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異時空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8章 機電產業概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8章 機電產業概況

姜餘的心中對國外,尤其是對敵對勢力沒有太多的憫人情懷。

他對古問天那種殺伐之氣並不反感,只要不針對國人即可。

這本就是弱肉強食的森林世界,更何況此時的樺國也好不到哪裡去。

古問天臨行之前,姜餘給他唯一的交代就是:

儘量入股或者收購島國的半導體產業。

雖然他有科技儲存盤在手,但是國內的人才和裝置現階段還跟不上時代發展。

與其浪費一個技能點,倒還不如先把這個產業慢慢發展起來,培養更多的人才。

最後,再反向突襲一波,強勢彎道超車。

現在的樺國產業布局,依然還集中在紡織,家電,輕型機械等輕工業上。

雖然,姜餘拿出一些高階黑科技,卻還沒有足夠的發育時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比如長生仙釀,這只能是姜餘大量賺取外快的一個手段。

對樺國民生經濟來說,並沒有太多的作用。

當然,長生仙釀每年的出口產值都將近千多億美元,完全足夠樺國“基建狂魔”的快速養成。

為國內的眾多貧困人口找到更多的出路和就業渠道,同時也改善了整個樺國的交通基礎環境。

……

作為第一個拿出來的超高精度五軸聯動技術,也開始在樺國機械工業中慢慢發酵。

國防工業先不說,就拿樺國的機床設備和機械加工能力來說。

以前許多需要進口的高精密裝置,都開始大大減少。

國內機械生產廠商已經開始慢慢轉型、轉產。

比如電子行業的鑽孔機、鐳射機、貼片機等等。

檢測類中?二次元、三次元等。

還有各種進口的四色、五色、六色的印刷機等。

現在有很多企業向這方面展開研究。

他們把那些產品拆開逆向組裝生產,或者是乾脆打起了這些零部件生產的主意。

有高階的國產數控機床,有廉價的熟練工人,生產出來的產品自然就物美價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國際市場上,這些加工定製的零部件非常容易受到歐美企業追捧。

同等質量的產品,樺國生產的比他們以前的供應商給出的價格,足足便宜了一半。

國內有些研發能力非常強的廠商,已經向著高難度、高附加值方向的機電產品進軍。

魔都第一電器廠就是最典型的。

據說,他們生產的首套600MW亞臨界火電機組在年後就開始試運營。

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這說明,國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關鍵發電機組將徹底告別進口的歷史。

姜餘曾經考慮把重新最佳化後的燃氣輪機的設計圖紙拿出來,看來是沒必要了。

他打算把這個燃氣輪機放在騰輝精工生產。

那裡有很好的學術氛圍,有世界最一流的焊接團隊。

除此之外,姜餘還打算把汽車發動機的研發基地也設定在那裡。

他對那個雙轉子馬達抱有很高的期望。

他希望那些科研人員,能夠把這種馬達在汽車行業裡具現化。

試想一下,那種洶湧澎湃的動力,完全可以與歐美最頂尖的跑車一較高下。

……

這樣一來,海陸空都湊齊了。

騰輝精工想不發達都難。

姜餘手上還有兩家汽車生產廠,一個在湘省,一個在贛省。

本想考慮在瓊省開一家,主要針對東南亞、南亞市場。

現在想一想,還是等段時間吧!

主要是沒有熟練的工人,等先執行一段時間再說。

再過半個多月就過年了。

姜餘準備處理完剩下的事情就回鵬城。

這兒氣候實在太冷,太乾燥。

騰達機械廠。

這是整個京都最有活力的企業了。

每天都有大型重卡輸送鋼鐵進廠。

卸完貨後,他們又開始裝載新出廠的數控機床前往全國各地。

姜餘來到自己的辦公室。

不一會兒,孫明和張書記就過來了。

臨近春節,基本上也沒有什麼生意了,現在都是把尾單製造好發出去。

孫明這段時間可是春風得意的很。

這不到半年的時間,他不僅僅賺了大把的錢,更是結識了大量的中高階企業領導。

這是廠裡的一個巨大的人脈資源。

這些都是廠裡長期穩定的客戶資源。

姜餘並不擔心孫明將來會跳槽或者單幹。

第一,他父母和他自己都是這個廠出來的,有極其深厚的感情。

如果是想走,早在廠裡最困難的時候,他就可以撂桃子不幹了。

第二,現在他可是明面上的千萬富翁,甚至是億萬富翁,沒有幾個人不知道。

這些錢哪裡來的?

是誰讓他賺了這麼多錢?

他的親朋好友基本都在這個圈子裡。

如果真走了,他的名聲也就完了。

最關鍵是,他性格決定了他只能與騰達機械榮辱與共。

現在廠裡面的職工對他這樣的新興富豪也並不反感。

畢竟都是靠真本事一點一點拼出來的。

經常出門在外,走南闖北,要說沒有風險,誰相信?

陪客戶喝酒,受人白眼,那也是經常的事。

孫明為公司帶來了將近百億元的業務,讓廠裡的工人們個個喜笑顏開。

現在廠裡的職工,最低收入都是2000元起。

這比起上半年好得不知道哪裡去了,哪裡還有心思去抱怨那些?

要說工資和待遇,京都他們可是頭一份。

……

張書記把這近半年的工作匯報了一遍後,又提到了最近半年後的生產工作計劃。

“姜總,咱們現在的客戶越來越多了,很多客戶的要求有時候並不一致。”

“高精度的數控機床需求量並不大,中等精度的機床反而需求量巨大。”

“有些廠家,認可了我們的產品,又不想在其他公司訂貨,我們的生產壓力就比較大了。”

“我的意思是說,把低端的訂單分出去,我們只打造中高階的產品……”

孫明接過話頭,繼續說道。

“老闆,那些企業個個精的要死,他們會按照市場價往死裡壓。”

“低端產品由我們自己來做的話,根本就無利可圖,浪費了大把人力和時間。”

姜餘知道這是之前惡性競價的原因,導致了整個市場價持續低迷。

如果不做低端,那些企業肯定不開心。

不僅僅是他們的售後保養更加混亂、複雜,運營成本也會增高。

張書記看到姜餘沉默不語,就試探著說道。

“要不,您親自出面,把京都第二和第三機床廠都收了。”

姜餘有些疑惑的看向他。

為什麼不是騰達機械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