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漢風1276最新章節列表 > 八十一章 遠端火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八十一章 遠端火力

打漁用的拖網,因為巨大,被人們稱為混天網。

海灘上,敏兒看著破了個大洞的網,心疼得直掉眼淚。琉球總共就兩張大網,都是阿孃領著縫紉工坊的姐姐、嬸兒們辛辛苦苦縫出來的,那個蛟龍真壞,一下子就把網扯破了,要補上,阿孃又得辛苦了。

兩女回到總督府,乘上四輪馬車,去鋼鐵廠找到楚風。

“蛟龍?世上哪兒會有蛟龍。”楚風眯著眼睛,利用光線檢視一根精鋼圓柱的表面平滑度。

見楚哥哥不相信,敏兒急了:“蛟龍是常常見到的呀,噴著長長的水柱,一會兒在海面上,一會兒又鑽到水下。出海打漁經常遇到,立馬就得避開呢,這次他們說沒來得及避開,被蛟龍鑽到網子裡……”

“會噴水,一會在海面一會鑽下去,你說的是鯨魚吧!”

鋼鐵廠新考的三級技工沈煉在旁邊說:“是鯨魚。沿海老百姓也叫它蛟龍。”

楚風拍拍鋼柱子,“打鯨魚,就指望它了。”

敏兒圓睜著眼睛不敢相信:“用鋼柱打鯨魚?這是孫猴子的金箍棒嗎?”

楚風拍拍她的腦瓜子:“是用它鑄炮,拿大炮轟鯨魚。”

得到兵科長侯德富要求研發遠端武器的報告,楚風就在思考兩個問題:一,陸上遠端打擊力量。手榴彈投擲距離最遠不超過四十米,遠低於弓箭拋射距離,必須要有一種火力彌補這個差距。二,海上打擊力量。琉球的人數劣勢決定了它不可能和敵人作接舷肉搏,必須要有一種能擊沉敵艦的海上利器。

最初,鑄造火炮的惡劣名聲讓楚風想以弩機制勝——陸戰用床弩發射手榴彈,水戰發射動物油脂的燃燒彈。

結果雷洪講了床弩的製作過程:“冬天剖析弓幹,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攏諸材,寒冬時把弓臂置與弓匣之內定型,嚴冬極寒時修治外表。冬天剖析弓幹木理自然平滑細密;春天治角,自然潤澤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會糾結;秋天合攏諸材,白然緊密;寒冬定弓體,張弓就不會變形;嚴冬極寒時膠、漆完全幹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裝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這是《考工記》上說的制弓法,千年來,不管弓還是弩,都要這麼造才能用得久、射得遠。”

楚風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但海戰的燃燒彈他還沒死心,可以利用拋石機發射嘛,弩弓主要是彈性弓臂費了老鼻子事,拋石機是槓桿結構,生產容易,反正剪式船開得快,只有我打別人,沒有別人打我。

實驗結果再次讓他失望了,用植物油、動物油縱火的嘗試完全失敗。

菜油閃點超過攝氏三百度,豬油超過二百四十度,用火柴把油點燃都很不容易,即使點燃,它們也不會流到哪兒燒到哪兒,因為閃點高的油脂需要“燭芯效應”,簡單說,就是油本身不燃,加根棉紗什麼的才能點燃。

想想古代的油燈吧,點燃後是不是只有燈芯燃燒,整盞油沒動靜?要用動植物油焚燒敵船,就得弄一大團棉紗沾滿油,點燃了扔過去,敵人長矛一撥弄下海就沒事了,達不到蔓延燃燒的效果。

不像汽油,閃點在零下五十度左右,用火一點就燃,還能浮在水上燒、在空氣中燒,威力大得很。可惜琉球顯然搞不到汽油,楚風沒學過開採石油,更不懂石油提煉技術,石油化工是個專門的學科。

大廚子用菜油豬油炒菜,可以翻炒的時候讓鍋裡冒火,試想若是汽油,他敢嗎?火燒赤壁,都是整船柴草淋上油脂去燒,對付數量比自己多得多的韃子水師,派人搖著火船往上衝顯然是自殺行為。

繞了一大圈,還是得回到火炮的套路上,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大方向,再過二十年,韃子朝廷會利用漢人工匠,造出世界歷史上第一門火炮:“元大德二年”銅火銃。

楚風決定用青銅鑄造火炮,銅的延展性好、不易炸膛、內膛耐火yao腐蝕,在十九世紀中葉之前,效能全面壓倒鐵質火炮,拿破崙戰爭和美國南北內戰期間有上佳表現。

炮主要有兩種造法,鑄造、鍛-鏜造。

鑄造,先做個泥模或者鐵模,把紅熱的金屬溶液澆鑄進去就成。

缺點是澆鑄炮內膛不光潔,炮彈必須做得比炮口直徑小十分之一才能放得進去,炮彈和炮膛之間的遊隙大,發射時推動炮彈前進的火yao氣體,從遊隙洩露了,射擊的威力、射程就小。而且鑄造過程中形成疏鬆多孔的金屬結構,容易炸膛,要麼減小發射藥量降低威力,要麼增加炮管厚度使炮變得很重。

鍛-鏜造,先鍛打出實心金屬圓柱,再用鏜床或者好一點的鑽床在上面鑽出個深圓洞作為炮膛。

鍛打使金屬晶粒細化,結構緻密耐高壓不炸膛;鏜出的內膛光滑,炮彈只需要比內膛直徑小四十分之一,遊隙小,火yao氣體洩露少,炮彈就威力大、射程遠。

現在的琉球,只有木工機床,傳動多用絲繩皮帶和鑄鐵齒輪,根本不可能加工金屬部件。為了好炮,向金屬機床發起衝鋒!

從鑽床鏜床磨床龍門刨床牛頭刨床,一直到水床上下床合huan床電動性愛床的原理,楚風都曉得。但知道原理不等於能造出來,美國還有中學生畫了原子彈設計圖呢,也沒見鬍子大叔們造出來再玩次911。

首先發展精密鑄造。和翻砂倒模的澆鑄不同,首先根據產品要求設計製作模具,用澆鑄的方法鑄蠟,獲得原始的蠟模;在蠟模上重複塗料與撒砂工序,硬化並乾燥,成為型殼;再將內部的蠟模溶化掉,這個步驟叫脫蠟,獲得了型腔;放到窯裡焙燒型殼,以獲得足夠的強度;澆注所需要的金屬材料;脫殼後清除沙粒,從而獲得高精度的成品。為了增加鑄成工件的強度,最後還得熱處理調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漸開線齒輪、光桿、連桿旋轉曲軸……各種稀奇古怪的零件按照楚風的要求被鑄出,再用手工和磨床進行精加工,以高碳鋼做出機床刀具,然後就在鋼鐵廠廠長馮火山、兵器廠廠長雷洪等人驚訝的目光中,被組合成了一b部部金屬機床。

看到這些東西可以迅速的切削金屬,輕輕鬆鬆把大塊金屬切、鑽、刨成想要的模樣,鐵匠們幾乎瘋狂了,用水力鍛錘已經是人們想象力的極限,而這些批次切削金屬件的車床,簡直比神仙變戲法還厲害!

但楚風非常失望,失望得想吐血。限於製造的技術條件,這些機床的零部件本身就不夠精密,傻大粗黑誤差嚴重超標,加工精度自然只能在釐米級,根本達不到鏜鑽火炮內膛的要求,還得一代代慢慢改進才行。

難道只能弄鑄造炮了?怎麼都不甘心!楚風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鍛鑄合一!

用鋼製造一個圓筒,一端封閉,內部中心有一根實心圓柱體,圓柱體比圓筒短一截。如果把圓筒豎起來一刀剖開,截面呈“山”字型,只是中間那一豎比兩邊短,就是那根實心圓柱。

把融化的青銅澆進去,正好就是炮的形狀,中間圓鋼柱佔去的體積,便是炮的內膛。趁著青銅紅熱,從圓鋼筒開口處可以進行鍛打使炮身緻密,這樣,就把澆鑄和鍛造結合在一起。

外面的鋼筒造起來比較簡單,它對應鑄成炮的外表面,並不需要特別精密。中間的實心圓柱就不同了,它對應火炮內膛,必須光潔精密才行。

鑄出鋼型,鍛打加工,車床上多次切削修正,在磨床上反覆精細研磨,仔細修正,馮火山和雷洪兩大高人攜手,終於造出了這根可以用於造炮的鋼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