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異時空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6章 米格—2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6章 米格—29

改款後的米格29,完全變了一個新的形象。

首先,因為製造飛機的主體材料全部採用了鈦合金+金碳元素。

整機質量大大減少,從之前的11噸重量降至九噸,比起蘇27,相差了整整一半的重量。

飛機的整體氣動設計上還是延續了之前那翼身融合體,主機身和機翼內段之間呈圓滑過度。

機翼本身就呈後掠形,不能摺疊,也沒必要摺疊。

它翼展的寬度比f16少了足足兩米。

它與之前米格29最大的外觀不同就是尾翼和進氣口的設計佈局。

由之前的雙垂直尾翼改為了V形尾翼。

下方的雙進氣口改成了機翼兩側下方位。

由於所處特殊位置和隱形設計的進氣口,從遠處看,好像是沒有進氣口的樣子。

……

鑑於樺國的發動機製造水平,還是採用由克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渦扇發動機RD-33。

它的頭盔瞄準具是火控系統中改動最大的。

它完全採用了當今最高科技的計算機模擬追蹤技術。

只需要雷達模糊定位敵方目標,就完全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自動鎖定目標,並且發動攻擊。

……

它掘棄了老舊的航空機槍的設計,最多可以裝備13枚攻擊導彈。

由於機身大大減輕了重量,飛機燃油消耗減輕,里程和外掛武器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

……

姜餘去了一趟楊校長的辦公室。

趁著沒人,姜餘喊楊校長來到窗戶邊上。

他指著校門口的那個大型集裝箱卡車,小聲說道。

“老楊,你儘快找些信得過的人去接收。”

陣大開著大卡車就停在校門口,上面全部是設計圖紙。

楊校長有些疑惑的看向他,欲言又止。

姜餘左右警惕環視一圈,小聲說道。

“這艦載機和航母,都是老毛子未來的研發目標,他們本來還想這幾年開始研發,結果您知道的……”

“唉……老毛子可比二毛子狠多了,這次咱花的錢可不是小數目……”

姜餘一邊說著,一邊又露出心痛的表情。

“您看,上面是不是要補償點……”

他不斷的用手指比劃著,暗示楊校長。

楊校長當做沒看見似的,自顧自的開始打電話。

不僅僅是自家學校,他還打電話給中科院和軍部。

這東西實在太敏感了,放在學校非常不安全。

幾分鐘後。

楊校長才顧得上跟姜餘說兩句話。

“具體怎樣的,看了才知道。”

“臭小子,你放心好了,絕對不虧待你。”

“算你這傢伙還有點良心,以後要多多搞出這些玩意兒來……”

“另外你還有些事要去做,嗯,你看看那些論文,有一部分是你該負責的,這是你當教授以來第一次改卷……”

說著,用手指了一下地上的那一大垛論文。

看著地上厚厚的幾垛資料,堆積成山,腦袋有些發暈。

這還只是京都理工自己本校的,巨匠編輯部肯定會更多。

他完全沒有料到會有如此多的論文,各行各業都基本齊全了。

為了審查這些資料,他只好求助於楊校長。

楊校長作為國內一流大學的大大佬,人脈關系還是比較廣的。

在他的號召下,從自家大學和京都周邊的幾所理工類大學抽出了一大批教授專家稽核這些論文。

經過十幾天整理後,絕大多數論文都被打回了原地,因為這些內容或者技術已經有前人發表過了。

姜餘交代那些兼職的大學生們把這些人的名字都記錄下來,並且每個論文作者都給派發了500元的辛苦費。

這個時代,還沒有建立完善的中外科學論文檢索目錄,浪費了很多研究者們的寶貴時間去做了無用功。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這種事情如果不馬上解決,在以後的幾年將會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

雖然國家也有一個科學資料庫,但是更新非常慢。

特別是對國內外的論文和技術的更新,甚至可以延遲到一兩年之後。

這對於國家和整個民族未來的科技快速發展來說,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

打個比方,法蘭西科學家己經破解了艾滋病毒的基因成分,而國內科學家因為訊息不對稱,還一直在埋頭研究。

這就造成巨大的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浪費。

又比如,某個國家的科學家已經發明了某種新材料。

而恰巧這樣的材料對於我們某個工業機械設計有巨大的幫助。

而我們的設計師又不知道,無奈情況下可能就會放棄,或者退而求次的重新設計。

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有一個純中文的科技檢索目錄,就很有可能會避免出現上述兩種情況。

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海量的資金肯定是要的,關鍵是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和翻譯專家進行整理和歸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且,就算是完成了,可能也要等到一年後了。

姜餘肯定不想如此麻煩,便求助系統。

“菲菲,有什麼辦法讓全世界的不同語種論文,快速的翻譯成漢語。”

“老闆,現在的網路語種環境大多為英文,只要開發出中英互譯軟體即可,在“漢語言程式基礎知識概論”中149頁就有詳細的論述。”

姜餘意識趕緊進入大腦,找到了關於翻譯軟體的描述。

總共有三種翻譯形式,第一種就是最基本的文字翻譯,第二種是語音翻譯,第三種是人工智慧翻譯。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對硬體要求不高,對程式設計師的要求也不算太高,但至少要十個人以上。

第二種是基於第一種的基礎上,進行語音辨別,這需要採納收集很多語音素材,就需要第四代網路鋪開以後才能做得到。

第三種,需要量子計算機或者生物芯片計算機出現後才有可能做到。

看來,只能先選擇第一種選項,其他兩種等以後再說。

這一次收集到論文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屬於漢語言程式設計這方面的。

因為漢語言程式設計這方面,沒有先例可循,所以只能是由姜餘稽核、評估。

他雖然也不是很厲害,但是他有人工智慧啊!

經過兩天時間不間斷的檢查,還真被他發現了很多這方面的天才,其中一個最小的才剛滿16歲。

他把這些人的聯系地址全部整理歸檔後,每個人發了1萬元的獎金。

除此之外,姜餘還讓他們年後儘快來京都,準備解決純中文的科技論文目錄檢索系統。

這些漢語言程式設計天才說不定以後就是樺國網際網路的初代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