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材料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一章 產學研一體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七十一章 產學研一體化

一路上坡下坡,很是考驗人的體力。秦海是工人出身,腳踏車上又沒載人,騎車衝坡自然不在話下,屢屢在眾人累得呼哧呼哧喘粗氣的時候,他還能夠顯得氣爽神怡,於是又博得了眾人的一致喝彩。在大家看來,像秦海這樣一個大老闆,應當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誰想到他居然願意與大家一起騎腳踏車,體力上又比大家都好,這就顯出青年才俊的風範了。

等車隊終於回到材料學院的時候,其中幾位待字閨中的女孩子看秦海的眼神就已經有些花痴前兆了。至於後來不斷有人向王曉晨旁敲側擊地打聽秦總的感情生活問題,就是後話,不必贅述了。

“秦總,要不要到家裡去坐坐?我們搬了新家之後,你還沒有去看過呢。”

進了學院大門之後,孫玉智指了指後面的家屬區,向秦海發出邀請道。他當然也知道秦海是不會接受這個邀請的,他難得回來一次,肯定要先和學院的領導們見見面,然後才有時間去走訪普通研究人員。

果然,秦海搖了搖頭,說道:“今天沒時間了,我要先去見見傅院長,改天有空了一定上門拜訪。”

“秦總答應了可一定要來哦,玉智一直說要請秦總到家裡吃一頓飯的。”王瑾笑著說道。

“一定一定。”秦海滿口答應,當然,雙方都知道這樣的承諾是沒有什麼效力的。

到了行政辦公樓前,秦海把腳踏車還給了先前借車給他的那個女孩子,又隨口答應了其他幾個人邀請他參加舞會、參加聚餐之類的要求,然後便一個人走進了辦公樓。來到樓下大廳,他看到王曉晨和黑子正在那裡等著他,便笑了笑說道:“你們怎麼在這。沒上樓去?”

“我們等你一塊上樓吧。”王曉晨說道,“秦總真是平易近人啊,一回來就和老師們打成一片。”

秦海笑道:“曉晨當了幾個月院長助理,學會打官腔了,連平易近人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和大家一樣。你說一句平易近人,讓我真是無地自容啊。”

王曉晨臉上微微一紅,說道:“本來就是嘛……其實我也是跟洪軒學的,他搞鋼鐵廠,總是和官員打交道,說話越來越像個官員了。”

“以後這種話對外人說就好了,咱們都是自己人,不用說這些客套話。”秦海叮囑道,“你就把我還當成青鋒廠的小青工就好了。秦總不秦總的,沒什麼必要,以後除非在重要的公開場合,否則你就叫我小秦,聽到沒有?”

“好,那我就聽小秦的。”王曉晨答應道,她也覺得自己一口一個秦總地稱呼秦海顯得有些生份了,既然秦海一再要求自己改口。自己再堅持也不太合適。其實,像宋洪軒他們與秦海相處的時候也都是很隨便的。並不會總是使用尊稱。

黑子按下了電梯按鈕,讓眾人都登上電梯,來到了辦公樓的四層。材料學院的辦公樓、實驗樓等等,都是按高標準建造的,都安裝了在那個年代裡比較罕見的電梯。秦海的想法是,這些建築至少也要用上50年。再過幾年,沒有電梯的樓房就顯得過於out了。現在裝上電梯,乍看起來有些超前,但長遠來看,屬於一勞永逸之舉。

“小秦回來了?路上辛苦了吧。”

傅志彬在院長辦公室接待了秦海。他拉著秦海在沙發上坐下來。王曉晨忙著去拿熱水瓶倒茶,黑子趕緊從王曉晨手裡把熱水瓶奪過來,給秦海和傅志彬都泡上了茶。傅志彬看著黑子這番舉動,滿意地點了點頭,覺得兒子的確是懂事了,不再是過去那個只會在街面上惹事生非的混小子了。

“蘇聯之行收穫如何?那邊的情況真的像外面傳的那樣糟糕嗎?”傅志彬向秦海問道。

“收穫不小。其中有幾十位專家,我打算安排到材料學院來工作,還有一大批實驗裝置,也可以用來充實咱們的實驗室。總的來說,蘇聯的東西還真是惠而不費,咱們算是撿著大便宜了。”秦海說道。

接下來,他便把在蘇聯的所見所聞向傅志彬和王曉晨做了一個介紹,其中對於蘇聯經濟蕭條和社會風氣敗壞的情況也如實講述了一遍。聽到這些事情,王曉晨還好一點,只是嘖嘖連聲,對於蘇聯的現狀感到不可思議,傅志彬的感覺就顯得難受多了,他也屬於經歷過“同志加兄弟”的階段的那代人,對於蘇聯充滿了美好的想象,現在聽說蘇聯淪落至此,心裡自然很不是滋味。

“唉,怎麼會成了這個樣子……”傅志彬嘆道。

“這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吧,我們無權干涉。”秦海勸道。

“好吧,不管蘇聯怎麼樣,咱們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好,才是最重要的。”傅志彬點了點頭,接受了秦海的觀點。

“曉晨,你把學院的情況詳細向小秦介紹一下吧,讓小秦知道一下咱們過去半年多的工作。”傅志彬對王曉晨說道。

王曉晨拿過一疊資料,遞到秦海手裡,說道:“小秦,這是咱們學院的一些資料,你看一下,有不明白的地方,我隨時給你解釋。”

“好的。”秦海點點頭,開始翻看起那些資料來。在這些資料上,記載了目前學院的人數、實驗室規模、科研成果、在研專案,還有成本、預算等等。知道秦海要回來,王曉晨提前幾天就把這些資料都準備好了,她知道秦海回來之後肯定是要瞭解這些情況的。

秦海把一些大數字看了一遍,知道學院的總體經營沒有偏離自己的設想,然後便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科研方面。

與傅志彬、王曉晨相比,秦海對於材料學科的發展規律瞭解得更為深刻。傅志彬和王曉晨只是知道專家們一直在努力工作,成果數量眾多,形勢可喜。而秦海卻能夠看出哪些成果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哪些在研專案能夠取得什麼樣的預期進展。事實上,在他離開之前,就已經給材料學院佈置了一些科研方向,目前看來,傅志彬和王曉晨等人忠實地執行了他的安排,這些科研方向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紮實。

“太好了,這半年時間裡取得的科研成果,遠遠超出我的預想啊。”秦海一邊看,一邊興奮地評論道。

“真的?”王曉晨與傅志彬交換了一個欣喜的眼神,他們倆都是外行,外行管理內行是一件非常忌諱的事情,所以他們一直都對自己的工作有些忐忑不安。現在聽到秦海的肯定,他們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

“你們看,這個張婭婷果然不負重望嘛,這麼快就拿出了熱敏陶瓷產品,我還以為她起碼需要一年時間才能取得成果呢。”秦海指著資料中的一個專案說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教授非常努力,她帶了一個十幾個人的團隊,幾乎是夜以繼日地工作。她拿出來的熱敏陶瓷產品,我們送到曲武陶瓷集團去鑑定過了,完全符合商業使用的要求,現在曲武陶瓷集團已經在批量生產這種產品了。”王曉晨介紹道。

秦海道:“產、學、研一體化,是咱們材料學院的工作原則。一定要讓生產部門和科研人員建立起緊密的聯絡,讓科研人員知道生產部門的需要,也要讓生產部門能夠儘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入生產。”

“嗯,我們正是這樣做的。”傅志彬道,“老師們對於咱們這個機制也非常認同,他們覺得能夠與生產實踐部門取得緊密聯系,有助於他們找到正確的科研方向。他們還說,實踐部門提出的許多問題,對於他們的研究工作很有啟發。”

秦海笑而不語,產學研一體化本來就是一個正確的做法,許多有識之士都在呼籲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可惜國內的許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機制僵化,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產學研一體。安河材料學院上面沒有那麼多管事的“婆婆”,領導層又都是來自於企業的,所以在推動科研成果向產業部門轉移方面,效率要高得多,這也難怪專家們會感覺到新奇了。

“好,資料我就看到這裡,我們到實驗室去走走吧,我也實地感受一下咱們學院的科研氣氛。”秦海放下資料,站起身來說道。

“小秦,你剛下飛機,挺辛苦的吧,到實驗室去什麼時候都可以,你還是先休息休息吧。”傅志彬體貼地說道。

秦海笑道:“傅院長,我才24歲的人,如果坐坐飛機就會辛苦得走不動路,那可就完蛋了。我是想,我一回來就去實驗室,給大家的感覺會更好一些,這些知識分子還是比較在意別人對他們的態度的。”

“哈哈,原來你是在演戲給大家看啊。”傅志彬笑著調侃道,“真不愧是老寧培養出來的接班人,這虛偽的樣子,都是老寧教給你的吧?”

傅志彬說的老寧,自然就是指寧中英了。寧中英是青鋒廠的廠長,而青鋒廠是秦海這個集團中掙錢最多的,傅志彬在寧中英面前,多少有些自卑。如今,他當上了安河材料學院的院長,管著幾百號專家,自信心不知不覺地就恢復過來了,也敢於隨便拿寧中英來開開玩笑了。(未完待續。。)

ps: 再給大家推薦一本三江的書吧,“一桶布丁”的《天書科技》,寫的是利用一些黑科技來改變現實社會的故事,也算是廣義的工業黨作品吧,歡迎大家前去收藏、點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