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異時空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6章 捅刀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6章 捅刀子

“鵬”式民用航空客機是一架萬能改裝機型。

像它這樣特殊的機身,改裝成大型的海上巡邏機更為恰當。

如果不講究速度的話,完全可以替代巡邏艦艇在南洋周邊海域偵查巡視。

加滿油的它,完全可以做到48小時不間斷的高空飛行。

一般來說,從高空發射雷達波所探測的範圍至少是水面艦艇的5到10倍。

在空中滑翔的速度就算是再慢,也比在水面上的快艇更快。

“鵬”若是改裝成預警機,優勢會更加明顯。

除了高空滯留時間長外,它本身裝載的裝置就會比一般的民航改裝機型更多更大型。

最大起飛重量越大的飛機,通常個頭也越大,允許安裝的雷達天線也就越大,看得就越遠。

也正是這些優點,傳奇—909已經被軍方看中。

他們準備先期購買兩臺這樣的飛機,在XF做好改裝的準備。

考慮到他們可能只需要能夠飛起來的機身,姜餘也沒有獅子大開口,就只報價10億人民幣。

這是很厚道的價錢了,能不能有10%的利潤都有點懸。

畢竟是鳳凰航空的開門紅訂單,但這樣的鉅額優惠以後是不會再有了。

這還真不是開玩笑。

人家波音747開出的價錢,都足夠買4架傳奇—909。

姜餘雖然不準備賣高價,但一倍的利潤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不以後怎麼搞研發,怎麼養活這麼多工人?

傳奇—909首架原型機還要經過幾次試飛才能最終定型。

聽說還要去北極圈,去羅布泊這樣的惡劣環境中去測試。

姜餘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興致去等。

在瓊海呆了兩天後就和楊校長回去了。

陳思國準備在這一兩個月多造幾架909、901這樣的飛機。

他打算在七月份的新加坡航空展和八月份的第一屆珠海航空展亮相,並且爭取到國際訂單。

傳奇—909所有的指標都大大超過了國際民航總局規定的標準。

至於能不能拿到北美、歐盟的適航證,姜餘是不擔心的。

就算是拿不到,他們的飛機想進入國內,也是不可能的了。

所謂的標準,只不過是一張准入門檻而已。

既然,更加環保節能的傳奇—909都通不過他們的標準。

那麼,樺國的適航標準也不是他們所能夠接受的。

姜餘回到京都就成立了一家“空中快運”航空管理集團。

他準備在全國的人口集中的地級市都建設飛機場。

這些飛機場不管是合資還是獨資,對他來說影響不大。

只要有了這些機場,那些客源就會源源不斷。

就像北美、巴西那樣,那些中小型機場,遍佈了全國各地……

“老楊,我準備建一所航空高等教育學院,有木有興趣摻和一下?”

楊校長表示無所謂,只有姜餘能夠掏錢打基礎,其他的那還用去考慮嗎?

帥氣多金的飛行員!

高挑又漂亮的空姐!

這可是多少年輕人夢寐以求的!

他還真不擔心招不到學生。

這可是私人院校,學費可不低哦。

去年新開設的三所漢語言程式設計短期培訓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還算是蠻高的,工資待遇也不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間接的擴大了京都理工在教育圈內的口碑,提升了學生們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如今的京都理工大學可是香餑餑,全國幾乎無人不知曉。

楊校長把古問天的1億美元捐款也拿了出來,他準備在豫省打造一所新的京都理工分校。

那地方人口多,生源多,名牌大學卻只有一所。

此時去佔地盤,絕對是個好時機……

若不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員工,姜餘還真的不想去摻和教育行業……

為了建設機場,為了培養更多的人才,姜餘交代古問天去歐洲,找時機讓“空客集團”放點血。

上次不是贏了110億美元嗎,這下正好有發揮餘地了。

發達國家的民航市場基本飽和,生產的飛機明顯供大於求。

空客現在所處的形勢可謂是岌岌可危。

北美三大民用航空製造公司已經釋出了整合公告。

在明年年底,包括麥道公司在內的兩家公司將合併到波音集團。

在最近幾年的競爭過程中,空客本就一直處於下風。

波音公司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接近了60%以上。

而空客也從早幾年的35%的佔有率逐漸降到了可憐的18%不到。

現在面對合併後的波音,他們能不能保持住10%的佔有率還是個問號。

畢竟,空客在短程業務上,確實沒有什麼優勢,波音737系列基本上吊打他們。

他們現在正在發力的超遠端航空客機又被波音747死死的壓住。

傳奇—909、919的橫空出世,將來很可能就是壓垮他們最後一根稻草。

那時候的空客公司基本上毫無還手之力,只能任人宰割。

這時候還不做空他們公司的股票,簡直就沒天理了。

不過,現在這兩冤家都正在為了“合併案”打嘴炮、打官司,沒時間搭理姜餘。

在他們眼中,這所謂的鳳凰航空製造公司就是一隻螞蟻,隨便伸出一根小手指就可以輕易碾死。

趁著這個空檔期,姜餘不僅僅要猥瑣發育,更要在他們身後狠狠的捅上一刀,放點血……

……

華城鋼鐵冶煉集團。

這家集團幾乎被姜餘遺忘了。

沒被收購之前,他們還是一家微不足道的鄉鎮企業。

那時候的年產值,聽說還是只有幾萬塊錢吧?

這將近一年的時間,在姜系企業中幾乎沒存在感。

自從被收購後,姜餘自始至終都沒去過這家公司。

為了支付被拖欠了工資,他好像就拿出過一次錢出來。

至於投錢增資、更換裝置,都是沒影的事兒。

這家“鄉鎮冶煉廠”被收購後,一直由陳松代管,總經理的位置至今都沒有變化。

說真的,要不是陳松打電話過來徵求意見,姜餘早忘了這個茬。

這家公司的人數、經營範圍、年產值等資料,他通通都不知道。

這還是陳松的秘書送過來的公司年報後,他才明白自己差點錯過了一個人才。

姜餘從頭到尾,仔細看了這家公司近一年的發展史後,重新整理了他對陳松的認知。

尤其是對他的管理能力非常佩服。

自從接手“冶煉廠”的管理後,陳松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