥兒說的什麼吶老伴生了場病,崔世安好些日子沒過來了,摸出五個青銅錢甩到櫃檯上,急吼吼的擠到人叢中,四下看看無心問了句:咦,劉大鬍子沒來麼

好些天沒來過了,大約到松江販布了吧老龐有些不滿他打斷自己的話頭,隨便猜了個原因,反正這茶館是人一走茶就涼,聚到一塊就是吹牛聊天的朋友,出了茶館門,管他幹什麼呢,就是江洋大盜也不幹我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自然,茶客們沒人知道,那個和自己聊天喝茶的劉大鬍子,竟然是浙西方臘餘黨的暗探,而他現在早已死在情報司天牢中,屍骨無存。

其實崔世安也不關心劉大鬍子的去向,也就隨口一問,聽出老龐有些不高興,就嘿嘿笑了兩聲,湊趣的道:方才在樓底下就看龐兄弟高談闊論,不曉得說的是什麼事情

哈,你不知道啊,如今皇帝下聖旨各省州縣設立諫議院,許各地大漢公民投票選縣諫議員。回到剛才的話題,老龐頓時眉飛色舞,說得口水四濺:老崔你說,這不是破天荒頭一遭麼官兒不科舉,不推薦,由咱們老百姓自己選

忽然聽得旁邊插著花鳥屏風的雅座裡傳來一聲冷哼,什麼百姓選官,也不盡然

什麼人胡說八道剛才被崔世安打斷,這次乾脆有人來抬槓,老龐有些生氣了。

兩位身穿大漢官服的人,搖著扇子從雅座中走出,正是兵部兵役局局長王峻和工商部度量衡局副局長駱醒忠。

駱醒忠沒好氣的搖著扇子,擺出副高高在上的模樣:第一,諫議員不領工資,只有補貼,也沒有品級,所以算不得官,第二嘛,諫議員本身沒有職權,只有組成諫議院才有些須職權,也管不到誰頭上,第三嘛,州省兩級諫議員由縣級諫議員選舉產生,和你們也沒什麼關係

王峻心頭好笑。

駱醒忠駱兄於孟華於兄龐泰龐兄加上自己,都是正宗儒門士子,如今都在大漢帝國為官,當年齊聚琉球時常常議論朝政得失,加上詩文會友,也算小有名氣。

到了江南之後,畢竟是三吳都會故宋行在,文風極盛之地,閩廣一帶數一數二的詩文,在這裡也就普普通通,出不得什麼風頭了;偏生於孟華調往高麗辦事,龐泰放了瓊州知州,只自己和駱醒忠留在臨安朝中,頓覺淒涼幾分。

哪曉得朝廷下旨讓老百姓選舉諫議員,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臺諫官自唐宋以降皆為清貴之品,非儒門博學篤行之人不得擔任,哪兒能讓老百姓自己選拔何況新設諫議院,若是照老規矩開科取士,天下讀書人又多了條終南捷徑,讓百姓自選,豈不是沒了這條好門路

方才駱醒忠已經有了三分醉意,不是大罵文天祥全無聖人門徒的體面,任由皇帝下達這道聖旨,要不就哀嘆什麼江河日下人心不古,什麼販夫走卒皆可為諫議員,則臣子體面何在,儒門清譽何在

只不過你既然瞧不起販夫走卒,這時候又何必衝出來和販夫走卒們辯論呢勝之不武,敗則喪氣嘛

王峻拉拉駱醒忠的衣襟,示意他離開。

龐師爺氣得滿臉通紅,他見這兩個官兒品級不低,本無意和他們爭吵,但一則大漢公民見官不跪,各種制度使官民之間的鴻溝逐漸敉平,二則王峻駱醒忠要走,反而激起了他的勇氣,便梗著脖子道:諫議院雖然沒有任何實在職權,文不能任命一官一吏,武不能調動一兵一卒,但諫議院能任免廉政局局長,揪出貪官汙吏

是的,楚風制定政策的時候就一再提醒自己,這是後世教科書上剛剛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宋末元初,是公元十三世紀末而不是二十一世紀初,巨大的歷史慣性還在延續,自己只能慢慢的改變歷史車輪的前進方向。

諫議院不是後世的議會,它更像其名字表現的那樣,是百姓選舉的諫官,它無權決定任何事情,決定權在朝廷命官手中,但它有向同級官署提出意見建議的權力,有要求限時答覆的權力,而保證這一權力落實的就是諫議院擁有的惟一剛性權力:任免廉政局局長。

廉政局從保安司獨立出來,專職查訪官員瀆職貪汙之案件,其中瀆職就包括不按時不誠實的回覆諫議院質詢,廉政局局長向諫議院負責,也就把廉政局置於諫議院的控制之下。

對於諫議院來說,是的,我不能任命官吏,我也不能分配財賦,我更不可能調動一兵一卒,但我可以隨時命令廉政局查察你們這些官員,看看你們有沒有瀆職濫用權力貪汙受賄

哼,這兩個別就是貪官吧茶客們指著駱醒忠王峻,嗡嗡的議論起來。

駱醒忠氣得一拍桌子,茶壺打翻,茶水濺得到處都是:你你們汙衊朝廷命官本官要抓你們去法部,判你們十年八年的。嗚呼哀哉,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乎,子曰

王峻那個臉紅啊,如今大漢帝國的官兒們,都講個親民愛民,要是被哪家報社的訪事聽說了,在報紙上把今天的事情添油加醋寫上那麼一大段,自己雖不至於丟官,但將來想要提拔就難了呀

所以他立刻拉半醉的駱醒忠走,嘴裡打著哈哈:各位借過借過,他醉了別和他一般見識

哼,這兩個一定是大貪官,待將來諫議院搞好了,咱們找諫議員告他們一狀茶客們氣憤憤的,還有人朝駱醒忠的背影吐口水。

算了吧,酒後失言,也當不得真。倒是崔世安公允些,替兩個官員說了句好話,茶客們才重新坐回位置上,談天說地好不快活。

正在議論著,市面上就有人敲鑼打鼓的走過,喂父老鄉親們,範老爺修橋鋪路積德行善,捐銀一千五百兩修建石橋,米五百擔熬粥在今冬施捨給窮兄弟們,都來看都來瞧啊

這可奇了,範老爺就是范文虎的支系什麼叔伯的,當初還冒犯大漢皇帝,有個手下被斬了手,還打成了松鼠桂魚,這事全臨安城盡人皆知,何況他對佃戶們一向刻薄寡恩,把個銅錢看得比磨盤還大,他為什麼會施捨這些錢糧

難道太陽從西邊出來了甚至有人抬頭看了看日頭,紅通通的掛在正東,沒出錯啊

底下那位範老爺披紅掛綵,不停向四面團團作揖:各位父老鄉親,過去咱們有什麼恩怨,還請各位海涵啊,現在咱修橋鋪路做善事,積德行善吶

範老爺的臉,圓圓的,笑起來像個彌勒佛,但他手下的佃戶們知道,這位範老爺大斗進小鬥出,幹了不知道多少喪良心的事情,要不是大漢帝國來了,他能這麼老老實實的修橋鋪路,只怕另有所圖吧

果然,範老爺作揖,就有敲鑼的人替他叫喊:如今選諫議員,範老爺只想掛個名頭光宗耀祖,還請各位街坊鄰居幫襯則個

呸我就是選條狗都不會選這個混帳王八蛋茶樓上看熱鬧的崔世安忿忿的啐了口唾沫,他對範老爺恨之入骨。

對對對,誰他瞎了眼才會選這個狗崽子當初他要不是改過得快,早就被大漢帝國槍斃,不槍斃十次都有餘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想矇混過關,那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